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道股市沉浮,如何策划选题?

2019-09-19 1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股票市场,涉及多方利益,也牵动着无数中小投资者的心。对股市的报道,受众面极广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霍华德·库尔茨在名为《股市发言人:新闻媒体如何操纵华尔街股市的内幕》的一本书中写道,“股市已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有线新闻电视都在屏幕下方显示出一些表示道琼斯、标准普尔500以及纳斯达克价格指数的小方框,不管是总统遭到弹劾,还是轰炸巴格达和贝尔格莱得,股市行情都是雷打不动的节目。”

反映及影响全球资本流动的股市报道,集中体现了一名财经记者对所报道领域扎实的基本功,即对资本市场的洞悉了解。也考验了财经记者在政府、金融界、互联网圈等不同领域的人脉。

今天,我们回归对股市报道的起点:股市新闻,如何做选题策划?

从研究股市的角度来说,人们往往从这两个层次入手,基本层面和技术层面。基本层面包括宏观经济走势和个股表现,技术层面则看资金流量和价格变化图表。

从财经新闻报道的类型来看,无论是硬新闻、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趋势性报道还是回顾盘点类报道,都可以用来报道股市新闻。

下面,我们结合这两个维度的策划出发点,来看看股市新闻策划具体的操作例子。

1

硬新闻

硬新闻(Hard news)顾名思义,是依据事实报道,完全不添加记者意见的报道。有关股市可做的硬新闻有突发新闻、数据信息、市场行情等。

这类新闻对时效性要求高,通常属于“固定项目”,比如电视新闻财经频道下方实时滚动的股市数据,而报纸和网站中也会刊登出主要股指的开盘价、收盘价、涨跌幅等信息。不要小看这些无添加的数据,对于后续分析,“生肉”是必需品,也是股市行情最直观清晰的体现。

以上截图来自6月19日新浪财经网页

一般来说,选取的都是股票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涨跌,这也是许多财经新闻报道所依据的数据来源。

如图所示,美国市场涨跌最常见的是道·琼斯工业指数,诞生于1884年,现媒体报道多以由30家注明的工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代表道琼斯指数。其他美国主要的股指都与市值有关,最具代表性的是市值最高的500家上市公司的标准普尔500(S&P50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相较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来说更具综合性,在报道美国股市时,要彼此参照这些指数。

欧洲地区的主要指数有《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富时100指数(FTSE100)、德国法兰克福指数(DAX)、法国CAC40指数,亚太地区主要有东京日经(Tokyo Nikkei 225)、香港恒生(Heng seng)、《新加坡海峡时报》(Strait Times)指数。另外还有一个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重大的摩根斯坦利MSCI指数,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

如今的财经新闻网站可以突破过去报纸篇幅的限制,细致、多方面、全方位地将股市数据展现给读者。

以上截图来自6月19日新浪财经网页

当有突发事件发生,其报道策划,一般以聚焦新闻事实本身为主。

如2018年6月19日网易科技报道的这篇《小米宣布推迟CDR发行:在香港上市后择机在A股上市》,以新闻快讯开头,披露事件的始末,并辅以事件双方公告文件增强可性度。

最后一种类型的股市报道硬新闻是传播消息面。股市历来有“消息市“之称,无论是来自管理层还是上市公司自身的一些消息,都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股市、某些板块或单只股票走势的重要原因。巨丰财经6月19日发表的《6月19日晚间上市公司十大重磅公告》就是消息面新闻的典例,在筛选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做直接搬运。

2

跟踪性报道(Follow-up report)

有些事件持续几天都占据话题热榜,因此可以策划跟踪报道,这一类型的报道留给记者较大的发挥空间。

通常市场发生了重大事件,政府发出了变化信号或出台了新政策,就可以策划跟踪性报道了。

1. 从国家的政策提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概括提出了在股票市场建设层面,“要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从这样的部署中嗅到了新闻,进行了解释性新闻为主、评论为辅的报道,刊登了《习总书记对股市的47字要求传递重大信号》一文。

当然也可以从监管平台的角度出发,《羊城晚报》6月19日刊登了一篇《年内通过率仅五成 创新企业IPO审核不会放松》的文章,转述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回答,回应市场关于创新企业IPO审核的疑惑。以证监会为代表的政府管理部门的动态始终都是财经记者关注的焦点。

2. 关注反映证券投资大环境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是股市的风向标,股市的变动又以宏观经济形势为大背景并与其中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关联,因此记者在策划报道股票市场时必须重视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将其纳入选题策划的框架内。

如GDP(中国特色下,国家调控经济手段使GDP增长为牛市提供基础,从国外经验看GDP增速下降不是影响股市表现得核心因素)、GNP(关于股市长期预测及分析巴菲特推荐了“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比率这一整体定量分析指标)、货币流通总量(市场总的货币流通增加,进入金融投资领域资金量能增加,但影响力有限)、利率(低利率带来股指上涨,高利率伴随股指下跌)、FDI外国直接投资(走势与股市运行呈现较弱正相关关系)。

