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500的房租占实习工资大头,毕业之际的他们在经历什么?

2019-06-19 07: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金红棉纪实研究室】出品 非虚构影像写作 11

马上要毕业了,我很不开心。

穿上学士袍,领过学位证,洋溢着喜悦的毕业典礼实质是一场伴随有剧烈“生长痛”的残酷告别仪式。

我告别的是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白色象牙塔,迎来的是充斥着绩效、房租、人情的残酷社会。

我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站在青春期的终点,与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一样,生出了无尽的迷茫与恐慌——未来前途未卜,但已不得不走进丛林。

@万超

“我只是想在武汉生存下去。”

几天前的面试中,HR问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才发现,在这座城市活下去已经是我最大的渴求了。

本科院校不是985、211,连一本的边儿都碰不上。一个普通三本院校的学生,在招聘会碰过的无数壁,几百份石沉大海的简历,都是可以预测的家常便饭。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心灰意冷的事。

在终于接到一个通知我“考虑录用,但要看考核期表现”的电话后,我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租了一个每个月1500元的小单间,而这就已经占了我实习工资的大头。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挨骂了,因为迟到。明明我已经6点钟出门,却低估了武汉早高峰的拥堵。面对老板在早会上“你明知道自己住得远,为什么不提前早到”的质问,我无从反驳,只能无力地道歉,“我一定不会再犯”。

因为对业务的不熟练,上班后的一个星期,上司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对我说:“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其他人一两天能熟练起来,而你却要花一个星期。”

最后的结果,是我以“不合适”的缘故,在考核期结束后被辞退了。

那晚,在和哥们喝完酒后,我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下天桥的角落痛哭出声。“把我裁了,我拿什么交房租,拿什么还我同学钱”的无助感把我整个人淹没。

@德格

“我其实什么也不是。”

本来以为握着全国top4的本科学历,找工作会不那么难。但一旦真正面对秋招春招,我深感自己变成了一滴面容模糊又无声无息的水。

和所有打算毕业就工作的大四生一样,我常常徘徊在各个公司的宣讲会,关心着“薪资”、“能否转正”、“公司如何解决基础住宿问题”等如出一辙的问题。

作为一个刚进入社会的freshman,总是异常生涩。

新买的西装不够合身。

面试时准备不足,总被问到哑口无言。

甚至不敢直白地提待遇的问题。

在被又一家自以为会被录用的公司婉拒后,除了失败的沮丧感以外,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出现了问题。

一直认为自己是重点大学毕业,理应有个更高的起点。一直在想对方能给我带来什么,却忽略了我能为对方做些什么。

“我错在高看自己。”在接受一家原本自己不太看得上的小公司的面试时,我终于能坦然地说出这句话,“也明白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可贵。”

@徐佳

“我知道这个社会不公平,但我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小孩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我高考复读了三次。

我本身不是学习的料。但我的父母是农民工,他们总自嘲着自己像蝼蚁一般在城市里打工挣扎,尊严被践踏在地上,所以哪怕爬在地上也要让我上大学。后来,父亲因故去世,为了实现他的遗愿,我开始了第三次的复读。

复读本身是一件让人觉得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的事。“那时候,我整个人冒汗,手发抖,完全做不了事,做不了题目”。至今回忆起那段时光,我都有一种如世界末日般的窒息感。

所幸,第三次,老天爷还是恩待了我,让我读上了普通本科。

对于我这种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子弟,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给妈妈一个好的生活。

大学四年,我慢慢意识到——学校是掩盖阶层真相的地方。身边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们,人生像走在快车道上,而我这种贫困家庭出身的小孩则在慢车道。

就像毕业找工作一样,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很快能找到体面工作。而我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追上他们的脚步。

但我依旧寄望着今天的努力,能让我的下一代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线上。

@阿航

“跟着流程走,结果就是流程的结果。那如果不跟着流程走呢?”

大四这年,我提前感受到了社畜的生活。

早上的高峰地铁,挤得生无可恋;手机要时刻保持着开机;忙的时候要在地铁上修改代码;晚上赶着末班车回到学校,时针已经指向11点。

疲惫不堪的我不止一次地思考,我到底想要未来都过这种人生吗?

读着好就业的软件专业,被迫成为一个工具型人才。每天套在办公室里,打代码,写程序。我好像看到了我未来30年的人生,稳定至极,却毫无生气。

我反思着大学四年,学校教育学生,却从没有告诉他们怎么认识自己。在上大学以前,我总是跃跃欲试,心中蕴含着很多英雄主义。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去经历。

可是四年以来,这些都没有实现。精神气反倒被磨砺得干净。

无意间,我阅读了《迟到的间隔年》。书里的男主角在毕业后,没有马上去工作,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开始一个间隔年旅游。他一边旅游,一边做义工,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学习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最终,他遇到了崭新的自己,也收获了内心的平静。

这本书,像是点亮了我枯寡生命的一盏灯。我开始绘制西藏的地图。我希望毕业后,开始我的间隔年旅行。我希望,找到一个新的自己。

有人说,我这样做很冒险,很脱轨。但我在想,年轻的时候,不能承担风险,那四五十岁了,你还能干嘛?

故事的最后

万超最终找到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在武汉终于有了自己安稳的落脚处。

徐佳找到工作后,与多年相恋的女友结了婚,为着“下一代的起跑线”而日复一日地努力着。

德格在最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待遇好的事业单位。

而阿航,在间隔年旅行后,也进入了腾讯工作。

大四毕业的人们,虽然有着迷茫、不安与恐惧的困局,但最终大家都找寻到了自己的出路。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毕业虽有“生长痛”,但也带来面对苦难现实的勇气,以及在破碎中重新生出的信心与底气。

最后,祝你毕业快乐。

本文根据纪录片《大四》《出路》所写

内容或有些许更改

如侵立删

封面及图片来源:纪录片《大四》《出路》

编辑:Tonni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