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前辈说办理人才落户至少半年,为何他不到一月就能最后审批?

上海大调研
2019-08-16 09:40
浦江头条 >
字号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和反复内测,8月1日,上海人社部门正式推出人才引进“一网通办”政策,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大幅减少“数据孤岛”现象,人才引进直接落户所需要的资格要件及相关信息从原来的16-18项减少到最少仅需4项。

人才引进“一网通办”实施半个月来,申请者的体验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本文约22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8月初,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燃气机轮项目经理的张欢庆,即将拿到他等待5年的上海户籍。虽然早在3个月前,他就被公司告知,因工作表现突出,且条件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政策要求,可申请落户。但能如此快速拿到户口,他还是难掩兴奋之情。

“据我的前辈说,他们都办理了半年以上,而我提交材料不到一个月就到了最后的审批阶段。”

五年前,张欢庆在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彼时,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销量排名第一的制造业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正在筹划启动重型燃气机轮项目,并在同年成立上海电气燃气机轮有限公司。专业对口的张欢庆最终通过校招进入公司,在面试时,他就了解到自己有机会落户上海,这也成为他最终选择来上海发展的关键因素。

张欢庆说:“在上海工作,意味着未来的事业、人脉都在上海,如果户籍政策缩紧,我不得不离开上海,那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事业积累得重新来过。”

根据2010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包括高学历、高级专业、高新技术在内的11类人才可以享受直接落户的政策。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相关业务负责人吴江解释道:“重型燃气机轮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张欢庆作为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团队成员,且工作上表现优异,是《试行办法》中第四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中的先进重大装备人才,所以我们企业替其向上海市政府申请落户。”

但在过去,从人才申请落户到最终拿到户口,过程漫长。

吴江说:“就拿张欢庆来说,走旧系统,他要先提交学历、学位证到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进行认证,大约需要等待1个月。之后还要到税务、人社等部门开出纳税、社保清单,再交由单位盖章。一趟下来至少耗时数月,往返多个部门。”

申请材料众多、认证环节复杂,让不少上海企业的人力部门负责人感到头疼。

与吴江感同身受的还有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人力资源处人事主管刘旭慧:“像我们这样的远郊企业,前往人才服务中心单程就需要2小时,往返办理一次事项,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有时为了拿到最早的号码,需要凌晨出发。旧系统最不友好的一点就是,这样的奔波还不止一次。”

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12月,上海市人社部门在广泛调研并听取企业意见后,联合多个政府部门,着手建立一个能让申请者在线提交、只跑一次的全新流程,并在2019年初开始进行内测。而吴江和刘旭慧所在的企业单位均是测试成员之一。

作为企业人力负责人,吴江感慨如今“一网通办”的便利:“现在,企业在新系统注册时,可一次性提供企业相关材料,系统通过大数据比对、前置调阅人才档案等举措,简化纸面材料,减轻企业负担。”

刘旭慧则认为,新系统会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上海。她透露每年通过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落户的人才近百人,这其中包括在风云系列卫星、嫦娥四号巡视器、长征六号甲火箭、神舟飞船等重大项目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多位专家。

“上海城市的高速发展,优质的城市公共资源、服务,以及科研方面的大量投入,对不少科研工作者而言,都充满了吸引力。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上海的研发机构通过吸纳全球人才创造不少成绩,在火箭研发、应用卫星、空间科学方面的成果都在爆发式增长,这些都离不开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作者。”

人才是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2014年,国家领导人对上海作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5年间,上海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等举措,在空间物理、航天、集成电路等领域产生包括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诞生,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

2015年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人才新政20条”。次年9月,该政策升级为“人才新政30条”。除对海外人才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引进政策之外,还针对国内人才,引入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方法,发挥户籍政策对人才引进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如今,上海这座城市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打通人才引进的“最后一公里”,让张欢庆这样的“准上海市民”提前享受市民待遇,感受到城市温度。

新系统的便利让全上海的企业都能享受,但是吴江、刘旭慧的工作仍在继续。上海人才服务中心与200多名上海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在线收集新系统的用户体验,并反馈修改意见。“落沪”在即,张欢庆有了更强烈的城市身份认同感。在过去五年,工作之余,他总喜欢骑着一辆自行车游上海,“最远的一次,我从宿舍骑车到了临港。”

如今,他将自己归并到“新上海人”的群体中,对于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投入度。他所带领的上海电气燃气机轮项目已经成功打破通用等国外厂商的垄断,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数百亿元。

他向记者透露了关于未来的规划:“拿到户口后,会考虑结婚、买房,然后让中国企业在燃气轮机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原标题为《前辈说办理人才引进落户至少半年,为何他不到一月就能最后审批?》)

    责任编辑:郑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