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海边读书,还真让人羡慕”

2025-04-27 11: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四月,深圳的海岸线正经历着一场苏醒。

海水温度悄然回升,阳光以一种更慷慨、更明亮的姿态,倾泻在波涛之上,折射出变幻的光芒。

 ∆盐田海滨栈道。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空气里,海洋的活力与山的清新交织。

从伶仃洋的烟波,到大鹏湾的山海,海浪用永恒的节律呼吸,碰撞出这座城市的年青脉搏。

而海风,这位不知疲倦的漫游者,此刻正传递着入夏的讯息;也预示着一个与阅读相关的日子——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

当世界读书日,与深圳的海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想象?

在深圳,看书,也看海。

 ∆在盐田海边,阅读宇宙。 

羡慕在海边看书的人

·

海,浩瀚的海,最能引发人无限深思。

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爱阅之城”,深圳的阅读魅力,早已渗透到城市的肌理。

当这份魅力,延伸至海岸,便催生一系列非凡的海边阅读空间。

只消沿着海岸走走,就会发现,这些空间并非简单复制,而体现着城市的独特气质。

 ∆从梅沙尖远眺盐田港。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视线向东,到盐田。

这里的海边阅读空间,与海洋深度融合,

就好像在海岸线自然生长。

 ∆盐田区灯塔图书馆。图源/深圳发布 

其中,最出片、最出名、最出圈的,当属“灯塔图书馆”了。

这座书籍的“灯塔”,矗立在海滨之上,旁边就是盐田港。

远远望去,这灯塔正如一个坐标原点,向来来往往的人,昭示着应该“回到阅读本身”。

内部360°全景玻璃,将海天一色的景致揉进视野里。

港口繁忙,大海蔚蓝,青山如黛,眼前的文字,也难免染上这辽阔的气质,变得生动起来。

 ∆听海声看日落,享受读书写字慢生活。图源/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 

而在盐田区的“听海图书馆”,真的可以听海!

这个图书馆坐落在大梅沙水上运动中心,外观正如一艘帆船,内部则是暖色的木质桌椅,非常温馨。

在这里阅读,翻页的间隙,看着摇曳海浪下停泊的游艇,时间在不自觉中慢慢的流淌。

 ∆盐田区栖息图书馆。图源/沙头角 

在盐田,阅读空间“盐值”都超高,充满着想象力:

“遇见图书馆”融入海滨栈道,是旅途中的惊喜;

“栖息图书馆”仿佛一个洁白的殿堂,圣洁、高雅又通透;

“悦海图书馆”陈列了丰富的海洋特色文献和海洋元素装饰,让人仿佛置身于海洋世界。

……

原来,盐田不仅山海无界,看书与看海之间,也没有边界。

 ∆大鹏半岛鹿嘴山庄。 

 ∆大鹏书香民宿 方知书院。图源/爱大鹏。 

再向东行,我们来到了大鹏半岛。

这里的海边阅读空间,则散发出更浓郁的在地文化气息,以及独特的生活韵味。

在大鹏半岛这片土地上,有12家“书香民宿”。

看书看日出两不误的海角9号;

馆藏2000种海洋类图书的大鹏半岛图书馆;

旧时私塾改造而成的方知书院……

这些都是“民宿+图书馆”的新型阅读空间形态。

在大鹏海边,“诗和远方”近在眼前。

 ∆南山区人才公园 

向西看,视线投向南山区。

南山区海边的阅读空间,不是孤悬于海岸线的独立存在,而是巧妙嵌入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绿地,如深圳湾公园、人才公园之中。

 ∆迁鸟书吧位于深圳湾公园观鸟栈道旁,从远处看,书吧的整体外形像鸟的嘴巴。图源/深圳读书月

例如“迁鸟书吧”。

整个书吧由白色外墙、透明玻璃和木质调桌椅组成,简单又舒适。

午后时分,阳光灿烂,眼前是绿地和山海,周身是书海。

而“迁鸟书吧”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对都市生活的隐喻。

仿佛是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提供一个精神停泊的栖息地。

 ∆白鹭坡书吧。图源/深圳卫视 

“白鹭坡书吧”,则更隐藏于公园的静谧角落,提供一个更适合沉思与深度阅读的环境。

在南山,海边的阅读空间,更像是城市的“文化阳台”。

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可以将阅读无缝接入日常生活——

或许是晨练后,或许是午后,又或许是黄昏日落时。

即便是身处繁华都市,也可以用阅读为自己开辟一片精神绿洲。

 ∆听海图书馆。图源/沙头角 

从东到西,深圳海边的阅读空间各具特色。

活力、交融、纯粹、无界……

这些空间,不仅是建筑美学的呈现,更是深圳的海洋,献给所有人蕴含深意的蓝色邀约。

“回到阅读本身”

·

回溯时间,海洋是深圳不可磨灭的底色。

40多年来,从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这片海塑造了深圳的地理,烙印了深圳的性格。

深圳人开拓、包容、创新、多元的精神,跟海洋文化息息相关。

 ∆望向这片海。图源/深圳商报 

细细想来,深圳海边阅读空间的涌现,绝非偶然。

为何?

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在海洋产业、科技、生态、综合管理能力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而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阅读已经是刻在城市肌理的习惯,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

 ∆认真阅读学习的深圳人 

深圳设立“深圳读书月”,把读书当成“文化的闹钟”;

深圳还是“千馆之城”,换种说法,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在深圳,每1.5万人就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点。

根据前几天发布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总报告》,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年阅读量达22本,其中电子书12.42本、纸质书9.21本。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深圳与姚明,联手搞了件大事。图源/深圳发布 

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暨第10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系列活动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启动。

启动仪式上,深圳在全国率先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一份名为“每天息屏一小时、读书运动爱自然”的倡议,与姚明一起,共同见证深圳推广全民阅读的最新探索。

 ∆在海边阅读的深圳人。图源/深圳读书月 

确乎,海洋和阅读,都是根植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深圳却不甘心止步于此。

拓展至海边,是阅读在城市发展的创造性表达。

这恰恰说明,在深圳,读书已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和精神滋养。

同时,也赋予阅读更开放、自由、诗意的可能。

这,正是“回到阅读本身”的一种。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海洋与阅读之间,深刻契合,互相映衬。

海洋浩瀚,如同知识无穷无尽,都等待着人探索。

一本本书,就如同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方向。

在海边阅读,潮汐拍岸,海风如书签嵌入某一页书脊,

此刻,突然看懂了盐田灯塔图书馆门口的标语——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读吧,在海边!

·

阅读是精神的远航。

文字,引领我们跨越时空,与众多智者对话,不断丰盈着生命的体验。

当这场精神的远航,发生在深圳的海岸线上,一种介入现实的意义,愈发得到彰显。

眼前的海洋,激发着想象;

手中的书卷,连接着思考。

如此说来,海边的阅读空间,有着前所未有的开阔。

 ∆在深圳湾拍摄夕阳的深圳人。图源/Unsplash 

这种“开阔”,不仅在于环境,更指向精神的舒展。

这背后,不仅是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文化自觉,

更是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积极行动。

这些阅读空间,早已超越图书馆书店的功能,而成为滋养深圳人的公共绿洲,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形象。

我们相信,未来,深圳的海岸,将涌现更多融合自然的阅读空间。

 ∆读吧,在海边!图源/深圳发布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不妨去海边,带上一本心爱的书,也带着一颗自由的心。

在灯塔图书馆,与光影海天攀谈;去公园书吧,寻觅宁静;去大鹏,聆听浪涛与心跳。

读吧,在海边!

读书,读海,读城市,读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