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色六个月,父亲终于从抑郁症中挣脱出来

2019-07-26 15: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故事猫编辑部        

文字|文茵

        1

2015年1月18日下午三点,一个噩耗传来:我爸爸中风了,正在长沙的湘雅二医院接受治疗。

我一边往机场赶,一边在网上订票,终于在凌晨一点半终于到达了病房。此时爸爸已经打过了溶栓针,正在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算是渡过了危险期。看着满脸憔悴的爸爸,听着病床头生命特征监测仪的嘀嘀声,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恐怖,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

所幸的是,爸爸的梗塞面积比较小,而且送医及时,通过治疗逐渐恢复了。溶栓后的第三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了。治疗15天后,我爸爸便可以出院了。

出院的时候,我爸爸特别担心自己走路不协调,别人会另眼相看。爸爸是个要强的人,在单位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他不希望大家把他当残疾病人看待。好在医生的话给他吃了定心丸:“单从你的走路姿势来看,走出医院大门以后,只要你自己不说,除了医生,我想应该很少有人能够看出来你中过风。”

医生的话也让我们放松了警惕。出院单上的医嘱只有三条: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出院后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确保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不适随诊。

回家后,我爸爸按时、按量服药。

我每天给他监测血糖和血压,二者都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爸爸自己非常积极,每天吃完晚饭后按时散步,因为医生说散步可以顶部分降压药的作用;不去热闹场合,为了保持情绪稳定;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控制盐的摄入量。

2

我们一家人都以为爸爸算是渡过了这个难关。然而,慢慢地,我发现了些许异样。

我爸爸变得不爱说话,而他以前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时事、政治、历史等都能够在各种场合说道说道。现在他总是喜欢一个人长时间默默地坐着,还提出要把手机号码注销,免得同事和朋友找到他,他不想跟人交流,不想见到熟人。看电视则时常会流眼泪,过去一起看电视时虽然也有感动的时候,但是很少流泪。

他的生活习惯也完全改变了。过去即使工作再忙,也为了给我们树立好的榜样,爸爸总是坚持早睡早起,很少超过11点睡觉,早上一般七点起床。而现在变得晚上迟迟不肯上床睡觉,早上总是在9点以后才会被我们强行拉起来吃饭服药。

刚开始,我觉得这些变化仅仅是生病的打击对他造成的心理影响,随着身体的恢复,这些现象应该会逐渐消失。但是,我爸爸的异常表现不断没有日渐消失,反而变得更为严重。

我以为他是过度担心自己的病情,便拿出诊疗结果,又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和数据,试图让他相信,他的身体正在恢复中,中风不会给他带来残疾,不会影响他的日常交往。然而,他什么都听不进去,不愿意多跟我说话,只是一味地摇头,表现出极不耐烦的表情。

直到有一天,我爸爸突然跟我说:“要是我不在了,你能照顾好你奶奶吗?”

这句话对我而言,真是五雷轰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可能得了抑郁症。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知道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内科是全国最好的。经过多番努力,我终于挂上了神经内科的一个特需号。

3

劝说就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爸爸不愿意就医,他觉得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用我们当地的话来说,抑郁症患者就是疯子。他怎么可能得这种病呢?在我们这种小地方,人们对抑郁症有很大的误解。大家普遍认为,抑郁症就是一种精神病。虽然我爸爸是一位公务员,平时也会进行各种学习,但他对抑郁症的认识也没有超过当地人。

我不是专业医生,很多知识也是似懂非懂,我爸爸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什么事情他都想找到原因。在他的逼迫下,我认真地看了很多资料,对抑郁症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好说歹说,采用情感加知识的劝说方式,我爸爸总算是跟我到了天坛医院的门诊。

所幸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大夫。王大夫侧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及情绪、睡眠、认知及行为障碍疾病的诊疗,并且擅长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王大夫详细地询问了我爸爸的病情,整个看病过程都是和声细语的。本来我爸爸在见到门诊乌泱泱的人群时已经很不安了,几次烦躁地提出要回家,不看了。在询问的过程中,王大夫尽量让我爸爸自己回答问题,只有极个别的问题让我代为回答。

在王大夫耐心的询问中,我爸爸渐渐地平静下来,慢慢地将自己的担心和忧虑一点点地讲给医生听。

王大夫的询问不限于中风之后的病情,还仔细地询问中风之前有什么不适,或者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受到过什么打击。在我爸爸回答的过程中,王大夫很少打断他,让他尽量多说,把自己的不满和担心倾诉出来。很多话,爸爸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我也没有仔细问过。

在我爸爸的情绪平稳后,王大夫给他做了一个抑郁症的评估测试,测试结果为轻度抑郁症和焦虑症,需要药物治疗。我爸爸是一个不喜欢吃药的人,他信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尤其是西药,他认为西药具有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而这次王大夫开的药,我爸爸竟然非常愿意服用。

诊断完毕,王大夫又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既有我爸爸自己作为病人的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有我们作为病人家属需要注意的事情。从王大夫的口中,我了解了部分卒中后抑郁的知识。中风后遗症非常复杂,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肢体上的伤残,还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而常常让人忽视的是卒中后的抑郁症,梗塞缺氧导致大脑神经受损,卒中患者很容易患抑郁症。这些在医院的各项检测中是很难发现的。

