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警惕!容易被忽视的“癌症之王”!这些被忽视的疼痛,可能就是征兆!
你每年会定期体检吗?
谈到癌症
我们可能往往认为
它好像不那么常见
然而
时不时胃疼、反酸、
胃酸、胃胀……
胃部不舒服时
你是不是忍忍就过去了?
有些被忽视的疼痛
可能是胃病向胃癌转化的征兆!
胃癌有哪些危险信号?
那些人高危?如何预防?
请下滑查看

胃的“危险信号灯”
胃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进食后有饱胀感;
3.轻度恶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等。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龄在45岁以上(含45岁),且具有以下任意情况的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熏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真实案例
张女士,52岁,因“进食有阻挡感2个月”就诊于上海某医院,确诊为 “晚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由于丧失手术机会,一线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每年治疗费用高达64万元。
但是,张女士自2021年起便投保了2021版和2022版“沪惠保”, 保障期均没有发生实际的理赔金额,并继续投保了2023版“沪惠保”。在保单生效日后,确认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入院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进行治疗(判定为非既往症)。
在患者援助项目的基础上,年治疗费可以从64万元降至约14万元。由于张女士为非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高达70%,即赔付9.8万元。因此,在理赔后张女士的自付年治疗费仅4.2万元,减轻张女士家庭的治疗经济负担。
通过张女士的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的有:
1)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的免赔额是1.2万/年,但连续参保且无理赔,免赔额可递减到1万/年。免赔额是年度累计,而非单次住院。
2)非既往症报销70%,既往症报销50%。
如果你希望能为家人和自己增添一份保障,那么2025“沪惠保”是专属于上海市民的性价比之选!
可不用现金,通过医保个账余额可为祖孙三代投保!不限年龄、工作、病史,给我们的父母、孩子及近亲属一份上海专属的安心。
官方投保渠道
第一步: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点击进入“沪惠保”投保页面。

第二步:选择投保人(可为本人/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等近亲属投保)→点击“同意协议并支付”→阅读投保相关协议,点击“已逐条阅读并同意”。

如往期投保过的,只需勾选被投保人即可。
如往期未投保过的,则点击“添加一个被保人”→选择并输入被保人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
第三步:进入付款界面后,选择付款方式,并支付保费。
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举例:支付方式点选“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点击页面底部的“立即支付”→确认弹窗中被保人有无大病就诊记录,及相应的报销比例等提示信息。确认后,点击“已知晓,同意投保”→点击“确认付款”,完成保费支付。


如何预防?
改变饮食习惯
1.多吃新鲜蔬果;
2.控制食用盐摄入,少吃腌制食物,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3.少吃油炸、烧烤、酸菜、烟熏、霉变等食物;
4.限制加工红肉摄入量(如香肠、熏肉等),增加白肉摄入量(鱼、虾等);
5.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6.吃饭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养成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
2.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保持充足睡眠,让胃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提倡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6.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根除。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及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及早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随申办市民云”APP【预约挂号】,选医院选科室选医生,提前预约及时就医

文章内容和配图来源:随申办综合自央视网综、健康中国、中国疾控中心。转载和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原标题:《警惕!容易被忽视的“癌症之王”!这些被忽视的疼痛,可能就是征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