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山大学|16省份营商环境调研④:山东小微企业获得感不足

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2019-03-19 16: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18年7月19日至8月20日,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赴全国16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市(地级市及副省级城市)、182个区的政务办事大厅,从工商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市场监管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四个维度,随机访谈前来工商办事窗口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在本次全国调研中,随机访谈成功率约为85%,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合计4160份。

课题组在山东省随机抽取了6个市,分别为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枣庄市、莱芜市和滨州市,随机访谈成功的有效问卷是331份。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清理、整理了有关全国和山东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与舆情反馈,并从全国视野考察山东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挑战以及新方向。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的进展

(一)在山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9.1天下降至2018年的3.6天,明显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在山东省登记注册,平均需要9.1天,比全国平均数(8.4天)多将近1天。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山东省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略微上升至10.6天;2017年下降至7.9天;2018年则大幅度下降至3.6天,相比2017年降幅超过50%。整体而言,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方面,山东省起步较晚,2017-2018年加速发力之后效果明显。

2018年,山东省44%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仅需要1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平均只需要3.6天,比全国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3.4天;与山东改革前的9.1天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了60%。

图1 山东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大幅下降,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在山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从商改前的2.7个下降至2018年的1.6个,接近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2所示,2014年以前,在山东登记注册一家市场主体平均需要与 2.7个办事窗口打交道,和全国平均水平大致持平(2.6个)。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山东省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数量快速下降至2个,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2017年下降至1个,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2018年上半年,则回升至1.6个,虽然较前一年略有回升,但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

2018年,在山东,59%的市场主体实现一窗登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46%),但和全国最好水平(92%)依然存在差距。平均只需要跑1.6个窗口,接近全国最佳水平(1.1个窗口);与山东改革前的2.7个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了40%。

图2 山东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明显下降,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在山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从商改前的3.0个下降至2018年的1.9个,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3所示,2014年前,在山东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平均为3.0个,比全国平均数3.4个少0.4个证件,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山东省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的数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减少至2.1个证件,依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1.6个,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则略有回升,上升至1.9个,依然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在山东,登记注册只需办理一个证件的市场主体占比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和全国最佳水平(75%)差距较大。与改革前的3.0个相比,下降幅度达37%。

图3 山东登记注册所需办理的证件数量大幅下降,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在山东,85%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如图4所示,整体而言,在山东省,85%的市场主体反馈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79%市场主体反馈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图4 在山东85%的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在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之前成立的企业,在过去一年被上门检查的可能性更高。2014年以前成立的市场主体,93%反馈说有被上门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约5个百分点;2014-2016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被检查比例锐减,仅有68%反馈说有被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4个百分点;2017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被检查比例有所回升,83%反馈说有被检查,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75%反馈说有被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9个百分点。

(五)在山东,63%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信用信息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5 在山东,63%的市场主体查看国家信用信息系统。

信用监管的起点是市场主体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如图5所示,在山东省,仅63%的市场主体选择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最高水平相差了将近20个百分点。此外,约34%的市场主体不知道或不使用国家信用信息系统;2%的市场主体通过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

(六)在山东,69%的市场主体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约52%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图6所示,在山东省,有6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知道其所在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在全国,5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知道本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在国内最佳省份,这一比例则为82%。从全国视野看,山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全国最佳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图6 在山东,69%的市场主体反馈知道网上办事大厅。

山东省使用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比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市场主体中,山东有24%的市场主体的常用网上办事系统个数为0,全国平均水平是28%。通过简单计算可知,这意味着,在山东省,有52%(69%×76%)的市场主体会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全国平均水平则是42%(59%×72%)。

(七)在山东,2018年有 55%的市场主体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度领先全国。

图7 2018年,55%的山东市场主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山东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成效卓著,领先全国。“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承诺,这是市场主体的诉求,也是山东省2018年的主要改革目标。山东省工商局官网专门开辟出“一次办好”专题板块,开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等10个专项行动,记录全省各市的相关进展。如图7所示,在2018年,55%的山东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5百分点,是全国最佳水平。

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效

(一)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投票结果显示,山东营商环境位于全国第十名。

图8 全国营商环境排名

市场主体的认可是最直接的肯定。图8报告了市场主体对全国各地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在全国16个省84个市,每一位受访者都给出了其所认为的“做生意环境相对较好的三个省市”。图8报告了全国各地的得票情况,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分列前四名;山东排名第10,全国约2%的非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山东做生意的环境相对较好,得到了部分主体的肯定。

(二)2018年,28%的山东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改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9所示,在山东,仅有28%的市场主体认为当地营商环境有改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了30个百分点;34%的市场主体认为没有改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有38%的市场主体认为变差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这表明,在2018年,从全国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山东市场主体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整体获得感是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图9 2018年,28%的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当地的营商环境有改善。

(三)2018年,51%的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0  2018年,51%的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

如图10所示,在山东,有51%的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对其企业经营有积极影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29个百分点,差距较大。48%的市场主体认为改革对经营没有影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0个百分点;还有1%的市场主体认为有消极影响。调研中,大部分市民表示,虽然政府在推进工商业务便捷办理方面有所改善,但对于企业的整体影响做生意的大环境并没有太多积极作用。这表明,在2018年,虽然超过一半的山东市场主体对于商改对其经营影响有积极的主观评价,但这一比例从全国横向比较的角度看是落后的。

(四)2018年,93%山东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是全国最佳水平;76%的市场主体认为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1所示,在山东省,93%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时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7个百分点,是全国最佳水平。