总体来说,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影响最核心的是分析资金的流向及资金的存量。

6月19日中国证券网发表《沪指下跌3.78%,央行行长易纲怎么看?》,在一众分析文中脱颖而出,虽然是简单的对话形式报道,但采访对象能够传达以国家力量为支撑的宏观经济政策部署的相关信息。看似“另类”的解读实则根植于“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一基本共识。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周边市场的运作情况,也应当引起我国股市报道的高度重视,把世界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大现象及时报道出来,满足投资者的资讯需求。

如FT中文网6月19日发表的《贸易战担忧加剧 导致全球股市下挫》一文,用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中美之间最新交锋的反应。

3. 关注反映市场本身走势的大盘和板块

网易财经6月19日发表的《收评:沪指创两年新低暴跌3.78%两市逾千股跌停》一文,采取了“回顾当日股市行情+专家点评+给出建议”的模式,通过较全面的盘点反映当日股市情况,这也是报道大盘新闻最常见的方式。这类型的报道也存在缺点即清一色的K线图分析,缺少新闻故事,可读性较低。

另外特定的时间节点对特定板块也有影响,近期举行的俄罗斯世界杯就是最好的例子。《重庆商报》6月17日刊登了《中赞助商组团“出征”俄罗斯世界杯 概念股却成了“绿茵场”》一文。从体育、酒店餐饮、酿酒、食品饮料、博彩概念等多个板块呈现“世界杯”板块领跌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

相比起上文的技术性分析,经济观察网6月16日发表的《数说股市“世界杯魔咒” 这次会被打败吗?》则是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结合大数据剖析世界杯期间及前后世界股市尤其是A股股市存在跌多涨少现象的原因,采访的分析师多从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角度给出具体分析,角度新颖,不失为一篇有看点的报道。

除了看行业、看板块,也可以关注“表现突出“的个股,不论领涨股还是跌到七荤八素的股票。《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6月19日刊登了《A股优等生转身成”学渣“ 苹果新晋供应商受困于面板行业颓势》一文,聚焦在中国市值最大的50支A股中,年迄今跌幅最大的京东方公司,通过分析股价、市盈率、净利润等结合企业自身产品线生产状况及相关行业研究,提出未来预测。

值得提醒的是,记者在采访投资银行、券商等机构的分析师并引用他们的话时,应当加倍小心,因为买卖方的立场决定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记者应当形成自己的判断。

同时,在寻找有关专家学者对事件进行分析时,最好不要固定某一个专业人士。经济学家、金融界业内人士、企业界相关人士……专业的财经记者会采访代表不同立场的多方,尽量避免只强调某一种倾向性的观点,力求平衡和观点呈现的完整性。

 显然如果财经媒体在面对股市时一味地强调技术分析,以股评分析师荐股、行情预测的办法吸引读者而忽略了风险教育和风险投资提示,不利于引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形成理智的投资心态,也会给股市增加更多不稳定因素。

4. 上市公司报道

上市公司作为股票市场投资的投资对象必然是股市报道的重中之重。

财经记者应在重要的上市公司如大型上市公司、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上市公司上狠下功夫,深入采访,详细地报道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公司高管人员的人事变动等信息,展现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状况,帮助投资者认清当前形势。

看上市公司公开的定期报表(季报、中期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及公司IPO时的招股说明书是报道一家上市公司的起点。

记者应善用网络资源,这些信息在沪深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等机构的官网,上市公司官网,大型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及财经软件中均可以检索到。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媒介平台的优势或各地券商及有关投资咨询机构对上市公司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尽可能地写出反映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文章。

经济参考报2012年刊登的《上市公司异化 成了价值黑洞》及《带病的上市公司》等文章,就是站在国内A股市场的整体高度,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了一次集体画像。

“国内A股的上市公司,或许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类;为了解困、改革而上市的国有企业和为了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上市的家族企业。

对于前者而言,大股东甚至是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严重扭曲了公司治理、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企业、股东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说不清楚,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关系说不清楚。例如贵州茅台,有媒体调查发现,多项投资在运营过程中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最近的市政公路投资项目被指“为政府买单”。ST板块的持续炒作,更是以地方政府主导的重组为主线。以非市场化逻辑的重组作为市场的炒作噱头,无疑是对市场的一种反讽。

对于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众多家族企业而言,这些公司的上市目的更多是为了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甚至是为了权贵资本的变现。这类公司的“一股独大”比国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公司的原始股东肆意损害普通投资者的行为比比皆是。

必须追问的是,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市场造假横行?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市场缺少回报文化?为什么中国的上市公司只能编故事不能算估值?“

