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观察|美国进步中心运行机制及对中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张颖
2019-05-22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美国以1872家智库的数量雄踞世界第一;全球顶级智库前10榜单中,有6家智库来自美国。可以说,放眼当今智库市场,美国智库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影响力上都以绝对优势领跑全球。2017年美国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智库,大多成立较早,拥有长期的资源积淀和强大的研究基础。其中,最年轻的是排名第7位的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美国进步中心无疑是美国智库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对美国政府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克林顿和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进步中心在推动美国公共政策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时代》周刊曾对其发表过这样的评论:“在对政府的影响力方面,当前没有任何其他机构能与其媲美”。作为一家年轻的智库,为何能在风云变幻的美国政坛拥有如此地位?

美国进步中心的基本情况

1980年至1988年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经历了3次惨败。为扭转时局,寻求多元的政治观点,美国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于1989年成立了政策咨询机构——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2003年,在前克林顿总统参谋长约翰•波德斯塔和美国慈善家乔治•索罗斯等共同推动下,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美国进步中心。

美国进步中心是党派型智库,与生俱来就带有浓厚的民主党派色彩和民主党智囊团属性,致力于在关键政策问题上为民主党提出内容简洁、立场清晰的政策建议。美国进步中心效仿传统基金会而成立,正是希望获得当时尚缺失的、对政治左翼的强大影响力。同时,美国进步中心也是游说型智库,带有极端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试图在短期或特定的政策辩论中说服决策者和公众接受其立场。

运行机制

1.管理架构

美国进步中心虽然为民主党提供思想支撑,但却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智库机构。美国进步中心的领导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层,全面负责智库的行政事务、资金管理、人事任免和研究议题确定。目前董事会共有9名成员,覆盖了商界、政界和学界。现任主席由前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汤姆•达施勒担任。与美国多数智库一样,美国进步中心实施总裁负责制,中心现任总裁为尼拉•坦登。她曾担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改革高级顾问,是奥巴马总统竞选团队的国内政策主管,负责管理所有的国内政策提案,曾被《财富》杂志列入“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名单。在总裁之下设有若干名副总裁和运营官,负责各自项目组或部门的事务,包括研究类项目组和支撑类部门。每个项目组主要包括项目组副总裁、研究人员和研究助理等人员若干,具体的人力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支撑类部门为美国进步中心的政策研究提供服务和保障,目前的支撑部门有以下9个:行政办公室、发展促进部、财务运营部、对外事务部、编辑设计部、传播运营部、人力资源部、法律支持部、技术支持部。

2.研究布局

美国进步中心的研究覆盖面很广,涉及的问题有:司法正义、民主与政府、儿童、经济、教育、能源与环境、代际发展、枪支暴力预防、健康、移民、同性恋、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贫穷、种族与民族、宗教与价值观、女性倡议。为了集中研究力量,对各类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美国进步中心设置了不同的研究项目。项目可根据需求取消和增设,目前该中心常设如下8个研究项目。①公平机会运动。此项目侧重于经济安全、医疗保障、生殖权利、职业发展等研究主题。②代际发展。通过在线杂志、校园新闻、公共活动和新媒体等方式使年轻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赋予新的进步领导者以新的理念、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进步政策。③领导学院。目标是提高有色人种进步人士在各级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团体中的参与度。④法律进步。关注重点是确认进步的法官,揭露公司法庭对公民生活的不利影响,让美国公众参与到政府的宪法和司法部门。⑤进步2050。到2050年,美国将成为一个没有明显种族界限或者多民族的国家。此项目旨在为美国多样化之路提供新思路,以帮助美国实现人人平等和公平正义的理想。⑥进步研究项目。通过讲座、研讨会、文章、公共活动和新媒体工具来教育政府官员和决策者。⑦进步影片。这是一个进步的系列影片,在全国各地免费放映。影片放映之后,与主要政策专家、演员和电影制作人进行尖锐的小组讨论,使艺术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公共政策联系起来。⑧女性倡议。旨在制定相应办法改善女性的生活,促使产生更多有利于女性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公共政策。

此外,美国进步中心格外重视对中国的研究,集结了专业研究人员解读中国现状,包括政治、科技、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具体如:中国重大会议、台湾问题、中朝关系、量子技术、信息技术、中美贸易摩擦、雾霾问题等。

