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提请审议,拟解决处分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公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拟趋紧,政务处分步入法治化、规范化。
8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这一草案明确了实施政务处分的主体,处分事由、权限和程序,或将解决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今年年初,制定政务处分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上述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申诉以及法律责任等。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在草案说明中表示,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完善与党纪处分相对应的政务处分制度,统一设置处分的法定事由和适用规则,保证处分适用上的统一规范。二是着力解决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够规范、处分决定幅度不统一等问题,细化违法情形、处分幅度和处分程序。三是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内在一致性。
在立法必要性上,草案说明中指出:一是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将宪法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将监察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三是推进政务处分的法治化、规范化。政务处分法明确了实施政务处分的主体,应当坚持的法律原则,处分事由、权限和程序,被处分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等,有利于处分主体强化法治观念、程序意识,提升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