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影像深圳家谱 | 邱钧明家庭:永远的特种兵

2018-12-19 12: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部队的 12 年,邱钧明时常身处险境,因为他是一位特种兵。他曾担任过特战队队长、特种兵中校,期间立下赫赫战功,获得的大小勋章多达 21 枚。转业后经过几次转型,最终还是干回老本行,成立了八一军训营,以特殊训练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成长,提升青少年素质。

从大学生变成特种兵

在中国地质大学上大二时,有一天学校团委打电话让他邱钧明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到学校大礼堂开会,会上来了几名军人,做了一番关于国防教育的动员。作为学校团委宣传组织部长,邱钧明同往常一样,维持现场秩序,保证会场安静。原来这是部队来学校征兵了。经过一番考核后,邱钧明如愿收到一份入伍通知书 " 邱钧明同志,现在正式通知你被批准入伍。" 老师这句话后,他便来到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军人,在经过了层层选拔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特种兵。

铮铮铁骨保家国

提起当兵的经历,邱钧明脱口而出:" 苦不堪言。" 在训练最艰苦的日子,一个星期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大概只有十个小时,这对常人来说简直是魔鬼训练,可对他们而言,这是常规性的训练,包括耐力训练、负重训练。邱钧明记得,在一条三千米的壕沟里来回穿行,壕沟里头尽是动物的粪便,甚至还有玻璃碎,头顶上方是平行穿梭的子弹。

特种兵最忌讳的是背叛,邱钧明时刻铭记着特种兵的铁律:" 无论在任何时候,面临多大的灾难,受多大的委屈,对祖国永远是真诚的。"

有一次的任务令邱钧明印象深刻,八人小组面对一群暴徒,拼死搏杀的结果是四死四伤,邱钧明有幸再次活了下来。和平生活需要军人铁血保卫,在面对暴徒的时刻,军人就是正义的象征。

子欲养而亲不在

邱钧明 1994 年参军,2006 年退伍,当他别着 21 枚勋章回到阔别十二年的老家时,附近的乡亲已认不出他来。参军期间,他那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善良慈爱的母亲已双双离世,这个时候,硬汉邱钧明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锥心之痛。他最想让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在部队出色的表现感到骄傲的啊。

后来,他到了深圳,有了自己的家。邱钧明的外婆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天气一冷就咳嗽,每年冬天,邱钧明会把外婆接来深圳养病。" 外婆带了我十几年,我不对她好还对谁好,不要等她不在了才后悔。" 邱钧明几度哽咽。对于子女,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再也不要让孩子尝到哪怕一点失去父母的痛苦。

摸爬滚打不断尝试

邱钧明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当保安队长,如何适应现在的环境,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学习、再学习,没有经验,吃苦受累都不怕,没有什么难得倒他。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拿到了人力资源、战略心理学和企业培训师三个证书。证书是他的敲门砖,在随后的一家电力设备公司,领导看他机灵,让他试着负责销售业务,谁知他没白没夜地钻研,逢人学习,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没有半年,他所负责的公司业绩翻了百分之三十。

人生需要不断地给自己设立目标,为自己设定更大的挑战,接着他又到了一家生产陶瓷金卤灯的公司担任总经理,一年之后,他开始自己创业开陶瓷公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人生只要不怕吃苦肯努力,邱钧明这样总结他所经过的人生之路。但商海浮云,生意的小船说翻就翻,两年后,他尝到了生意失败的苦涩。

开启青少年特训营

" 从来不会被困难打倒,这是特种兵的一大特点吧 ",邱钧明如是说。破产之后,邱钧明又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电子公司担任高级行政经理。闲暇之余,邱钧明整理了之前所做的关于特种兵教育和生存的笔记。他心想,何不利用这项特长干点什么呢?

起初,他参与了多个公益讲座," 让孩子远离伤害 " 是他的演讲主题,由此而拓展成为青少年特训项目,后来,邱钧明将特训营开进了深圳的校园,教授学生紧急关头的逃生技巧,例如,遭遇火灾时如何利用绳结脱身,以及发生踩踏事件时如何保护自己等等。由此,他发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全身心致力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专注青少年的特殊训练,手把手教学,广受好评。因为实用,他的教学视频在网络上也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这个数据引起了湖南卫视的关注,2016 年,邱钧明和湖南卫视合作,策划了《雄鹰少年队》栏目,这将他的事业推向了更高的平台,深圳晚报也为此还做了详细报道。他说,无论是家人还是孩子,都应该最早地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远离伤害。

深圳晚报记者 黄文波 实习生 王舒琪 摄影 刘伯良

原载于《深圳晚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