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敦煌艺术中的“大雪”:戴上风帽,何惧冰雪

敦煌研究院
2018-12-07 10:32
古代艺术 >
字号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于大雪的直观描述。看看莫高窟与敦煌艺术中的大雪。

这一天,或有漫天飞雪翩然落下,装扮出童话里的冰雪世界。这一天,丰富而温暖,人间的热烈抵挡得住万山凋敝的肃杀。这一天,古人们一边抵御寒冷,一边创造出应时的快乐。

莫高窟雪景

冬季进入大雪时节,出门的程序要因母亲的唠叨增加不少,于是帽子、围巾、手套、口罩……必须全副武装起来。

古代男性御寒会用到风帽,其形状看上去颇有些类似于我们所见到的飞行员皮帽。

莫高窟第46窟这尊塑像中的男子眉目低垂舒展,唇间笑意温柔,看到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一顶风帽的厚实与温暖了。

莫高窟第46窟 风帽 盛唐

大雪节气,河湖封冻,也迎来捕鱼好时节。对于南方、北方都是如此。

先说最南。俗语说“小雪小到,大雪大到”,讲的便是节气与乌鱼群的关系。这是台湾海峡一年中捕捞乌鱼最好的时候,它们沿水温线向南回流,汇集成庞大的乌鱼群。尤其台湾西部沿海,大量乌鱼在此聚集,渔网入水,便是肥硕的乌鱼上岸。

再到最北。待湖面结冰,人们走上坚实的冰面,冬季捕鱼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祭湖神,冰镩子凿冰,下大网,一声“起网了!”数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钢丝绳转起来,大网出冰,无数条鱼欢腾蹦跳,场面煞是壮观,围观的人们蜂拥而至,抢冬鱼!

莫高窟第296窟 撒网捕鱼 北周

敦煌自古畜牧业发达,乳品自然深受当地人喜爱。为增强人体御寒能力,冬天多多补充蛋白质显得更为必要。

关于食用各种乳制品的历史,敦煌文献中有大量文字记载,壁画上亦有体现。刚刚挤出的新鲜牛乳,倒入大锅中煮至沸腾,奶香四溢,是冬日里的上佳热饮。

联想到今天备受各地人们喜爱的甘肃美食——牛奶鸡蛋醪糟,在烧开的牛奶醪糟中打入蛋花,撒入葡萄干、花生、枸杞、白糖等,肆意招惹人们的口水,想必也与西北地区古老的饮乳传统脱不开干系。

莫高窟第61窟 村女献乳 五代

伴着纷飞大雪泡个温泉,不是只有现代人才有的享受。

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修建温室浴池,引水、排水设施都已完善。一落小院,三五亲朋,沐浴汤中,浑身舒展放松,岂不悠哉。

莫高窟第302窟 汤水浴 隋

但有所不同的是,那时候提供温室汤浴,并非全然奔着盈利去的,也是一种广种福田的功德。修建浴池的人还会在浴池周围种上果树,也就应了“福田经”中所说的第二种福田——“植果园,修浴池”。

冬日泡了温泉,整个人都亮堂了,换上干净衣服,照照镜子,里面的人皮肤白润,脸上还泛着红晕,怕也算得上是大雪天气的“小确幸”。

古人照镜还有一层意蕴——反观自照。

镜中观照自己,也是发现、反省、顿悟的过程。不只关注镜中的“盛世美颜”,而是更关注眼神、容貌所隐藏的信息,对镜体悟这一年来的经历和心情、思想变化。

与自己展开一场对话,是年末常设事项之一。

莫高窟第85窟 曲花式镜 晚唐

除了“自审”,静虑也是古人反观自己、甚至思考世界的方式。

敦煌壁画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山间禅坐,来一场岁末“灵魂大清洗”。

莫高窟第61窟 静虑修禅 五代

三危山雪景

漫天飞雪时,古人的乐趣比往日更多。他们一边跟随自然的节奏,享受一番冬日里的快乐,一边借此机会,展开一番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对话。

彼时应该也有怕冷的懒汉,更愿意躲在被窝中缩成一团消磨光阴。

但若发现生活还有诸多乐子可以找,诸多营养可以吸收,且有不少人正享受其中,怕是也会掀开被子,裹紧大衣、戴上风帽,出门去了。

    责任编辑:陆林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