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了几十年竟是新物种?菜市场香料登上国际期刊

2025-03-07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2日,“大学师生‘逛菜场’发现新物种”的消息引发关注。

“实际上,这是我们团队长期以来通过田野调查针对菖蒲属植物开展研究的新发现。3月3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向媒体介绍,这项研究不仅确认了并命名了一个新物种——山柰(nài)菖蒲,同时也解决了菖蒲属植物分类及应用上的诸多疑问,为中药安全使用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目前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植物纲要》上发表。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采集居民家种植的山柰菖蒲。 图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菜市场香料“转行科研圈”

“我们追踪菖蒲属大约有10年了。它很特殊,是单子叶植物最基部的类群,单属成科并成目。不太严谨地说,它的‘亲戚’比较少。此前被学界承认的菖蒲属植物只有两个种——金钱蒲和菖蒲。”团队博士生程卓说,“一次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菜市场调研时,我跟随导师惊喜地发现了一种和金钱蒲形态相似的民间香料,当地人叫它山柰,一般会种植在房前屋后,便于采摘。它能散发出一股茴香气味,而且非常浓烈。”

据悉,山柰在贵州被世代食用。不少贵州网友表示在做菜时会放,还有人称其是“去腥味最佳拍档”。

以上截图均来自:百姓关注

匆匆一遇,缘分便已经注定。团队把山柰带回实验室后,采用代谢组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等多学科手段,找出了一系列新物种的证据。他举例,我们观察它的微观形态,发现果实有明显的背缝线,并且叶柄基部呈紫色,苞片也比花序长很多。这些都和此前发现的物种不同。综合其外形、气味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证据,团队证实,山柰是一种菖蒲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当地的叫法为它命名。

师生向当地人了解山柰菖蒲龙春林表示,新物种的发现和确认,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其科学研究价值并开发利用。团队还发现,民间使用的山柰菖蒲多靠人为栽培,野生种群分布较少。因此团队呼吁,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对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龙春林介绍,同属菖蒲属植物的“石菖蒲”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由于分类学上的争议以及市场上存在的混淆品种问题,导致其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且对药品监管带来了困扰。

通过科学研究、分析其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龙春林发现,石菖蒲富含β-细辛醚型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都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而山柰菖蒲则富含草蒿脑型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抑郁、杀菌、退热、驱虫、减缓压力、止咳、健胃、醒脑、利消化 、刺激胆汁流动、促进食欲等作用,“由于功效完全不同,误用或错用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山柰菖蒲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龙春林已关注菖蒲属植物三十余年,他表示此次研究发现对于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确切的科学证据来指导药材的收购、加工、销售和监管,确保中药材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龙春林说,山奈菖蒲是民间的常用香料,在医药工业上、食品工业中均有广泛用途,因此,此次发现也为其纳入饮食或药膳的安全性与适用性提供参考。

目前,团队正在对山柰菖蒲开展深入的药理活性研究,也从基因组层面解释其产生独特气味的机制和原因,开发新品种、发掘其药食两用的潜力。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姓关注;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