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观看《祭侄稿》所见的简单粗暴,文艺复兴展的难圆其说

易雨、黄松,杨佳怡
2019-01-28 08:5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本期评点的展览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南京博物院的“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在仅有几件三杰真迹的情况下,文艺复兴展览一做再做的意义几何?英国国家画廊“洛伦佐·洛托的肖像画”同为文艺复兴画家,哲学的切入点透视那个时代的追梦者和狂热者。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地点: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上野公园)

展期:2019年1月16日-2019年2月24日起

票价:1600日元

点评:颜真卿《祭侄稿》专设的展厅排队者确实较多,但也没有达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示《清明上河图》展出时的盛况,故宫有那么多人排队,也没有工作人员趴在观众耳边不停说话把纸张塞在人家脸上挡眼睛——而东博工作人员却做到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展览,为了看到民族的瑰宝,看到的居然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简单粗暴。

评星:三星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因为颜真卿《祭侄稿》与宋代《五马图》的出现成为社会性热点,近期一直吸引着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前往观看。

一方面,既有观点认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此次策展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策展方对此名作极其保护重视,也营造出具有悲剧精神的时空环境。

东京国立博物馆《祭侄稿》前,工作人员手拿纸张催促观众

但事实上,连续三天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观展,也领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这种世界级博物馆界仅有的简单粗暴的“赶人”方式!颜真卿《祭侄稿》专设的展厅排队者确实较多,然而人再多,也没有达到故宫博物院展示《清明上河图》展出时的盛况,故宫有那么多人排队,也没有工作人员趴在观众耳边不停说话、把纸张塞在人家脸上挡眼睛——而这一切东博工作人员却做到了,这只能说明东博工作人员根本不懂得中国书画的精妙之处,中国书画名迹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凝神静气体味的,他们根本不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看欣赏方式,这种不尊重并非仅仅对观众,也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书画毕竟不是瓷器、雕塑,几眼把造型、釉色看明白了,要不就是东博的员工教育有欠缺,只想要人流量,不考虑观众感受。另外,其实大早进场时《祭侄文稿》前并没有那么多人排队,他们照样喋喋不休地催促,观众稍微停一停,就把纸板杵过来挡你脸上,甚至用手触碰你身体。

给观众一个安静的观展环境,这要求过分吗?另外,大早进展厅时其实一没那么多人排队,二是排在后边的人也没催,他们工作人员如此催促不是过分吗?观众都很耐心,但他们急什么?

事实上,观展中确实不乏凑热闹打卡的观众,但也有书画研究者与有意愿深入学习探究的人士,对于后者的这种恶劣观感谁想过?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展览,看到的居然是工作人员的简单粗暴无礼。

原以为日本博物馆方面较之欧洲某些对中国传统艺术了解较少的地域更明了中国书画艺术,现在看来,打卡群众没必要盲目跟风崇拜,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更不应因为遭遇过动乱和毁坏而妄自菲薄,误以为传统文化似乎在海外才被完好保存和尊重。(易雨)

 

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期:2018年11月28日-2019年2月24日

票价:50元

点评: 南京博物院办“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展,并冠以“世界巨匠”之名,其实并未引起业内的期待,参观的观众也多为听讲解器做知识普及的大学生,业内人士或许早就知道了“文艺复兴”展的套路,更多想知道如何用有限的展品“自圆其说”。

评星:三星

近年来,从多媒体交互展览到国外藏家的藏品“文艺复兴三杰”的展览在中国一再举行。或许相比现当代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在中国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中国公众更熟知的印象派,文艺复兴时期又有足够的历史感(其实仅相当于中国明代)和神秘感,这导致了中国公众愿意为“文艺复兴三杰”买单,当然买单的多为艺术爱好者。

相比欧洲拥有“文艺复兴”在地性的土壤,除美术馆有足够的藏品引人顶礼膜拜外,“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雕塑也成为其生活的日常。时隔几年,国家的美术馆或博物馆也会动用足够的资金、选择特别的角度、动用馆藏并租借展品。策划“文艺复兴”的展览。而在中国,“文艺复兴”却只是传说。即使是公立博物馆或美术馆,能借来展出的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不著名作品,私人美术馆的展品更是真伪成疑。

南京博物院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

所以南京博物院办“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展,并冠以“世界巨匠”之名,其实并未引起业内的期待,参观的观众也多为听讲解器做知识普及的大学生,业内人士或许早就知道了“文艺复兴”展的套路,更多想知道如何用有限的展品“自圆其说”。

米开朗基罗《倚靠十字架的基督》

走入展厅,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倚靠十字架的基督》瞬间营造出中国人想象之中的“文艺复兴”气息,这件作品来自圣文森佐修道院,也是展厅中唯一一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此外,《美丽公主》被认为是失落的达·芬奇的作品,这幅盛装打扮的青年女子侧面像。曾被认为是19 世纪不知名的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模仿之作,后被证实是达·芬奇的画作。画中女子为15世纪90年代米兰宫廷装扮,被认为是达·芬奇曾效力过的米兰公爵斯福尔扎即将出嫁的女儿。笔者对于达·芬奇作品的真伪并无研究,但单看作品本身,的确拥有一种高贵、沉静、含蓄的古典气质,也成为整场展览中观众驻足时间最长的作品。此外,此次展出的达·芬奇的另一件女子头像的素描稿也很是感人。