文章中基于A股上市公司五大财务指标业绩总结的洞察在六年后的今天仍然极具现实意义。

3

调查性报道

提到调查性报道,不得不提的就是《财经》杂志,其向读者们揭露了很多中国股市与基金的黑幕。

2000年10月,《财经》以“基金黑幕“为题,大篇幅揭示了基金在股票交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基金黑幕“是通过追踪1999年8月到200年4月,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证的大量股票交易记录,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它们的操作行为,从而得出证券基金存在大量违规、违法操作的结论。报道一出,立刻引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

接下来,《财经》又报道了”银广夏事件“,也引来了金融市场的一片争议。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再到股价离谱上涨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一经《财经》曝光,美丽的银广夏泡沫顿时破灭。

2003年《财经》刊发《谁挖掘了银广夏“陷阱”?》一文,追问银广夏特大利润造假案的庭审过程及结果。2015年《京华时报》追踪此事刊发《昔日“造假王”银广夏重获新生》,这一连串的新闻堪称展现了中国上市公司制度的变迁及股市的沉浮。

从操作层面来看,记者需要特别关注一些可能存在新闻点的关键内容。

1.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的附注(Notes)经常是能挖掘到新闻的地方,因为一家上市公司在报告财务状况时,若某些项目超常规,则必定要在注解里进行相关交代,如“应收账款”是否与营业额形成比例。此外,财经记者们还经常在以下这些方面找到公司可能存在问题的征兆:能源、意外收入、意外支出、收购其他公司、折旧计算、冲销、存货价值及外汇处理。

2. 分部报告

按照要求,上市公司要补充提供公司各主要营业分部的信息称为分部报告(Segment reporting),对于每个营业分部公司要报告:从外部客户和公司间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营业利润或亏损;利息费用;可辨认资产及其折旧费用,从而可以看清楚跨国公司国内、国外经营利润及其比重。

3.  投资项目和收购其他公司

企业可能通过投资项目或并购在财务报表上做一些“创意会计“(Creative accounting ),以提高公司自身身价,对此记者需要在广泛征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结论。

4. 股东授权委托书

在年度报表中,这项股东授权委托书值得关注,这要有股东决议通过一些事项如管理层薪酬与大项的支出,以及新股发行说明等,解释为什么要发行新股,规模多大,要筹集多少资金及其用途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挖掘以找到新闻线索。

5. 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因为股权分散,管理层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随之上升,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屡见不鲜,记者可以关注股权人之间的利益与管理成的关系、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乃至政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对于一般股民不易察觉的事项暴露在阳光下,这是一个财经记者应该调查和负起的监督责任。

4

趋势性报道  

股票市场中的许多变化都与日历大事(Calendar Event)的关系甚为密切。路透社和彭博社都做分析家预测的调查,比如若干证券分析师对某一家公司业绩的预测,这势必会对该公司和相关企业如竞争对手的股市表现产生影响。

另外在宏观经济方面,知名经济学家在政府公布数据前会发表对于重要经济指标的看法,待到真正公布数据时,如果与预测相差不大,不会对市场有太大影响,但如果相差很多,太好获太坏都会对市场有很大影响,而有时候如果公布的数据与预测相吻合,市场可能反向而行。

由此可见,趋势性报道存在风险,因为其结论一旦于事实结果相悖,会大大影响新闻机构的权威性和读者的认知度。因此,记者应在了解市场运作规则的基础之上,凭借广大且可靠的信息源,对股市或特定行业、特定板块的股票市场变动做出理性报道。同时为了增加可信度,便于读者理解,还要适当添加和事件相关的背景材料。

总体来说,趋势性报道需要紧密关注财经界的日历大事,如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政治选举、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国家统计局公布上一年度经济数据、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公司重大活动等。

5

回顾盘点报道

中国股市经历二十余年的起起落落,财经记者可以通过梳理和总结大事件,回顾股市情况,不仅是作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变化的见证人,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规律,预警下一个“黑天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2017年《深圳商报》刊载的《2016中国股市十大事件》一文。

6

服务类新闻

这类新闻具有知识科普性,如股民学员、数据库、法规档案等小栏目,主要提供一些对时效性不强的证券知识及历史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素质,同时有利于新闻机构或其他媒介发挥其信息平台的作用。

作为证券市场报道的一部分,股市市场报道同样必须具备实用性(尊重和满足受众需要)和客观性(程序正义且要求规范)两大特性,在进行股市新闻报道的策划和操作时需铭记这两点。

而更优秀的财经媒体在进行股市报道时,能够从纷繁复杂地信息中挖掘经济变化深层次的成因和规律,解释事件背后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进而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进行自我分析并作出判断决策。

本文参考:

《新民晚报——股市报道研究》

《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第二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