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珠海“神鹰”:“魔改”歼7系列之终极王牌(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8-11-30 09: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刚结束不久的2018年中国(珠海)航展上。作为“东道主”及参展规模最大的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携134项航空产品亮相珠海,其中37项为首次公开。中航工业自主研发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歼20隐身战斗机、运20大型运输机、直10武装直升机等重磅机型,让世界看到了解放军空中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军贸明星“翼龙”无人机家族等产品彰显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彩虹”-7隐身高空长航时无人机、CM-401反舰弹道导弹、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等新品装备,进一步凸显中国航空工业强劲的赶超势头;而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远程客机则展示出中国在空天科研领域一贯秉持的开放、合作态度。

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经过22年积累,背靠中国航空工业与市场的高速发展,珠海航展目前的影响力与价值已经超越中国甚至亚太,成为两年一度的全球航空业盛事。

不过即便如此,在笔者个人看来,中国航展在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展示装备“新气象”的同时,对于自身航空文化与历史传承的传播重视程度似乎仍有欠缺。例如我们在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莫斯科航展,以及美国EAA飞行大会等老牌航展上,经常可以看到本国历史经典机型着经典涂装的飞行表演。因此,笔者个人之见,如果能在下一届珠海航展上看到歼5、歼6、歼7等机型着历史涂装联合编队飞行,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幕对于所有国人来说都会是堪比歼20亮弹舱四机编队、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眼镜蛇”的精彩一刻。

美英二战经典战机在航空活动上进行飞行表演

在上述三款承载了解放军空中力量辉煌历史的经典名机中,目前仍有少量在役的只剩下歼7。且随着解放军加速三代、甚至四代战斗机的批量换装工作,歼7恐怕离彻底告别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关于歼7的传奇往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另一篇澎湃专栏文章《歼7加速退役,中国空军奏响青春告别曲》。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歼7作为中国战斗机工业以及解放军空中力量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机型,其“血脉”却不会随着退役就此彻底终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军迷口中所谓的“魔改”歼7系列陆续出现。它们有别于歼7繁多的常规改进型号,而是通过几乎完全脱胎换骨的升级计划变成了一款全新机型。它们之中有的实现批量生产并服役、有的出口海外再扬国威、有的则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修成正果。但无论如何,这些“魔改”歼7均成为中国航空工业30多年来崛起之路的重要参与者,而它们的实践积累,也成为今天歼10与歼20赶超世界一流的重要保障。

况且,“魔改”并非只是历史,“魔改”仍在继续……

1000万美元准三代机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作为中国出口型战斗机家族一员,脱胎于“山鹰”的贵航FTC-2000G“神鹰”战斗教练机也狠秀了一把。虽然是歼7的底子,却把性能做到了接近三代,由此吸引了不少国际客户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神鹰”在今年9月28日才首飞,其当年过评审会、当年总装、当年首飞、当年参展的效率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也是一大突破。

FTC-2000G“神鹰”战斗教练机

从FTC-2000G这个型号来看,“神鹰”仍然属于FTC-2000“山鹰”子型号范畴。但既然官方换了机型绰号,“神鹰”的性能肯定会有大幅提升。按照官方资料介绍,该型机显然更加强调“作战”属性,空战与对面打击能力更强,而“山鹰”原本的“高级教练机”本色对于“神鹰”来说很可能仅是兼职。

“神鹰”在珠海基本每天都会表演一场,笔者的现场感受是——机动性超乎想象的好。尤其是漂亮的“尾冲”和低空低速大仰角通场更令人刮目相看。除一架表演机外,贵航还拿出了另一架“神鹰”实机做静态展示。这也给了外界仔细观察其与“山鹰”相比诸多改进的机会。

“神鹰”在气动设计上相比“山鹰”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非常有利于隐身的DSI进气道。不过这并非“神鹰”首创,贵航此前在用于舰载机训练的“海山鹰”上就已经采用了DSI进气道。将这种本来用于歼20隐身四代机的高端设计用于一款低成本非隐身战斗教练机,既显示出中航工业对于DSI进气道技术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甚至“随心所欲”,同时也便于飞行员在高教机训练中就能迅速熟悉采用DSI进气道机型的气动特点和飞行品性。

此外,“神鹰”的全玻璃化座舱是“山鹰”家族中首次采用的。该型机的机头雷达罩带有防雷条,应该可以安装“枭龙”战斗机同款的KLJ-7型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因此“神鹰”完全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SD-10(自用版为“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从现场琳琅满目的机载弹药展示来看,该机还能挂载各类空对面精确制导弹药。

为了控制成本,“神鹰”仍旧采用涡喷13发动机以及机械飞控系统。相比而言,“猎鹰”和“枭龙”则均采用了涡扇发动机和电传飞控系统。不过与后两者的“国际合作”色彩相比,“神鹰”是贵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其1000万美元左右的出口单价,以及出色的多任务性能,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空军来说应该具备不错的竞争力。

“蜜月期”中的超7

随着歼7平台的潜力逐渐发掘殆尽,“神鹰”很可能成为最后一款“魔改”歼7。不过,由于其定位相对不高,因此单论综合性能和作战能力的话,必须承认“神鹰”还不能跟“枭龙”比肩——而后者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也成为整个歼7“魔改”之路的主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军深感其主力战斗机歼6等已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当时印度大量装备米格-21比斯、米格-23等战斗机,且已开始洽谈引进第三代战斗机米格-29和“幻影”2000。巴基斯坦一方面从美国购买F-16“战隼”,一方面积极与中国合作,试图凭借中方的力量研制一款能与“战隼”形成高低搭配的廉价战斗机。

为此巴方向生产歼7M的成都飞机公司提出,共同在歼7M基础上研制开发新机型。当时的中方总设计师为著名飞机设计专家屠基达。巴方将此定名为“佩刀Ⅱ”方案,中方的方案名称是歼7CP。由于以歼7M为基础,国外称之为“超7”。

歼7M战机

超7方案的气动设计改进最初主要由中方负责。受制于中国当时较为落后的航电与发动机水平,该项目一开始就打算安装西方机载设备。此时正值冷战末的“中美蜜月期”,方案提出后,美国与英国相关企业竞相参与竞标。

1988年,美国格鲁曼公司获得与中方共同研制“佩刀Ⅱ”战斗机的授权。由于成飞的最初方案基本是歼7M局部有限的改进,因而机动性仍无法与巴空军的主要作战对象——印度米格-29相匹敌。为此格鲁曼公司提出带边条翼的40度后掠翼改进方案,并改装与F-16类似的双腹鳍。此方案性能尚可,但大迎角性能不好。格鲁曼后来又将进气口向内倾斜了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这也是如今“枭龙”标志性的肋部进气道最初由来。

超7的机载雷达一开始就锁定美国货。按照巴基斯坦方面提供的建议,当时有3个可供选择的型号,即AN/APG-66、AN/APG-67和AN/APG-69。AN/APG-66是F-16用的,天线尺寸较大,歼7M的机体很难放进去;AN/APG-69是F-5战斗机用的,性能较差;较理想的是AN/APG-67,这款F-20用的雷达性能较先进,大小也合适。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杨一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