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国下任首相今日开选:极化民意下脱欧恐怕仅剩激烈路径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蓓
2019-06-13 18:55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6月13日,英国保守党下任党魁的候选人将面临第一次党内投票。随着前首相特雷莎·梅黯然辞职,英国脱欧进程再次被国内政治斗争打破。离英国脱欧的最终期限10月31日已在迫近,脱欧棘手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从目前看,英国脱欧前方似乎只剩下激烈路径。

欧洲议会选情:脱欧困局的水晶球

5月23日在英国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是2017年英国议会选举后时隔两年的全国性选举。其结果作为一次权威民调,反映了脱欧困局,也是英国政治变动的推手。

在选举中两大传统政党均受冲击。鼓吹“无协议脱欧”的脱欧党成为最大赢家,吸引了反感梅首相“脱欧无能”的保守党支持者和独立党支持者,获得31.6%的选票、29个席位。自民党竞选宣言为“阻止脱欧”,面向留欧选民,获得20.3%的选票、16个席位。

工党以“服务多数,而非少数”为竞选宣言,试图凝聚脱欧和留欧两派选民,但留欧选票大量流向自民党,仅获14.1%选票、10个席位。保守党选前状态涣散、没有发布竞选宣言,得票率甚至低于反对脱欧的绿党,仅为9.1%,是其历史最低记录。保守党和工党累积得票率仅为23%,不到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得票率的一半,也远低于2017年大选84%的合计得票率。

此次选举虽被冠以“二次公投预演”称号,但这种说法显然言过其实。不同统计标准可得出不同结论,“无协议脱欧”派获得最高支持率,但低于留欧党派累加的支持率,工党和保守党的选票无法归类。此外,此次英国的投票率仅为36.9%,低于欧盟平均水平50.5%,远低于2016年脱欧公投时的72.2%。

唯一确定的是英国民意正在极化,挤压“中间”政策。“无协议脱欧”和“留欧”均有广泛号召力,走“中间路线”的保守党和工党受选民惩罚。这反映脱欧三年来,英民意愈加极化和对立,这加剧寻找政治“中间道路”的难度。

两大党均面对巨大压力,向两极调整政策。5月初保守党在地方选举中损失惨重,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进一步凸显其选情危急。扭转选情将成为保守党在党魁人选决策上的重要目标。保守党选民大量流向支持“无协议脱欧”的脱欧党成为决定党内脱欧派力量的重要砝码,保守党议员中“无协议脱欧”派势力上升。

而工党内要求明确二次公投的声音进一步上升。工党有条件支持二次公投的官方立场已饱受压力。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将刺激工党修改政策,无条件支持二次公投。

有协议、按期脱欧已难实现

“无协议脱欧”者有较大可能在党魁竞选中胜出。候选人对脱欧态度为竞选关键因素。保守党党魁选举规则是先由下议院保守党议员从党魁候选人中选出两人名单交由党员投票。最终获选的保守党党魁将成为下任英国首相。

目前党魁候选人中“无协议脱欧”派候选人数量更多,包括鲍里斯·约翰逊、多米尼克·拉布、安德莉亚·李德森等,其中不乏政治资历深厚者,在保守党12万党员中呼声高,在议员中吸引力上升。不少人从重新大选角度考量,认为只有“剑走偏锋”,选择约翰逊这样的党魁,才能在大选中有希望抵御工党和脱欧党的冲击。

就目前的局势看,英国很难在10月31日前如期脱欧。《脱欧协议草案》多次被否说明现有方案已无希望获议会支持。议会对现有的任何一种方案都无法获得半数以上支持,即使新首相上任也很难改变这一格局。新首相或寻求与欧盟“重新谈判”。欧洲议会选举后,新一届欧委会将在11月开始运作,但欧盟强硬立场也难因机构换届而改变,因此英国无法就《脱欧协议》从欧盟获得实质让步。

以激烈方式破局可能性大增

在有协议、按期脱欧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无协议脱欧”为脱欧自动到期后的默认路径。近期英国智库有研究指出议会再次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律手段有限。但综合考虑议会反对“无协议脱欧”有稳定多数,现任议长在展示议会脱欧发言权上立场坚定,英国议会程序庞杂灵活,有操作空间,政府执政高度依赖议会。因此议会仍有能力抵挡“无协议脱欧”。

但是,英国在今年10月提前大选,或举行二次公投的可能性大增。重新大选、二次公投、撤销脱欧均可阻止“无协议脱欧”,但从政治成本考量和可操作性上看,提前大选和二次公投较为可能,其中又以提前大选的可能性最大。若新首相任由英国走上“无协议脱欧”之路,只需十几位保守党议员倒戈,针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即可通过。而保守党内强烈反对“无协议脱欧”者远超20人。

即便英国脱欧能以这些方式打破目前的僵局,在这之后仍然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提前大选,英国政治无论向左走或向右走,均要处理脱欧问题。二次公投则更为复杂难测,从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就能看出,无论留欧、脱欧恐怕仍难有压倒性优势。此外,即使能以激烈方式破局,能否弥合已经撕裂的社会和政治仍是未知数。法拉奇高喊的“英国式政治革命”、苏格兰暗涌着的二次独立公投运动均显示了脱欧危机的深度。

(张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

    责任编辑:朱郑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