通过系列研究,为美国提出政策建议,近期的如:就美国如何鼓励和支持台湾改革渔业提出建议;建议美国加强公共信息技术研发工作,以防止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赶超;指出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大力推动的天然气协议并不会使美国受益;建议美国学习中国新建燃煤电厂的经验,采取更有利的能源解决方案;呼吁美国和中国共同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等。关于对华政策方面的报告,影响力较大的是2008年8月发表的《进步视角下的美中关系》报告。它强调美国处理好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并对建设美中关系提出了6个应优先考虑的问题领域,即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平衡与可持续的全球发展、亚太地区安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台海稳定性以及政府治理与个人权利。该报告被进步中心列为10大重要报告之一。

3.思想传播

美国进步中心的强大影响力与其重视思想宣传密不可分。人员布局上,传播运营部的职员目前共27人,在9大支撑部门中为最多。除此之外还有编辑设计部和技术支持部为其提供视频制作和网站维护等支撑;资金投入上,每年投入重金加强宣传工作。据悉,该中心2008年在交流和公共推广方面的工作经费占据了全年资金的一半。同时,该中心采取高效、极具进取性的方式来建言献策和影响舆论,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举办研讨会。邀请自由派思想家参加研讨会,传播鲜明的观点以驳斥右翼智库的立场。②发布研究简报。中心官方网站不定期发布主题丰富的研究简报,其更新频率高、周期短,每日一更甚至是每日多更。③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中心设有广播电视工作室,可以进行即时的现场采访和消息发布。④运营社交平台。利用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网络社交平台向民众快速传播信息并与其互动。⑤举办巡回演讲。针对某一热点议题,集结中心众多专家,举办巡回演讲,旨在宣扬政策主张、提高公众认识、引导舆论走向、影响政策辩论。

强大影响力

1.智库排名

2018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发布了《全球智库报告(2017)》,美国进步中心在全球智库和美国智库排名中,分别位于第12位和第7位,较前一年均提升2个位次,说明美国进步中心拥有强劲的综合实力且在持续壮大。

2.影响政策

智库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参谋角色。美国各智库时常围绕内政外交等各类问题,通过发表文章、开展辩论、召开会议和在国会作证等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为决策者建言献策。美国诸多政策的出台或修订都是建立在各智库互相博弈、共同作用的基础之上,所以政策往往体现出多家智库的主张。就算是作为民主党智库大本营的美国进步中心,也很难在民主党执政时期以一家之言完全影响政策走向。但单纯就该中心对政策的影响程度而言,确实是在民主党执政时期达到最盛。

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进步中心的多份见解独到、贴近实际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都被政府重视和采纳。2008年11月,美国进步中心发布了《2009年核态势研究报告》,列出了奥巴马政府在过渡阶段、就职后100天内和第一年中应该做的事项。奥巴马于2009年4月5日(就职后的100天内),在布拉格发布了建立无核世界的核裁军战略,与该报告建议的内容相似。该报告对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打造“新核力量”的指南。此外,2012年2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美国创新的战略规划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美国进步中心于2007年11月发布的《进步性增长:通过清洁能源、革新与机遇扭转美国经济》报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促进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变;促进改革,提升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创造良性循环,使不断增长的全球中产阶级增收等。

在民主党未执政期间,美国进步中心也积极进行研究,在为美国社会发出自由派进步声音的同时影响美国的政策制定。针对伊拉克战争问题,美国进步中心一直坚持建议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在布什时期,该中心的政策团队便利用媒体和政策辩论对保守派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进行抨击,并就撤军详细计划发布了数份报告,包括:2007年6月发表的《战略重启:重新拥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控制权》、2008年8月发布的《如何再部署:实施负责任撤出驻伊美军计划》等,这些报告为2008年《武装力量地位协定》的成功签署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3.影响政府人员布局

美国智库中的研究人员与政府的官员通过“旋转门”进行着人员的自由流动。

可以说,美国进步中心是政府的人才储备池与政策训练场,也是官员退出政坛后的绝佳落脚点与知识充电地。该中心多名研究人员加入了克林顿和奥巴马的竞选顾问班子,并在克林顿和奥巴马竞选成功之后进入政府工作,深刻影响了两位总统执政时期的政府人员布局。

