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20多家沪上三甲医院引入AI辅助诊断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9-08-30 21:1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AI赋能医疗,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论坛之一,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以“智汇健康·预见未来”为主题,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交流平台,就人工智能健康领域发展趋势、行业监管、创新技术、实践应用及投资风向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8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当前上海已有20多家三甲医院引入了AI辅助诊断,一批人工智能的疾病影像筛查产品全面进入医院。

医学影像系统迅速崛起

在“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发生的最大一个变化就是医学影像系统的迅速崛起,正在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

“这个方向的基本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模型,只要把很多病例的图像数据等输入,通过学习形成人工智能网络的识别模型,来告诉你疾病的可能性大概是多少。”潘云鹤表示,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病例的图像报告等,输入得越多,知识和数据结合得越好,那么识别的准确率就会越来越高。

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表示,在医疗领域,“AI+医学影像”已经成为大家最为看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领域之一。但从目前已经落地的医学影像AI应用来看,大部分应用都在诊断环节,并且主要集中在“肺”这个领域。AI医疗的发展才迈出一小步,医学影像AI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当前,上海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全市20多家三甲医院引入了AI辅助诊断,一批人工智能的疾病影像筛查产品全面进入医院。与此同时,上海也在加速建设医疗应用场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入选上海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利用AI进行临床诊疗创新性研究,打造智慧医疗一站式服务。

其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针对患者的就诊现状和迫切需求,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精准预约”、“智能就诊咨询”、“病理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突破,让患者排队时间减少了,就诊咨询便捷了,报告结果更快了。此外,医院还在患者随访、肿瘤筛查、临床试验患者招募等领域“牵手”人工智能,让智能技术在医学科研领域赋予新的能量。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为解决患者多、分检护士不足的局面,医院则在急诊科引入了一名超级AI外援,超过4000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这台AI设备进行预检分诊。同时,该院放射科引入的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辅助医生,是他们的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一倍。

目前仍未有医疗AI产品获批

诸多行业专家也在大会中透露,尽管国内已经有诸多的AI医疗产品面世,但仍然都在临床试验阶段,并未实现商业化,其收费和监管等也亟待进一步具体政策的出台。

先后在美国洛杉矶和上海落地的体素科技创始人兼CEO丁晓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中国的AI医疗发展并不落后,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尤其是在AI医疗影像领域,中国国内的AI医疗初创公司比美国数量庞大,但由于中国企业递交产品注册的时间比美国都要晚,因此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第一张医疗AI的三类证书。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按照中国国内的医疗器械注册流程,产品从申报到最终过审要经过产品定型、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报、技术审评、行政审批等六步。目前,国内还尚未有一家医疗AI企业完成临床试验,这就意味着还没有一家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金春林进一步解释说,按照2017年8月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若人工智能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按二类医疗器械申报;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其风险级别相对较高,需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要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需通过临床试验。”上述专家表示,而第二类器国械有临床试验豁免目录。同时,二类医疗器械只需在省级药监局注册,而三类器械则要在总局进行产品注册,“一般来说,三类医疗器械商业化落地前要经过三个大步骤:中检院检测、药监部门注册审批、医保局定价,三大步骤需耗时接近4年。”

诸多专家在会议上透露,现阶段,中国的医疗AI产品审批流程趋严,较多医疗AI项目仍处于科研阶段,其到实现商业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可预见的是,未来AI将实现医疗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将治疗拓展到主动式健康管理,助推各级医院实现一致性的、精准的、体验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让人们真正享受无处不在、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王维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