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花钱“办退休”骗局,社保局扮演了什么角色?

澎湃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2018-11-13 16:3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社保诈骗案案发之后,吉林市社保局业务大厅门口贴出了告示,提醒参保人不要相信“代办”,以免上当受骗。  南方周末 图

据中青报报道,吉林省吉林市有300多名农民、小商贩或失业工人,通过所谓的中间人“办退休”,支付7万到13万元不等的保险费和好处费,希望以此获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迷信“关系”的他们以为可以钻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空子,却步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积蓄,甚至负债累累,有家族损失了50多万元。 

中国之声的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这起社保诈骗案的受害者有上百人,涉案金额也高达上千万。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并采取了一定的刑事措施。记者调查发现,这已经不是吉林市第一次出现涉案人数较多的社保诈骗案。 

当然,这些办理“退休”者明知自己不符合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条件,却期望通过“关系”来钻空子,自己首先要为此承担责任。但是,他们本身也是骗局的受害者,正如当地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所言,此案不像一般的刑事案件,涉及到国计民生。 

纵观这门“办退休”的“生意”,不难发现,有两种关键环节。一是社保局的“刷脸”系统,这是骗局完成的关键。“刷脸”本是退休人员领取待遇资格的人脸识别认证,却被受骗者认为是领取养老金前的最后一步。“中间人”带领受骗者到社保局“刷脸”窗口,并未受到阻止,甚至能在官方App上看到“认证结果:成功”的提示。二是受骗者携带的伪造的居住证明信,尽管信息不全甚至明显错误,依然被社保局工作人员盖上了“认证信息已采集”的条形戳。 

目前,这些实施诈骗的“中间人”究竟是何身份,还没有进一步披露。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寻找规则薄弱点的游戏中,他们是高明而险恶的玩家。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社保局让不符合条件的人轻松通过人脸识别,对存在明显错误的居住证明信视而不见。似乎规则都可以被轻松绕过。种种怪象背后,人们难免产生各种联想:社保局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存在知法犯法、权力寻租?

当地社保局的程序看上去严密,实则疏漏,甚至没有章法可言的事实,可谓其来有自。据报道,2016年前后,吉林省社保局对全省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进行过一次升级,升级后“退休和非退休人员都能采集人脸信息”。但在官方说法之外,受骗老人又提供了另一种版本:一些人在系统升级后尝试信息采集,被告知未到退休年龄、“信息没有过来”。规则与实际操作的错位,让真相扑朔迷离。

盖有“公章”居住证明信,其去向不一的结果——有些被工作人员收走,有些还给了受害者,也明显暴露了制度执行的随意化。社保局工作人员还表示无法核验每个印章的真伪,一般只要看到有居住地公章,都会加盖社保局的认证章。这岂不是说证明信只是摆设?包括受骗老人在内,公众对社会保障体系严密性是有一种期待的。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却丧失了对制度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社保资金被真正占有,但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一些人真正通过“中间人”钻了空子,从此心安理得地领取不属于自己的养老金?骗子诚然可恶,但真正逾越制度藩篱的人,背后的能量或许更大,居间操作的浑浊之水可能更深。 

此案发生之后,理应有主管部门介入调查,给社会一个公平和正义的交代。社保管理部门也应完善管理流程,消除任何潜在的空子。对于那些受骗老人,尽管他们上当是因为不正当的动机,但依然需要同情和关照,司法部门应当依法办理案件,在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后,帮他们追讨损失。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