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抱团养老”新模式:一个小区22个社团,希望全国推广

2018-12-12 09: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杭州绿城桃源小镇,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们通过社团和爱好聚在一起,大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相约一起聚餐一起旅行,一起度过精彩的退休时光,也成功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抱团养老”的模式。

在桃源小镇里,每天都能听到欢声笑语。一所成立两年多的“颐乐学院”,让大家聚在了一起。现在桃源小镇这所颐乐学院里,共拥有22个社团,300多名团员。杨琪(图中)是腰鼓社的团长,她一个人参加了五个社团,从唱歌到跳舞到走秀,每天从早忙到晚,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累并快乐着。”

郑平是桃源小镇颐乐学院的院长,两年多前,开发商提供了一处两层小楼作为活动场地。郑平、谢惠兰、徐芬芳作为颐乐学院第一批志愿者,怀着志愿、公益的心开始组织社团活动。几十个社团都是公益社团旗下的志愿者团队,爱公益、讲奉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乘小镇班车文明出行,需要维持秩序,100多人次志愿者持续半年轮流值班,为小镇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两年过去,社区里的能人都被吸引到了颐乐学院,也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小区里的各位邻居。

颐乐学院22个社团里,大家没有功利没有利益也没有官僚,自得其乐是最主要的目的。来自东北的周阿姨,独自一人居住在小区里,特别孤单,郑阿姨主动邀请她加入合唱团。在这里,即便不会唱歌也可以参加合唱团,没有人会嫌弃谁。

小区里还出现了戏剧社团,大家还经常出去参加各类活动。唱越剧的叫史艺红,在专业剧团已有14年,这次还入选了集团主办的绿之恋晚会。社区里一旦有能人进来,郑阿姨就利用这个能人的才艺开始量身定制社团。这种先有老师再有学生的形式,也让社团青春活力十足,发展迅速。

许多老人一天要参加很多个社团,比工作还要忙,换衣服换得跟模特一样快。这样充实的时光,也让许多老人忘记了孤单,虽然子女常常不在身边,大家通过社团爱好“抱团养老”,也过得很精彩。

威风锣鼓社团长黄昭退休前是一家企业保卫科的科长,特别热心肠,爱好广泛的他不仅参加了多个社团,还负责起了颐乐学院的保卫工作。每次出行,也都“冲”在最前面,为大家保驾护航。在颐乐学院里,李彤军大伯曾是飞机修理师,现在义务帮大家做电器维修;摄影社社长徐建华,为颐乐学院的活动拍下了几万张照片,纪录了长者们丰富多彩的养老生活。大家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余热。

桃源小镇内,居住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美食家”也很多。这些通过颐乐学院互相认识熟悉的老人们,常常烧制彼此最擅长的美食佳肴,拿到颐乐学院内,一起聚餐。为了让大家品尝自己家乡的美食,有许多老人会专门网购最地道的食材,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

大家捧着各自烹制的美食前往颐乐学院内。分享和互助是这群老人们聚在一起的关键和核心,也成为了大家继续前行的动力。不管是美食还是文艺技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老人们聚在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美食,非常开心。郑阿姨说,他们小镇的抱团养老模式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弱组织关系,强情感联系,大家可以自由进出社团,但成立两年来,只有1个人因为个人原因退出。大家因为简单快乐,没有利益挂钩而长期维系在一起。

有了开放商的场地支持,有了各种才艺和组织能人的志愿支持,这个社区老年人组织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许多老人退休后跳上了舞蹈、唱起了歌曲、涂起了口红,活得越来越年轻快乐。

郑阿姨说她已经撰写了章程,设立了组织架构,正在考虑在民政办注册社团。希望桃源小镇抱团养老能成为一种新模式,并永续发展,推广到全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