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长春“教科书式营救”当事局长:普及急救常识很重要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赵实
2019-06-12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近日,长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副局长教科书式营救溺水者一事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对此点赞称“这才是中国基层好干部”。

6月12日,长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易贵平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反复强调,不希望自身被关注,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告诉民众,要增加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普及急救常识很重要。

据“掌上长春”微信公众号6月8日发布的消息,6月5日11时50分左右,易贵平和长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胜军午饭后到单位附近的友谊公园散步。在走到友谊公园湖面北侧时,发现距岸边约4米的水面上,好像漂浮着一个人。二人迅速跑到岸边仔细查看,发现那人面朝下一动不动浮在水面上。

易贵平拦下了要一起下水救人的刘胜军和闻讯赶来的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调度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蔡杰,让刘胜军解下腰带和蔡杰在岸边拽着。易贵平事后告诉澎湃新闻,他会游泳,本身水性还可以,但因为不了解其他两位的水性如何,就没让他们下水。

“掌上长春”微信公众号 图

据上述消息描述,上岸后,易贵平迅速将落水者头朝下顺着岸边的斜坡放好,猛劲敲击落水者的后背,敲击了60多下以后,落水者的手腕动了一下,随即又咳了一声。他和大家合力把落水者翻身过来,这时,他发现落水者的喉咙似乎卡着什么东西。易贵平二话没说,立刻探下头去给落水者人工呼吸,嘴对嘴把他口中的异物吸了出来。15分钟后,落水者出现了心跳和呼吸。与此同时,围观群众也联系了120。待120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易贵平、刘胜军、蔡杰等人才悄然离去。

这件事被当地媒体称之为“教科书式营救”。

忆及当天的紧急营救,易贵平表示,平时应急管理局会经常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和演练。他坦言,不希望因为个人的表现而造成轰动效应,而是想通过媒体呼吁,到了夏季,在临湖、临河等地方一定要注意安全。此外,民众可多多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是能够救命的。

易贵平建议,请民众关注应急管理系统的相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应急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的微信公众号经常推送一些民众身边的安全常识,比如溺水后的急救、煤气泄漏的急救、防火逃逸等,都是很简便易学的。

对话易贵平:不要关注我,普及急救常识更重要

澎湃新闻:首先请你回忆一下当天的情景。

易贵平:溺水者当天正站在湖边捞泥鳅,结果不小心摔倒,前额眉骨撞到石头上晕过去了,后漂浮在水面上。因为这个湖距离我们办公的位置也就200米不到,我们吃完中饭偶尔会出去散散步,恰巧看到他漂浮在水面的状态,当时他一动不动,无法判定是否还有生命,只有把人先捞上来再说。

因此,我们就按照平时掌握的急救常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办法,对他进行了挤压和控水,击打后背,按压前胸,各种动作大约做了有五六十下后,溺水者有了反应,我们开始给他吸痰,他的呼吸才逐渐比较顺畅,之后120就来了。

澎湃新闻:这些急救措施是不是和你们平时工作中的训练有关?

易贵平:是的,我们经常搞培训和演练。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的巨大关注?

易贵平:我不希望大家过多关注我们本身,我们想通过这件事告诉群众,要增加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大家要普及一些急救的常识,这个很重要。我觉得作为一个公务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所在。我认为,除非根本不敢碰水,也不会急救,任何一个有素质的公民路过也一定会伸出援手的,这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

澎湃新闻:我们了解到,你和副局长等人都获颁了见义勇为证书。

易贵平:是的,溺水者此前也到我们单位来送了一个表示感谢的锦旗。其实我们本身也不想拿见义勇为证书,我本身和副局长等人都不想因为个人造成什么轰动效应,但还是想通过媒体呼吁,特别是到了夏季,在临河、临湖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没有安全保障前的提下,不能冒险。此外,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一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是能够救命的。

澎湃新闻:你还在事后约谈了相关部门,要求立即组织各公园开展水面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有何用意?

易贵平:这是需要做的,其实相关部门都有在湖边设立安全提示标识,所以我想再强调一下,公民自身需要按规矩办事,一些公园是不允许垂钓捕捞、不允许游泳的。大家要增强守法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单靠哪个部门来抓恐怕也很困难。

澎湃新闻:事实上,很多公众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方法,对此你有哪些建议,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易贵平: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应急管理系统的相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像我们应急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的微信公众号经常推送一些身边的安全常识,比如溺水急救、煤气泄漏的急救、防火逃逸等,都是很简便易学的,只要稍微留点心,就能帮助消除很多周边的安全隐患。因为你不可能保证每次遇到险情都能碰到类似我们这样对急救很有经验的人,有的人有爱心,但不一定能达到非常好的急救效果,因此公民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很重要。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