克林顿在担任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主席期间,与美国进步中心保持着密切联系,美国进步中心的众多成员都被吸纳进克林顿的总统竞选班子。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美国进步中心的主席约翰•波德斯塔随即被委任为克林顿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成为政府信息、隐私安全和政策高级顾问。值得一提的是,约翰•波德斯塔是第一位得知莱温斯基丑闻消息(俗称“拉链门”事件)的白宫职员,并负责解决克林顿的这场性丑闻危机。这侧面反映了在克林顿时期,美国进步中心对政府的影响渗透程度。正如美国观察家们所说,美国进步中心就是克林顿的“私人智囊团”。

2008年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进步中心加入了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多名研究人员进入了竞选顾问团队,如:美国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劳伦斯•科尔布和汤姆•达施勒等。他们帮助奥巴马调整竞选策略,为其后期的竞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深受奥巴马的赏识和认可。奥巴马当选后,美国进步中心的300多位员工,有约150位都进入了奥巴马政府,多位高管被委以重任。如:该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玛拉•罗德曼和丹尼斯•麦克唐纳进入了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中心总裁波德斯塔被任命为奥巴马过渡事务总管,执行副总裁巴恩斯被任命为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主任。《政客》杂志曾评论奥巴马过渡团队与美国进步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对我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美国进步中心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年轻智库,为美国政府贡献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与政策建议,在影响政策、引导公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和美国的国情与政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智库的诸多经验不能直接移植到我国。但是美国进步中心特殊的智库性质、积极的宣传方式、有效的献策渠道和成熟的人员流动模式都对我国新型智库的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1.鼓励多类型智库协同发展

美国的智库类型多样,每一类智库基于既有立场和资金捐赠人的因素,很难做到完全的自主与独立。美国进步中心作为党派型智库,其思想成果难免会有明显的民主党印记,但这并不能作为其不具备高质量研究的证据。事实上,该中心一直坚持做高质量的研究,为美国政府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政策建议。所以,每一类智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独特的价值。我国目前较多的智库类型为社会智库、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社会智库运作模式灵活、研究议题自由度高;政府智库拥有更便捷的与决策者交流的渠道;高校智库拥有扎实的研究基础与雄厚的研究力量,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加剧,政策问题具有高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在此形势下,我国应鼓励多类型智库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的智库生态系统。多类型智库畅所欲言,决策者方能兼听则明。

2.采用多样的宣传方式

智库是否能发挥好资政启民的作用,除了高质量的研究作为基础之外,还取决于能否对思想和观点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推广。美国进步中心十分重视利用创新性的营销手段推广其研究成果,尤其擅长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我国近年来社交媒体发展极为迅速,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智库研究报告的受众应由决策者向公众拓展,通过丰富宣传风格,增加宣传手段的方式拉近智库与公众的距离。具体来讲,可以将研究报告转换为内容简明、图文并茂的版式,借助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将传统的文字报告制作成短小活泼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等。社交媒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将研究成果从智库端输出到公众端,都是智库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的重要渠道。

3.搭建畅通的建言献策渠道

智库运行的根本目的即影响政策,其一切政治、经济与学术行为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美国进步中心之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政策,关键在于该中心与政府决策者有十分便捷的对话渠道,其思想和观点能够无障碍地直达政府决策层。这启发我国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要搭建畅通的建言献策渠道。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将各类智库纳入到咨询对象范围内,邀请智库学者参与政策讨论会议,鼓励发出不同的声音,尽可能达到思想交锋的效果。智库积极举办主题研讨会或成果发布会,邀请不同层级的政府决策者共同参加,为学者与决策者提供接触机会,在面对面对话中实现思想的传递和双方的交流互通。只有打通思想产品从智库端到决策端的输出链条,才能让智库真正成为连接知识与政策的桥梁。

4.研究探索旋转门机制

美国的旋转门机制使智库与政府的人员实现了有效的循环流动。它为学者和决策者提供了身份互换的机会,使得二者拥有基于学界和基于政界的双重视角,

获得在智库和政府的双重工作经验。我国在政府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上已有一套规范化流程和机制,这使得美国的旋转门机制在我国不能完全适用。要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例如政府向各类智库提供借调名额,在某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通过借调的方式吸纳智库的学者加入政策顾问团队。甚至可以提供少量留任工作的名额,让顾问团队中的优秀学者可以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智库则可以作为政府官员的训练场,为已经上任的官员提供访问学习的机会,积极发挥政策知识充电地的作用。

(作者张颖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首发于《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4卷第1期,原题:“美国进步中心发展态势、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田春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