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青龙69岁老人坚持种树50年,为子孙留下绿色

2019-06-18 2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69岁老人郝德明的脑海里有个地图。曾经,围绕着家乡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景杖子村的几处山脉,在冬季灌木枯萎,一片萧条,没有绿意的村庄生机全无。

为了给这片山添色,50多年时间,从青葱少年到耄耋老人,他一棵一棵地移栽树木,从未放弃。

脑海里那片地图上,满目苍凉的土坡渐渐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年岁渐长,栽种一棵树木对他来说越来越难。不过,村里人都跟了上来。眼看着村民房前屋后都竖起松柏,地图上绿色部分越来越多。郝德明知道,那抹绿终将渲染开来,涂满曾经荒芜的山间。

16岁栽下第一棵松树

郝德明十多岁外出读书,那时没自行车,每一步路都需双脚丈量。山里的冬天冷,从学校回家的土路,郝德明一走好几个小时。经过的村庄山头都有松树站立,那一抹绿色点缀了枯燥乏味的路途。可不知怎么回事,景杖子村的山上没有松树,冬季一片黯淡。

还是少年的郝德明有些怨:“古时的人咋这么懒?要是他们少歇会儿,种几棵树,现在也不至于这样光秃秃的。”

不过他很快想通了:“怨也没用,那就从我开始吧,改变现状,为后代留下绿色,让后代别埋怨我们。”

郝德明喜欢松树,松柏长青嘛。15岁那年寒假,帮家里放羊时,他特意带了一把洋镐。村附近没有松树,他赶着羊群走出好远,在一处深沟里找到一片松林。选中一棵一米多高的幼松,用洋镐费力刨开冻土挖出了幼苗。

扛回来后,郝德明在对着自家房屋的山头选了一处地方栽下树苗。没有水,他用镰刀砍下背阴处的积冰,用衣服兜回来偎在树根,盼着这棵苗能成活。

来年春天,幼松长出新叶子,活了,郝德明非常高兴。可没多久再去看,哎呦,叶子都被羊嚼了。“山羊就这样,啥都嚼,把小树苗害巴了。”郝德明下定决心,来年非种活一棵不可。第二年腊月,郝德明如法炮制,又移植下一棵树苗。为了防止被羊儿啃咬,他细心地用干草把枝干包围,这棵树终于成活。

50年坚持,为山头披上绿装

栽种松树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必须在冬天树木休眠期进行。围绕着景杖子村的一圈儿山头都没有松树,每次郝德明要爬很远的山才能找到有松林的地方。

冬天的土地冻得异常坚硬,为了成活率高,树根必须带一个冻坨子。腊月天儿里,为了挖出一棵幼苗,往往累得满头大汗,厚厚的棉衣都湿透了。挖出来还不算完,带着冻坨子的树苗足有一百多斤重,一路扛回来,再选址,挖树坑,又累出一身汗,这棵苗才种下。

种下可不一定成活,开始时种三五棵才活一棵。慢慢地,郝德明琢磨出规律了,根部带的土必须多;还得记住树的阴阳面儿,移植时别搞错了,正面儿见阳光成活率才高;树坑必须大、深;主根儿不能伤,一棵苗主根儿折了就不要了,栽了也不能活;松树一旦活了就不怕旱,但没成活时得浇水,有时一冬天他挑着扁担浇水两三次,一棵小树才能活下来。19岁外出打工,每年过年回家那几天,村民打牌休闲,郝德明不参与,一心琢磨着种树,到如今成活的树有60多棵。

随着年岁渐长,郝德明渐渐感觉体力不支。担心岁数更大些走不动,他加快了种树的速度。以往每年栽种三五棵,去年腊月栽了13棵,活下来8棵。

为了这13棵树他忙了十多天,挖树苗就花了四五天,刨树坑又是好几天。毕竟岁数在这儿,最后实在干不动了,他给住在山下的侄儿打电话:“你给叔挑几桶水上来。”侄儿和侄媳妇上下好几趟,给每棵幼松都浇透了水,郝德明这才放心。

松树甩籽后长出幼苗,冬季的山头一片绿意

6月14日上午,记者从土门子镇出发,通往景杖子村的山路蜿蜒曲折。走到村头,路北侧一棵胳膊粗的松树随风摇动着。出来迎接的郝德明说,这是4年前种下的迎客松,“十年二十年后会更加茂盛,来往的人看着多舒心啊。”

郝德明挑水上山,给几棵幼苗浇水。陡峭的山路,记者什么也不带走着都费劲儿,郝德明肩挑扁担,被两桶水压弯了腰,依然走得很快。他一路指点:“看,这棵我种的,有20多年了,都甩籽了。”松树旁边多棵20多厘米高的幼松,都是这棵松树的“孩子”。

初夏的山头被各种花草占领,一片葱茏中,郝德明能认出每一棵自己栽种的树木。除松树外,两年前种下的十多棵柏树也活了,树苗是郝德明在集市买的。

有了防止被羊啃咬,每棵小苗郝德明都用荆条围绕,形成一个小栅栏。北山一片向阳处,他连着种下一排7棵松树,如今已是一道可观的风景线。有的松树被修剪成双层树头,树形更漂亮。南山一座山包上,郝德明16岁时种下的第一棵树如今直径已有30公分,郁郁葱葱。

南山上有一块石头,形状像寿桃,很多村民站在自家院子里就能看到。几年前,郝德明特意在“寿桃”旁种下的松树,如今也长成了大伞的形状。“将来越长越大,‘大伞’把寿石遮盖,那多壮观。”郝德明憧憬着。

影响全村人加入进来

这几年,郝德明总觉得体力大不如前。自己的力量小,琢磨着种树的人越多越好,他逢人就讲种树的好处,希望更多人加入。因他辈分高,大家都听他的。

郝德明时不时在村里转悠,看哪儿还能种下几棵树。几年前,他发现村民祁文亮家新房两侧立着小山包,就找到了家里:“叔说你住这儿了,山包上种几棵松树多好,看着舒坦。”祁文亮听他的,种了3棵。来年春天一看,一棵也没活。下一年腊月郝德明又找去了:“叔说还得种啊,我告诉你方法。”其实头一年已经把方法说一遍,祁文亮不听,觉得种棵树没什么难的。这回听了,在郝德明指导下又种下4棵,全活了。

邻居王佑林起了新房子,郝德明又过去指点:“这房子敞亮,屋后要有几棵松树更气派。”王佑林种下一排十多棵松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

在外打工多年,郝德明爱城市的繁华,也爱生养他的这片大山。

“咱在山沟里住着,栽树不为别的,就为了给生活添些颜色。那山头立一棵松树,山都精神了。”

有人劝他种果树,能吃果子,也美化环境,郝德明不同意。他喜欢松柏,树形漂亮,四季常青。

“要每人都栽几棵树,绿化就快了。不种树反而毁坏,那可不行。”郝德明说,不管他在不在,这些松柏将在崖缝里摇曳千年,子孙后代有福,他也心安了。

来源:秦皇岛晚报

(本文原标题:69岁老人坚持种树50年,为子孙留下绿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