达·芬奇的一件素描作品

再往里走,要到展览后半程的拉斐尔部分,才能看到来自乌菲齐美术馆藏的《圣家庭(拿书圣母)》、《青年女子肖像》署名为“拉斐尔(传)”的木板油画,相比公众熟悉的“甜腻”的拉斐尔,这实是平庸之作。

除了寥寥几件,文艺复兴三杰的油画雕塑作品外,展览更多的展出的是他们的素描稿和复制品,并用三杰后继者的作品扩充展览试图梳理他们的传派。然而,买票看画的观众想“追随”的是三杰,而非他们的追随者。

在中国,一再以“文艺复兴三杰”为卖点,罗列与他们相关作品的意义几何?对于“文艺复兴”的时代,有学者也用中国同一时期的明代绘画中“古典复兴”作为类比,博物馆的展览或许应该更进一步,而不单是还拿“三杰”本身说事。(黄松/文)

洛伦佐·洛托的肖像画

地点:英国国家画廊(伦敦)

展期:2018年11月5日-2019年2月10日

票价:免费

点评: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艺术超越了单纯对人们外表的复制。在这次展览中,很少有著名人物的肖像,相反很多肖像的名字已经在历史中消失了。本次展览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其哲学意味,洛托的思想放到今天也不显陈旧。

评星:五星

在洛伦佐·洛托生活的时代,艺术家和医生们发掘人类生命表层之下的奥秘:莱昂纳多·达·芬奇晚上对人体解剖分析并绘画,意大利帕度亚城的医师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配有图片说明的革命性著作《人体结构》……这些新知识都在洛托1526年所作的修士肖像画中展现出来,在这幅肖像画中你甚至可以看到画中修士前额皮肤下的青色血管。

这位修士可能是圣吉奥瓦尼·保罗的威尼斯修道院的财务主管马尔坎托尼奥·罗西亚尼。从肖像画中洛托对他头部的描绘来看,仿佛画家不仅观察了绘画对象,还用手进行了抚摸。使这幅肖像画如此有魅力的不只是对皮肤和骨骼的精确把握,更重要的是罗西亚尼凝视画外观众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充满精神的火焰,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洛伦佐·洛托,《马尔坎托尼奥·罗西亚尼》,1526年

洛托画笔下的追梦者、情人和狂热者,眼中都有着熊熊烈火。一位戴着白色头饰的棕发年轻女士,穿着一件棕色和绿色相间的蓬松连衣裙,裙摆几乎占满画布。她手中举着一张罗马传说中的贞妇卢克丽霞的图画,卢克丽霞几乎赤裸着身体,正持利器打算刺向自己。在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叙述中,卢克丽霞是一位被暴君塔尔坎强暴后自尽的女性。这幅油画研究了在这个视女性为弱者的世界中她们行为的可能性,卢克丽霞的角色是是模糊的:她是一个追求个人自主权的形象,却也忠诚于父权价值观下对女性贞节的要求。从桌上书写着这段历史的纸页可以看出,肖像画的主角正在用拉丁语阅读或写出李维叙述的历史,纸页的旁边有一件花饰,可能是来自情人的礼物。所以,画面看起来好像是主人公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强调自己的纯洁,她扬着头,用直接而富有挑战性的眼神看着画外的我们。她用历史来构建自己的形象。

洛伦佐·洛托,《女性肖像》,1590-1532

人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艺术超越了单纯对人们外表的复制。在这次展览中,很少有著名人物的肖像,相反很多肖像的名字已经在历史中消失了。本次展览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其哲学意味,洛托的思想放到今天也不显陈旧。他着迷于对“身份”的探索——也就说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成就了自己,还是我们生来便是如此?

《安德列·奥多尼》是他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主人公安德列·奥多尼是一位威尼斯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手置于胸口,被古罗马雕塑环绕着。他他的胡子和头发软软地覆在脸上,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的。他全神贯注地看着画外,仿佛希望作为观者的我们一起分享他对古物的热爱,这种热爱正是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的来源。断臂无头的维纳斯雕像旁是罗马皇帝哈德良,赫拉克勒斯肌肉健壮的背部就在奥多尼身后。这些雕塑作品与残件都可以视为奥多尼个性的一部分:即从这些古物中,奥多尼构建了他自己。

洛伦佐·洛托,《安德列·奥多尼》,1527年

关于洛托其人,他于1480年左右生于威尼斯,他成长的时候恰是肖像画不断发展的时期。在1501-1502年,他的前辈威尼斯画家乔凡尼·贝利尼为莱昂纳多·洛雷丹画了一幅革命性的肖像画。1503年,莱昂纳多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洛托以此为基础,虽然受到贝利尼和乔尔乔内的影响,但个性独具,主要成就为现实主义肖像画。在肖像画中,他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与心理并进行表现。然而,洛托的一生坎坷颠沛,也无怪乎在他的一些画作中有盘桓不去的悲哀。在1556-1557年,他死于一个宗教团体中,他原本因贫穷在那里寻求救济。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洛托的肖像画作品,亦可从中看到一位兼具理性与情感的艺术家。(杨佳怡/编译)

    责任编辑:顾维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