另外,76%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费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2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10个百分点。这表明,山东的商事制度改革既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企业的金钱成本。其中,降低时间成本作用更突出,市民认可度非常高。

图11 商改降低了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虽然山东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降低了其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是领先的,但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却认为山东的营商环境改善有限,商改对其经营的积极影响也有限,这背后隐含的新问题值得深思。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新问题:第一,商改之外的问题成为影响营商环境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根植于商改,又超出商改;第二,小微企业获得感不强,是山东市场主体对于商改积极评价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第三,山东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足,是深化商改的潜在着力点。

(一)目前,山东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商事制度改革范围之外。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2所示,对于“在本地做生意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山东市场主体提及办理许可证难、市场退出难、开办企业难的比重分别为6%、2%和1%,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全国范围内,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7%和3%和3%,同样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图12 目前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山东市场主体反馈目前最主要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和融资难。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25%、14%和14%。一位来自传统工业的企业代表表示,现在很难找到合适的转型项目,只好在市场中苦苦坚持;枣庄市一位市场主体也表示,如果没有政府担保,企业很难从银行正常融资,只能选择比较容易的高利贷。同时,这三个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被提及次数最多的问题。显然,商事制度改革解决了一部分旧的问题,却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些新困难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取得巨大成效过程所伴随的必然现象。山东省市场主体总量由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的412.6万户,发展到目前的846.9万户,数量翻了一番多,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稳居全国第三。市场主体的倍增,既是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对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市场主体的倍增意味着,在产品市场上,市场供给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产品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市场需求可能是倍增的,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山东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新困难,根植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主体倍增。

(二)山东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经营的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获得感不足。

虽然山东省在登记注册等和政府打交道的事务上得到了大部分市场主体的认同,但是在企业日常经营和营商环境方面收获的认同却少得多。68%的受访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没有变化或变差;4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对其经营没有影响或有消极影响,比例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和12%。

图13 小微企业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更少。

小微企业遇到的经营困难更多。如图13所示,企业规模越小,对于商事制度改革对改善经营环境的认可度越低。少于20人的企业对商事制度改革改善经营环境的认可度仅为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企业规模为20-100人的企业对商改认可度与全国水平持平;100-500人的企业对商改认可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目前山东省的商事制度改革侧重于节约和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并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因此,涌入市场的小微企业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为严苛的经营条件。这点和上一条问题相互呼应。

(三)2018年,山东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水平仍有不足。

山东市场主体“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水平仍有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31%的市场主体不知道网上办事大厅;仅有63%的市场主体查看网上信用信息系统;山东省市场主体平均使用2.5个网上办事系统,尚未实现“一网通办”的目标。

山东“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足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宣传不够,表现为40-50岁年龄段市场主体不知道办事大厅比例偏高。如图14所示,按受访者年龄段分组来看,山东省小于30岁、30到40岁以及50岁以上等各年龄段受访者中不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因此,相对而言,尽管山东省的受访者知晓网上办事大厅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在40-5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短板。这表明,山东省现有的网上办事系统宣传途径不能很好的覆盖中年群体,线下宣传不足。

图14 各年龄段不知道有网上办事大厅的比例。

另一个是系统不好用。在山东,有24%知道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选择不使用网上办事系统,现场调研时发现现有网上办事系统依然存在不好用的问题。第一,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持数据互通。淄博市周村区一位市民表示,在更换了三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依然无法读取到之前采集的数据,只好重新填写。临淄区的领导也表示,目前数据没办法通过网络多跑路,只好让靠干部多跑腿。第二,受限于企业人员素质,电子化自助办公的适应程度不高。东营市河口区自助电子操作区中,从填写到打印签字都需要工作人员实时指引,即便如此也经常出现系统报错现象,办事效率依然不高。

山东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根据山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社会经济新形势,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针对新问题,开拓山东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领域。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旧问题渐渐消失,“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融资难”等新问题渐渐浮现。这对已有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既是肯定,也是挑战。针对新问题,山东省政府应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同时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股权融资、要素交易等新业态。在做大市场这块大饼的同时,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有效缓解“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融资难”等新问题。

二、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优化小微企业经营环境。山东省的小微企业在商事制度改革中获得感更低,这说明山东省对于小微企业关注度还不足。山东省2017年决定实施旨在优化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升”战略。一方面推动特色重点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税收优惠。目前来看,该战略方向正确,但落实度不够,收效甚微。因此,山东省下一步应该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扩大战略面向对象,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减轻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

三、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水平。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政务、信用监管是大势所趋。山东目前依然存在信用系统使用率不高,网上办事系统零散、不好用等问题。首先,山东省政府应该加强对网上办事系统和电子化业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网上办事系统的用法。其次,山东省应该强化信用监管,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设更可靠的网上信用信息系统。最后,山东省可以整合电子业务、加快建设数据互通的网上办事平台,向“一网通办”改革目标发力,努力建设好用、易用、爱用的网上办事系统。

四、强化山东商事制度改革优势。目前,山东商事制度改革在降低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认可度上和“只跑一次”改革成效位居全国第一。在登记注册时间、所需证件数、窗口数等指标接近全国最佳水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已有的成功做法,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如全力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扩大“一次办好”和“证照分离”改革范围等。

统筹:徐现祥、马晶、金奕彤

调研:王璇、吴文青、马晶、金奕彤、钟子健、王鑫、樊承耕、李淑宁

执笔:李淑宁、林建浩、张莉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