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命的别样思考:杭州高校教师上课让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

澎湃新闻记者 陈雅儒 通讯员 宓卓慧
2019-05-10 07:0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冯铁蕾 杭州日报 图

在青春绽放的年龄,有人让你假设站在生命的终点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你会写下什么?

日前,位于杭州的中国计量大学的一堂思政课上,授课老师冯铁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给自己写篇“墓志铭”。

此举当场让对思政课抱有刻板印象的学生们大感意外,也让“生命”与“死亡”这些大学生很少思考的话题,在特殊“课堂作业”的激发下鲜活起来。

“当自己撰写墓志铭时,似乎有东西触动内心最深处,在那里引起波澜。”一位上过那堂课的同学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在那堂课上,同学们这样写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一位一生中创造美好多于悲伤的人,希望世人谨记她温暖的笑容和负责任的态度!”“他,一位不为人知的生物学者,用大半生拯救鲸鱼。直到某天,在夕阳的余晖下闭上了双眼”……

冯铁蕾执教37年,目前主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休闲文化》《心理学》等课程。冯铁蕾那堂思政课不仅在学生中反响热烈,也向当今大学教育抛出了关于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的话题。澎湃新闻为此专访冯铁蕾老师,和她聊了聊对大学思政教育的思考。

【对话冯铁蕾】

澎湃新闻:当同学们听到要写墓志铭时,是什么样的反应?

冯铁蕾:诧异。因为基本上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在课堂上设置写墓志铭这个环节?

冯铁蕾:思政课课本的第一章是《青春之问》,主要就是探讨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就是人怎样活、为什么活、怎样活着有价值。如果你按传统的方式和学生们说人生的目的、态度、意义,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说教,学生们也不爱听,所以需要设置一些环节,唤起学生们对生命的思考。

比如,写墓志铭就涉及到生死观,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生死观,才能想清楚自己活着的意义。现在有些学生缺乏科学生死观,要么漠视生命、要么就会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你问他们对现状满不满意,会答不满意,问他们想不想改,会说不想改。所以,你换个角度,让他们去想,你死后想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什么,那么学生们很大程度上就会去认清楚自己的现状,思考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澎湃新闻: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墓志铭?

冯铁蕾:有位同学写得很凝练——“就是一个好人。”

澎湃新闻:除了墓志铭外,课堂上您还会设置其他环节让学生们思考生命吗?

冯铁蕾:因为我自己也在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因此授课时会借鉴很多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去思考。比如,我会让他们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横轴代表自己的年龄,比如0-80岁,纵轴代表对自己生命的满意程度,从-100到+100。那你现在十八九岁,你就给自己打个点,满意程度是多少?过去的十几年,每一个阶段满意程度又是多少,未来你又期待自己是多少分?让他们给自己画一个生命曲线。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让他们列举过去生命中3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在未来期望做成的3件事情。很多学生都说迷茫,其实就是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很多时候的思考也是停留于大而化之的阶段,通过生命线这样的形式能引导他们细致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澎湃新闻:在教授学生生命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尤其在这些比较有趣的互动中,您觉得现在的95后、00后大学生有什么特点?

冯铁蕾: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都有着家国情怀,崇尚英雄主义,比如很多人都想去当兵。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小我”,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内心世界、自我的职业规划等。当然,他们也关心国家大事,但可能不是很会表达出来。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现在有些大学生没有科学的生命观、生死观,您认为是什么造成的?大学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又充当着什么样的作用?

冯铁蕾:这个和家庭、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关。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并不高,并且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职业歧视。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想要当厨师,或者去做美容美发,有多少家长会高兴地接受并赞成?所以这也导致孩子对自己、对生活的接纳程度比较低,以致一些小小的挫折都可能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加上社会大环境有些浮躁、娱乐化,一些孩子可能就失去了发现自己的动力。

其实,很多孩子的问题在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出现了,大学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成长,造就让他接纳自己、接纳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让他们首先成为一个不给社会添麻烦的人,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所创新创造、给社会带来价值就更好了,最终是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两相平衡。

澎湃新闻:您认为在大学阶段这个青春绽放的年龄,去思考自己生命的终点,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他们的生活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冯铁蕾: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聊起时间时,一个换算还是很有意思的。我问他们80岁的生命长不长,他们说长。那我又问他们,2万多天长不长呢,他们说不长,就像2万多元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数目一样。然后我又问他们,那你们18岁,已经活了6570天了,如果生命周期是80岁,意味着只剩下22630天。

他们当时就愣了,可能心里抽了一下。他们就瞬间从一种时间有的是的状态,到一种我可能要抓紧时间的状态。

生命教育或者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告诉他们,生命质量不在于时间的长短,除了生理生命之外,还有内涵生命、超越生命。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很好了。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