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团队成功开展细胞感知氧气相关临床研究,相关药物已上市

仇逸 朱凡/新华社客户端
2019-10-09 17:06
科学湃 >
字号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9日电,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的细胞感知氧气相关机制,已被我国研究团队临床应用,罗沙司他作为首个低氧诱导因子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已率先在我国上市。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科学家们揭开了细胞与氧气“互动”的神秘面纱,包括发现了在低氧环境下起到“调控器”作用的关键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等。评奖委员会说,今年的获奖成果为人类开发出“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临床研究的前期研究,正是这三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所作的基础研究,为我们今天的临床研究打好了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谢静远主任说。

今年7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两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即是得益于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基础。该药通过抑制低氧通路中HIF脯氨酰羟化酶的活性,减少HIF的降解,使HIF低氧通路持续活化,促进内源性EPO生成,增强铁利用率,从而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

据悉,陈楠教授团队及全国多中心合作同仁,历经8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罗沙司他的II期及III期临床试验,肯定了该药对肾性贫血的疗效。目前,罗沙司他已经在瑞金医院供相关病人使用,药房也能买到。

听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陈楠教授对三名得主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她表示,没有三位科学家多年前的基础性研究发现,也就没有如今临床医生沿着这条道路应用于临床的可能,“这是奠基性的工作,很伟大。我们也由此看到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就是相辅相成的,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这一完整的过程是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共同造福人类的努力,相信今后转化速度会越来越快,更多更快地把实验室研究变成造福人类的成果。”

(原题为《我国团队成功开展细胞感知氧气相关临床研究》)

    责任编辑:张若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