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声援华人学者:反对美政府不公平审查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实习生 李九畹
2019-06-26 20:41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视觉中国 资料图

6月25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现任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Leo Rafael Reif)向全校师生发了一封题为“移民如同氧气”的公开信。针对MIT华裔人员遭遇的艰难处境,莱夫在信中呼吁,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不可盲目无证据怀疑、营造恐怖气氛。

他指出美国应当保持国际性协作精神,认同移民是新鲜血液、是保持繁荣的活力能量,如果持续对外来人才施加歧视和怀疑,学院乃至国家都会付出长期代价。

莱夫这一表态的背景是美国华人科学家近来频频遭遇“排华事件”,且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和学者签证受到限制,引发美科学界忧虑。

“他们经历着长期的签证延误。我们基于宗教、种族、民族、国籍,对大部分移民群体及更多群体加以刺耳粗劣之辞。总体而言,这些行为和政策足以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美国正在关闭国门,我们不再期冀成为磁铁,吸引世界上最有动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我确信,这与美国的成功并不一致。 这与MIT的繁荣并不一致。我们应该预计到,国家和MIT将为此付出何等严重的长期代价。 ”莱夫在信中称。

MIT创立于1861年,素以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享誉全球,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院校。在今年6月19日发布的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中,MIT夺得第一名。现任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Leo Rafael Reif)是一名委内瑞拉裔美国工程师,现年68岁。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其后主要研究三维集成电路和环保型微电子制造,是13项专利的发明者或共同发明者。他于1980年加入MIT,2012年7月接任MIT校长一职。2017年11月,莱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对于日渐严苛的国籍歧视与学术审查,MIT并非唯一发声的学府。今年3月,哈佛大学现任校长劳伦斯·巴科(Lawrence Bacow)访问北大、清华,希望中美双方高校保持并深化交流合作,指出教育文化领域的互动对促进中美关系十分重要。5月23日,耶鲁大学发布题为“耶鲁大学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坚定承诺”的公开信,署名为现任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同样认同开放多元才能成就一所顶尖院校,承诺国际学生和学者在耶鲁校园永远受到欢迎和尊重。此外,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特拉华大学等知名学府皆发文声援,担忧基于国籍的学术歧视将造成严重后果,重申欢迎国际学生和学者造访交流。

以下为公开信原文

致MIT的每一位成员:

与我们的国家一样,MIT发展得很好。因为MIT始终是一块磁铁,吸引着全球最优秀的人才。MIT是一个世界性的实验室,不论人们来自何种文化背景,都可以在这里相互激励,共同创造未来。

可是今天,由于一些MIT华裔人员遭遇的艰难处境,我必须表达自己的沮丧之情。正因我们向来以朋友、同事之谊珍惜他们,所以他们的困境、以及这困境背后更广泛的国家性难题,应当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关注。

当前情况

美国与中国已在日益紧张的外交关系上缠斗许久,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对以个人为单位从事的学术间谍活动逐渐提高警惕。所谓学术间谍,通常被解释为中国政府为获取高科技知识产权而组织的系统性行为。

我校机构涵盖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作为这样一间学院的校长,我对国家安全自然再重视不过。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学术间谍活动会带来怎样的危机与风险,为此,MIT已制定一系列细致谨慎的政策,用以防范此类破坏行为。

但在处理这些危机时,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避免制造恐慌气氛、规避以无缘由的怀疑散布恐惧。纵观全国案例,或许有极少数中国背景的研究人员行为不良,但他们是远在体制之外的例外。然而,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教职员工、博士后、研究人员、学生群体向我倾诉,如今他们在与政府机构打交道时紧张不安,时常面对着不公平的详细审查和被污名化——仅仅因为他们是华裔。

此类情况与MIT的协作能力和开放理想相去甚远,甚至对我们的精神有所腐蚀。从我们的中国籍、美籍华裔同事口中听闻这些困难,无疑令人神伤。作为学者、教师、导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们都是MIT模范性的成员,也是美国社会杰出的贡献者。令我深感不安的是,他们的贡献却以普遍的不被信任、不被尊重作为回报。

世界信号

MIT的国际性社区与自由的科学设想交流,承载着无限价值。我们这些直接接触其益处的人,更应该了解这些同事所承受的痛苦,这一信息已经随着美国之声散布世界,日益严峻。

他们经历着长期的签证延误。我们基于宗教、种族、民族、国籍,对大部分移民群体及更多群体加以刺耳粗劣之辞。总体而言,这些行为和政策足以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美国正在关闭国门,我们不再期冀成为磁铁,吸引世界上最有动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我确信,这与美国的成功并不一致。 这与MIT的繁荣并不一致。我们应该预计到,国家和MIT将为此付出何等严重的长期代价。

请允许我郑重、热情、友好地向每一位MIT环球社区的成员说:与君共事,我们是开心的、自豪的、幸运的!世界各地的MIT校友们:我们仍旧是一个社区团体,以共享的价值观和理想相连!所有正在成长的英才们:如果你对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心怀热情,如果你希望加入MIT社区,我们欢迎你的创造力、欢迎你无法阻挡的能量和抱负——我们衷心希望你能找到加入我们的方法。

今年五月,世界损失了一位创造巨匠:建筑师贝聿铭(I.M. Pei)。他是MIT1940级毕业生。他在上海、香港长大,17岁时来到美国求学。从波士顿到巴黎,从中国到华盛顿,他都留下了标志性建筑,我们MIT校园中也有他的遗作。据他自己说,他的一生是生长在中国根上的一生。然而,当他以102岁高龄辞世,《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称他为“他那代人中最杰出的美国建筑师”。

感谢美国的移民体制,我作为一位移民也获得了生存空间。而所有这些不同的事实,可能在同一时代同时成立。

在四十年学术生涯中,我发现大学有一股隐含的能量。每一年秋季,校园都会由于新生潮焕然一新。同理,我相信美国的天才之处,总有一部分是持续地由移民群体带来新鲜血液。他们心怀激情与活力,兼具大无畏与独创性,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驱使而来。

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管理升级我国移民制度,自然有严肃措施的一席之地。撇开当前甚嚣尘上的议论不谈,美国清晰且嘹亮地向全球传递的声音,应当是移民对于理解美国如何成为并保持乐观、开放、创新、繁荣至关重要,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代代更新的故事。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移民如同一种氧气,每一次移民新潮都为整个国家躯体重新供能。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向移民提供机遇作为礼物,收到的回报是共享的未来的活力燃料。我相信,这份智慧将始终指引我们在MIT的生活和工作。我也希望,这份智慧能继续指引我们的国家。

诚挚地,

L.拉斐尔·莱夫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