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江观察|“上海创、全球新”的重磅新药为何在张江研发?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慧 记者 陈斯斯
2019-11-26 08:1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上海的日常,于细微处悄悄流淌。

城市的丰富,定格在奢侈新潮驻地转角,特色小店腔调悠扬,后街烟火味日夜不息。

城市的开放,在于高光人物背后,城市精神孕育的万千姿态,在进取,有守望。

澎湃新闻推出“浦江观察”系列报道,带你触摸上海城市肌理,捕捉都市变迁,看见奋进的光。

“培养国际化人才,改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环境,让全球医药研发成果尽快惠及中国病患,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和目标,上海成为我最理想的逐梦之地。”这是谭凌实在获得“2019年度白玉兰纪念奖”时的感言。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谭凌实两次都选择了张江。一次是他为跨国药企辉瑞在中国播种研发“基因”,一次是他看准了中国新药研发的迅猛势头选择在这里创业。

谭凌实只是奋斗在张江的众多国际化人才之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张江已成为“医药人逐梦之地”,其魅力源自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人才汇聚,还隐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地和生活空间中。

谭凌实。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两次选择张江

2019年9月12日,来自18个国家的58位外籍人士获得了白玉兰纪念奖,这之中就有谭凌实。

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市政府为表彰在发展与上海友好交流合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友人而设立的对外表彰项目。

谭凌实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他作为辉瑞公司代表初到张江时,对于能否在中国做新药研发这件事,心里并没有底,辉瑞公司总部的很多人也在怀疑。

他回忆说,那时的张江没有几栋高楼,更没有通地铁。软件园已经发展起来了,但还没有太多生物医药公司入驻。

“到底能不能做,那时候要顶着很大的压力。”他说,自己当时在张江做调研,收集大量材料,最终说服辉瑞公司持有怀疑想法的人。

2005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落户张江,谭凌实从零开始,将该中心发展成为由1000多名专业人士组成的高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全球研发机构,成为辉瑞全球研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辉瑞的选择,谭凌实分析,这是因为上海的眼界和定位与众不同。上海拥有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国际化大都市定位。

此外,人才聚集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从1994年罗氏制药进驻张江开始,国际国内优秀药企竞相来此布局。张江渐成600多家生命健康创新企业集聚的医药新高地,并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

谭凌实深刻感受到中国医药界全方位变化带来的影响。他告别辉瑞,于2016年创立缔脉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三年来,该公司已为80多家创新药企的项目(包括1类新药)提供了国际水平的临床开发服务,使国家级重点研发的创新药顺利通过临床试验,为数量庞大的病患提供了治疗机会。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缔脉生物,只是张江药谷发展的缩影。

2018年,张江医产业经营总收入721.04亿元,产业规模占上海30.4%,占浦东66.2%。超过400个在研药物品种,超过130个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国家级研发机构近150家,超过1000多项专利授权。

缔脉庆祝成立三周年

多项制度创新

作为第一家入驻张江、又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跨国药企,罗氏制药过去25年在上海获得了长足发展。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坦言,这些发展得益于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的人才政策。

周虹举例说,罗氏的一些创新药物中有不少被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称为救命药,“这些药能不能第一时间通关进入中国,对于患者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早在2016年,罗氏就向上海海关申请‘高级认证企业’。在认证评审阶段,罗氏由于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获得了评审的加分并快速通过认证审批,享受到上海海关在进口通关上的更多便利政策。”

2018年,得益于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罗氏药物进口享受了无纸化通关、简化单证审核、优先办理进口货物通关手续等待遇,进口药物通关时间减少30%,药物以更快速度到达患者手中。

“这些改革创新政策的推动,不仅解决了企业在实际业务中的痛点,助力业务开展,更重要的是,急患者之所急、解患者之所忧,使广大患者和家庭从中获益。”周虹说。

为给生物医药产业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上海市在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中提出,探索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研发用生物材料便捷通关常态工作机制,提升生物材料的通关便利化水平。

而早在2016年,上海便在全国率先启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改革。

根据上海市药监局数据,截至2018年11月13日,上海市共受理43家申请人申报的114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申请共计68个品种,包括30个一类创新药。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背景下,一批“上海创、全球新”的重磅新药将于未来几年内陆续上市,也为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引擎。

浦东新区领导会见部分白玉兰纪念奖代表

从“产业园”走向“科学城”

2016年,谭凌实创立缔脉生物时,尽管全国范围内有多家科技园区邀请,并给出优厚支持,但他说:“没有那么多要考虑的事情,公司起步一定是在张江。”

他认为,选址最重要的是衡量在哪个地方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才。

张江作为实力强大的“药谷”,全球医药巨头在此扎堆。知名企业培养的优秀人才,伴随全球化公司布局,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张江。还有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组成的高校矩阵,源源不断输出优秀人才。

周虹说,她本人就是自贸区人才创新政策的受益者,获得了全国首张由自贸区推荐的永久居留身份证。

“这为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可以使用机场自助通道入境,也可以很方便地购买火车票、入住酒店。更重要的是更加坚定了我扎根中国的愿望和决心。”周虹说。

2018年,浦东发布《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将继续深化落实人才发展“35条”,增强人才的政策感受度。

吸引八方人才,还要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留住人才。从“产业园”走向“科学城”,张江一直在路上。

张江城市功能的提升,令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深切。谭凌实称,来到张江的第一顿饭,是和时任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陈力在罗氏的食堂吃的,因为那时的张江没有饭店可选择。

现在,打开手机上网搜索,从长泰广场再到绿地缤纷广场等各类生活空间都可供选择,张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副中心。

张江生活配套的变化,还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绿地等城市细节中。一位在张江生活了五年的药企员工说,五年来,他感受到张江生活设施一直在发展和完善,他还经常会和朋友提到张江的生态,“路宽绿化好”。

在刚到张江工作的毕业生夏诗卉眼中,这里有未来之城的感觉,很蓝的天和漂亮高大又有设计感的写字楼很搭。无论是运动场上,还是公司或商业中心的健身房里,都有张江人运动的身影。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