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规范雄安金融市场,人大代表建议构建金融监管“雄安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王哿
2019-03-11 10:1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雄安新区推进综合性、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金融监管框架,加强本外币协同监管,实现雄安新区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了解到,来自河北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长陈建华依据上述文件向大会建议,构建金融监管“雄安模式”,“这既符合雄安新区发展要求,又可以通过先行先试为新时代金融监管变革提供可借鉴经验。”

陈建华认为,构建金融监管“雄安模式”是新区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有效探索,是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与“智慧雄安”的有机结合。为此,陈建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新区综合性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功能监管。第一要明确金融监管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分离发展与监管职能,将监管规则制定与执行分开,降低监管执行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防止监管目标偏离。第二要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基准,进一步加快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统筹协调监管体系与综合经营相适应,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第三要加强监管政策的激励性,尊重金融市场主体的发展规律,允许风险溢价和金融创新,在将新区各类新型金融业态全部纳入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提高风险容忍度。

二是加强新区本外币协同监管,探索符合国际规则的金融监管框架。第一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本外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主体监管体系。突破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本外币协同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构建事中事后管理、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本外币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强化外汇管理部门监管的深度和广度,综合监管口径。第二要加强本外币风险监测能力,探索在新区建立本外币资金双向流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外汇综合监测系统,有效实施跨境收支本外币全口径统计分析和双向监测分析。第三要建设雄安新区经济金融信息中心,共享各部门业务数据,形成本外币监管部门与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动监测机制、协同核查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政策协调、监管协同,提升监管质效。

三是发展新区监管科技,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第一要推动新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加大金融监管领域新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金融监管部门投入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监管技术研发。加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科技公司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协同发展。第二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金融监管业务发展。一方面完善监管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强对数据滥用、数据泄露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平衡好技术创新与数据隐私安全的关系。另一方面完善监管科技相关标准,推进数字化监管协议,实现监管政策“机器可读”,拓展监管科技应用领域。第三要积极防范风险,推进监管科技创新。在新区对新技术正式应用于金融监管领域进行成熟度、匹配度和安全性评估,稳妥推进监管科技应用。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