听了王大夫的话,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当地有很多中风的老人最后走上了自杀的路。

就在去年,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中风不到一年后喝农药自杀了。如果大家对卒中后抑郁症有更多的了解,这位老人也许不会走上自杀的路,部分病人也许可以生活得更好。在当地,中风后自杀的老人都被归结为性格不好、脾气不好。殊不知,他们性格和脾气变坏正是由疾病引起的。

虽然我爸爸接受了治疗,但是治疗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根据王大夫所说,抑郁症治疗需要全家人的努力,光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家里人对抑郁症的误解。

就拿我妈妈来说,她是照顾我爸爸生活起居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的行为和态度对我爸爸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妈妈一听是抑郁症,马上认为我爸爸是精神出了问题,觉得我爸爸就是一个神经病人,她担心治不好就会变成一个疯子。

我一遍遍跟她解释,这只是中风的一种后遗症,是神经受损的一种反应,经过正规的治疗,可以慢慢恢复。但是,我妈妈马上想到了张国荣,说张国荣就是因为得了抑郁症而自杀的。还有新闻里报道的好几个自杀的明星,都是因为抑郁症。

“明星们那么有钱,肯定能够找到最好的医生,最后还不都是自杀了。你爸爸的病估计也治不好了。”妈妈留着泪跟我说。

4

我妈妈刚开始是着急、担心、哭泣,过后是害怕,担心我爸爸有过激行为。她事事都特别小心,不敢在我爸爸面前大声说话。只要我爸爸稍有动作,她就会紧张地斜眼偷瞄我爸。如果我爸爸一个人待在房间,她总是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看我爸在干什么。

妈妈种种神经质的表现很快便加重了我爸爸的病情。

有一天傍晚,爸爸遵照医生的嘱咐,晚饭后出门散步。他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那其实是一条绝佳的散步路径,路面平整,两边树木葱茏,有柚子、桃子等果树。这条路上几乎没有车,不用担心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我妈妈觉得这条路太安静了,作为一个有过中风病史的人,我爸爸应该选择门口的大马路,大马路人来人往,发生意外会有人发现。而这条乡间小道人车都很难见到,发生意外了,根本就没有人发现。于是,她偷偷地跟在我爸爸后面。走了不到一公里就被我爸爸发现了。

这种监视行为立马激怒了我爸爸。他觉得我妈妈把他当精神病人看待,连自己的妻子都不相信他了,这病就没有治疗的必要了,不如死了干净。

我爸爸拒绝吃药,认为吃药也没有用。不吃药的结果就是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血压也开始波动。对中风病人而言,相对于血压高,血压的波动是更为危险的。

我再次带我爸爸到了天坛医院。经过王大夫的耐心开导,我爸爸终于愿意继续吃药治疗了。当晚,我爸爸便睡着了大概6个小时,血压也稳定了。

“抑郁症容易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不能受大的刺激。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整个家庭、甚至是家庭的配合。一定要给病人提供安静、宽松、惬意的生活环境,不能给他精神压力。”我牢牢记着王大夫的话。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将家人全部召集起来,将王大夫的话一一转述,又介绍了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我告诉大家,我爸爸的发病原因比较明确,就医及时,治疗很规范,肯定是可以治好的。我时不时地在我们的家人微信群中分享抑郁症的常识,并强迫每个人都必须看,希望他们对抑郁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经过多轮“教化”和劝说,我妈妈总算接受了抑郁症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灵感冒”,是可以治愈的。有了基本的知识和治愈的信心后,我妈妈放心了,一心一意从家庭环境和饮食方面让我爸爸觉得轻松、舒适。其他人也不再把抑郁症患者当神经病人看待了。

我让爸爸重拾了年轻时爱好书法的习惯,每天固定时间陪他练习书法。有了自己的爱好,爸爸的心情平静很多。为了让我爸爸保持与外界的交流,我时常请他的至交到家里来做客。交流多了,我爸爸不再惧怕与人联系了,有时自己还会主动找人切磋书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刺激,我爸爸还出现过两次拒绝治疗、情绪低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下,我都第一时间带我爸爸去医院就医,及时地接受王大夫的心理疏导和药物调整。

5

经过六个月的治疗,我爸爸的抑郁症终于好转了。

他不再失眠了,即使不吃药,也能保持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他组织了村里爱好书法和象棋的老人,说是要建立一个组织,大家平时可以切磋技艺,免得大家老是无所事事,尽是打麻将、买地下六合彩之类的。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还可以教村里的孩子书法和象棋,免得他们整天沉迷于王者荣耀。闲暇时,过去的同事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来找他,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解释。

停药后,我们仍然根据王大夫的要求定时回医院复诊。从2015年3月在天坛医院就医开始,直到今天,我爸爸的抑郁症没有复发。如今,我爸爸不但自己每天生活得很充实,每天练习书法、下棋,教人下棋,丝毫不受中风的影响。他还时不时地给村里的人科普抑郁症知识,讲解还非常到位。

我听到他跟身边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抑郁症这条“黑狗”是可以赶走的。

-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