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实验室到产业链,如何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独家定制

2025-06-06 15: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活跃期。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驱动下,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

5月29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启幕。在本次大会上,不仅有“龙跃”大模型等新技术亮相,还有多场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包括特斯拉Optimus工厂落地、傅利叶智能康复机器人产线扩建等。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未来产业亦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涵盖人工智能、高端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纷纷亮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未来产业不仅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更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然而,在布局未来产业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堵点:

一、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技术成熟度不足,转化率低下

部分未来产业(如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技术成熟度低,难以快速商业化。例如,量子信息等领域产业化前景不明,企业预期短期难盈利,导致技术束之高阁。

场景验证不足

前沿技术缺乏规模化应用场景,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例如,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大型企业推进较快,但中小企业因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落地困难。

标准体系滞后

未来产业技术迭代快,但行业标准制定滞后,影响技术推广和产业协同发展。比如,虚拟电厂、氢储运等领域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企业产品互操作性差,增加市场推广成本。

二、产业生态不完善

产业链配套不足

部分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依赖高端供应链,但国内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国外,制约产业化进程。

跨行业协同机制缺失

如绿电与高载能产业衔接不畅,2024年全国弃风弃光率仍达4.1%和3.2%,而数据中心用电缺口持续扩大。

大中小企业协同不足

大企业主导资源调配,但中小企业创新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互补。

人才储备不足

未来产业需要跨学科高端人才,但部分领域(如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人才供给不足,影响技术突破。

三、资本支持不足

早期投资风险高

未来产业技术路线不确定,商业模式不清晰,导致资本偏向成熟领域,种子期和初创企业融资困难。

退出机制不完善

未来产业投资周期长,但国内“募投管退”机制不健全,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意愿。

四、区域同质化竞争与资源错配

各地因政策导向趋同,扎堆布局氢能、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例如,25个省份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产业,18个省份规划百亿级储能产业园,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中,11个城市将汽车制造列为主导产业,加剧产业链同质化。

五、国际竞争与安全治理挑战

技术封锁风险

部分未来产业(如半导体、生物医药)面临国际技术封锁,关键设备、材料进口受限。

伦理与安全治理滞后

脑机接口、基因编辑等技术涉及伦理问题,但国内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可能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博弈

我国在未来产业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较弱,如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多由欧美主导,影响全球市场布局。

产业链重构

全球产业链区域化、碎片化趋势加剧,如美国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冲击我国产业布局的全球协同效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