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首次联办非遗节,沪苏浙皖四地“绝活”同台展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2018-11-21 22:0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8年11月21日,在长三角非遗节闭幕式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带来表演《码头号子》。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码头号子是上海的传统民歌,传唱于码头、货场的装卸、抬扛、推拉等劳动场合。歌唱者都是男性,音区宽广嘹亮,尽显阳刚之美。2008年上海港码头号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面,请欣赏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带来的《码头号子》表演……”

11月21日晚,随着主持人报幕结束,作为上海国家级非遗代表的《码头号子》在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长三角非遗展演项目榜)发布活动舞台上唱响。江苏的苏绣云锦、安徽的徽墨宣纸、浙江的龙泉青瓷也在上海同台展示,让上海市民全方位感受长三角地区传统文化和国家级非遗的独特魅力。

11月15日至21日,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上海大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等合力发动,首次联合举办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地区专场展演分为上海专场(11月15-16日)、江苏专场(11月17日)、安徽专场(11月19日)和浙江专场(11月20日),每天演5场。其中,大世界一楼中央舞台每天演3场、每场1小时;二楼戏曲茶馆每天演2场、每场30分钟。

除了家喻户晓的上海沪剧、江南丝竹,浙江的姚剧、甬剧,江苏的海门山歌、童子戏,安徽的花鼓戏、黄梅戏,连不太为人熟知的宁波骨木镶嵌、宝山罗店彩灯等国家级、市级非遗也借助首次长三角非遗节这一平台与沪苏浙皖民众见面。

安徽宣城市皖南花鼓戏艺术学校在大世界舞台表演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打瓜园》。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骨木镶嵌是浙江宁波的一项汉族传统工艺,采用黄杨木、红木、花梨木、牛骨、螺钿、铜片等为原料,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多见于家具、屏风、文具和生活日常器物之上,具有浓厚地方特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项非遗的传承人甘金云在长三角非遗节上亲自展示,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骨木镶嵌的传承人甘金云创作的骨木镶嵌作品。受访者提供

在11月21日晚的大世界舞台上,国家级非遗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还向人们讲述了她为进博会创作巨幅苏绣《玉兰飘香》的幕后故事。

“玉兰花是上海市花,这幅为进博会量身打造的《玉兰飘香》长12.5米,高4.7米,以玉兰花作为创作主题,表达了‘玉兰飘香,广迎天下客’的主旨。”姚建萍透露,由于赶制时间紧,她组建了一个200人的团队,其中150人分三班倒,日夜不停地绣制,用时100天完成了这件作品,其余50人做后勤保障,“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留下点具有历史意义的好东西,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国家级非遗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右)在介绍进博会巨幅苏绣《玉兰飘香》绣制的幕后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2009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被授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1月21日晚的活动上,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金文带来了自己创作的云锦《汤莎会》。这幅作品通过云锦织造工艺,让东西方两位文学巨匠——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丝绸上走到一起。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