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长声︱日本两大食品公害事件

李长声
2019-03-14 11:38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可乐孩子》,[美]长山淳哉著,西日本新闻社,2005年出版

可乐婴儿

2008年8月16日,日本农林水产部部长太田诚一公言:日本特别有洁癖,本来国内用不着担心,但消费者挑剔,说三道四,不得不应对。

我侨居日本二十年,在吃喝上好歹也算作半个日本人,却怎么也挑剔不过人家真国民。当年在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说一句咱们群众立马叫对方气馁,现今日本说消费者仿佛也有了这个气势。至于当官乱说话,那就只剩下挂冠走人一途了。

日本消费者的挑剔,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吃来吃去长成的。例如米糠油中毒事件,记忆犹新,发生在1968年。这个事件不仅是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害事件,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摄食二噁英类食品公害事件最大的。到2008年10月,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受害者体内残留的多氯联苯(PCB)和二噁英仍然比一般人高几倍到几十倍。更可怕的是二噁英具有生殖毒性,受害者作为母亲生下的孩子肤色发黑,倘若是女孩,她结婚生子也会是“黑孩子”,痛苦不知将传到哪一代为止。

米糠油中毒事件充满了隐瞒、谬误以及荒唐,归根结底是不以人为本,不尊重生命,如今说来也是满纸辛酸泪。

1968年3月至10月间,九州地方出现一种怪病。患者好像长出青春痘,眼睛、皮肤色素沉着,手足麻痹或浮肿。因为一家一家地染病,所以首先怀疑到食品。媒体《朝日新闻》采访调查,发现得怪病的家庭每天都食用一家叫“卡内弥仓库”公司制造的米糠油,于是在10月10日报道“米糠油中毒”。一时间人人自危,申报受害者多达一万四千人。但时至今日,国家认定为遭受公害的人数不过是其中的百分之十几。一家人同样吃污染米糠油患病,有的被认定,有的却不被认定,因为难以认定:某某症状不吃污染米糠油也会有。就像认定水俣病,先得证明你是否吃了那海里的鱼。尽可能不认定,控制赔偿金,概不负责,结果多数受害者被弃置不管。他们只有去呼天抢地:我们被国家被社会抛弃了。

米糠油事件最初认为是米糠油加热脱臭,不锈钢管道受腐蚀出现小孔,PCB渗漏,污染了米糠油。虽然当时人们还不大明白PCB的毒性,但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中不得混入未允许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异物”,厂家若无其事地上市出售受污染的米糠油,这就打破了法律的底线,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大大的坏了;或者应该说,那时候发展经济压倒一切,人们的良心还没有大大的好起来。“卡内弥仓库”公司曾大做假广告,说米糠油有益于美容与健康;一天喝一盅,高血压见好;皇后陛下也在吃。直到1980年,原脱臭工段长坦白事实是维修脱臭塔时发生事故,把循环蛇管开了洞。面临调查,有关人员烧毁、改动了生产日志,隐瞒事故真相长达十二年。一个刑事审判和四个民事审判就是在虚假的原因上浪费唇舌,耽误对受害者及早救治。

日本自1954年开始生产PCB,四年后“卡内弥仓库”公司用它作热媒体脱臭,产品也因之而畅销。PCB本身毒性并不那么强,为什么造成如此严重的事件呢? 长山淳哉读研究生时从事这项研究,1981年发现米糠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PCDF,属于二噁英,毒性是PCB的几千倍,而且残留在肝脏或皮下脂肪中。PCDF是PCB在不锈钢管道中循环加热时生成的。找出元凶,距事件发生已过去十九年。

受害者把农林部告上法庭,二审胜诉,农林部临时补偿每人三百万日元,但1987年被害者和农林部在最高法院和解,诉讼就此终结,受害者必须退还这笔钱。由于律师失误,受害者以为钱不必还,用于治疗和生活。然而农林部颇有“作为”,年年发信追讨,而且父债子偿。本来有的人隐瞒实情而结婚,或者对后代加以隐瞒,却被催债信揭破隐私,造成离婚或家庭暴力,甚至有人无力偿还而自杀。其实,国家对米糠油受害者的实际情况从未进行过调查。2007年参议院通过了一项特例法案,免除受害者退还当年发给他们的钱,总算伸出了救助之手。但矢野丰子说:还没治好,这么不算完。

矢野是米糠油事件受害者,1995年长山淳哉遇见她,为她那种对“目标的正当性丝毫不动摇”所感动,写了一部长篇纪实,叫《可乐孩子》。通过矢野丰子的人生历程,记述怪病患者在肉体与精神上遭受的巨大痛苦,以及周围对患者的歧视,患者团体内部的纠纷等。任何事件往往只是在发生之际轰动一时,然后有意或无意地被新的事件遮掩过去,无人再关心,任凭受害者在活地狱中挣扎。矢野积极搞运动,让国家为那些未被认定的受害者进行检查诊断,予以救助。她要把请愿书直接交到当权者手上,却难以见到只是在选举时对选民点头哈腰的大人物。好在市府大门是敞开的,于是她一大早就来守候,追在市长后头把一只脚伸进电梯,被秘书推出来,就再伸进去。市长们慌忙换另一部电梯,她又把腿伸进来。无可奈何,市长只好转过身,矢野冲着在远处观望的受害者们喊:大家快站好,给市长鞠躬请求。就这么递上了请愿书。

长山淳哉是医学博士,专攻环境医学、环境遗传学,在日本最先对垃圾焚烧等造成二噁英污染环境及人体提出警告。人类制造出来的PCB、二噁英类难以分解,具有蓄积性,从南极圈、北极圈的动物体内也检出,但是与欧美相比,日本对二噁英的认识尚处于后进,2007年长山出版了一本《二噁英不可怕那是胡说》。

讨厌那孩子

我喜欢看日本绘本,未必让大人放松的,就是给孩子看的那种,中国也叫图画书。看漫画看的是故事,看绘本却需要像孩子一样,一边看一边自己编故事,别有乐趣,还欣赏美术。画绘本的大都是美术科班出身,而漫画家的来路以课外活动、业余爱好为多。时而想,中国自以为落后,急起直追的,恐怕不该是漫画,而是属于教育与美术范畴的绘本。

日本有插绘本传统,但绘本并非延续它,而应该衔接到欧美。战后(这个说法类似我们说解放后),绘本出版由翻译介绍欧美杰作起步,让日本人眼睛一亮,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绘本观。得助于朝鲜战争,经济恢复并发展,1956年便“已经不再是战后”,六十年代被称作“黄金时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令世界惊为神话。1970年举办大阪世博会,就是在七〇后,出现绘本热,年度出版千余种,近乎泛滥,而且走向了世界。绘本最理想的创作方式是一人作文并作画,长谷川集平正是这样出道的。

长谷川集平:《讨厌那孩子》

1976年长谷川读武藏野美术大学一年级,创作了《讨厌那孩子》。画的是“我”,“我”和“长谷川”在幼儿园同班,很讨厌他,因为他总是淌鼻涕,东倒西歪,玩什么都不行,几下就没劲儿了,跟他在一起没意思。长谷川的母亲长叹一声,告诉“我”:“那孩子小时候喝过掺了砒霜的毒奶粉,打那以后身体就坏啦。”“那孩子算健康的,更严重的人,死了的人也有好多好多呀。”

画中的“长谷川”无疑是长谷川集平本人,毒奶粉真有其事,称作“森永砒霜奶中毒事件”,就发生在他出生的1955年,他喝了三罐。没有死,长大了,虽然羸弱,却还算健康,第一个创作欲望就是要控诉毒奶粉。这个作品被划为社会派,获得新人奖。绘本是给孩子看的,也必须和时代有接点,不然,作为一种媒体就软弱无力。“我”以及小读者们还不能明白“为什么让他喝那种奶”,但长谷川要表现社会问题,不能让毒奶粉事件只当作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他只用黑色的笔和手写的字,简简单单就生动描绘出孩子的复杂心情。带他玩就得照顾他,真希望他跑得快点儿,再壮点儿。最后的画面是长谷川从单杠上掉下来,“我”飞跑过去,把他背回家,嘴里却叫着“长谷川可真讨厌,太太太讨厌了”。恐怕大人也不能不看得感动,不由得憎恨毒奶粉事件。

“森永砒霜奶中毒事件”是日本第一起特大食品公害事件。

1955年有一个婴儿死亡,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解剖认定为砒霜中毒,并且从婴儿吃的奶粉中检验出砒霜,这种奶粉是森永乳业公司的工厂生产的。原来图便宜,用作乳质稳定剂的化合物竟然是工业用的,含有砒霜,其浓度足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肝脏肥大或衰弱死亡。一年后卫生部公布,中毒婴儿多达一万两千一百三十一名,死亡一百三十名,世界上史无前例。全国骚然。估计实际受害者要多达几倍,但当时的风潮是先把经济搞上去再说,各方面都刻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专家宣称砒霜很容易排出体外,没有后遗症。地方法院也判决工厂负责人无罪,受害者呼声被压了下去。十四年后的1968年,大阪大学教授查明,当年的受害者有严重的弱智等后遗症,此事才再度为社会关注。自1970年地方法院重新审理。森永公司强辩,相信卖化合物的,没必要检查质量;而卖化合物的公司说,谁会想你把这东西用于食品。森永公司的态度引发消费者抵制运动,企业形象大损,从乳制品业界第一把交椅跌落到第三。后来位居第一的雪印乳业公司也发生中毒事件,被明治乳业公司超过去,森永又升为业界第二。1973年法院判定森永公司负有刑事责任,一科长入狱三年。

受害者的亲属及支持者组织起来,跟森永公司及政府交涉,不是要求赔偿,而是要求使孩子们恢复健康,在社会上自立并发展。在舆论支持下,对国家(卫生部)和森永公司提出民事诉讼。森永公司幡然悔悟,全面承认企业责任,诚心赔罪,并承担今后救助受害者的一切义务。1974年三者成立了一个公益法人“光明协会”,从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生活保障、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全国受害者实施永久救助。森永公司不敷衍塞责,已累计出资三百五十亿日元。森永公司每年对新职工进行教育,第一条就是决不要忘记本公司过去发生过严重事件。可是,有很多像“长谷川”的母亲那样的母亲抱有自责之念:都怪我没有奶,却是永远都无法解脱的。

长谷川集平幸而只喝了三罐,身体还算是健康,不仅画绘本,而且写电影、音乐的评论,写小说也多次获奖。跟大学的同学结婚,还组成摇滚组合演出,夫弹吉他,妻拉大提琴。他说外甥像舅舅,舅舅当电影导演,给他比较大影响。《讨厌那孩子》两度因出版社倒闭而绝版,2003年在读者要求下第三次刊行。2007年长谷川又有作品获得日本绘本奖。

(本文原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十四期,2008年10月12日出版)

    责任编辑:丁雄飞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