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格陵兰因纽特人:身在家中的乡愁

2019-10-15 1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鲜少流露情绪的因纽特人在气候危机面前崩溃了。

编辑整理 | 他者others,图 | 资料

格陵兰岛80%面积被冰雪覆盖,有自己的气候体系。从南部小城伊卢利萨特(Ilulissat)极目远眺就能看到世界遗产伊卢利萨特冰峡湾,这里又是最活跃的冰川,每年裂冰超过35立方公里,占格陵兰岛裂冰的10%,如今它静静漂浮着,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更远处,让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川还在,只是不知还有多远的未来。

最近,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特朗普的购岛打算让格陵兰一再登上头条,人们关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上酝酿着的危机,却鲜有人关心这里的5.7万岛民的想法,其中90%的因纽特人到底作何想更是无人问津。

极昼时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

尽管岛上不少涂鸦墙上的文字颇政治意味,但特朗普是不是要买岛对原住民来说远没有气候变化让人焦虑,对他们来说,危机并不是还在酝酿,他们已经身处其中了。这里的每个人,不论是否还坐着狗拉雪橇去荒原狩猎、到冰湖上冰钓的猎人,还是在家中用鲸牙雕刻手工艺品的老人、单亲母亲等等,面对气候变化,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惧。

生活在北极圈的各个城镇、荒野中的因纽特人,其生活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他们处在第一线,惶恐而无奈。

哥本哈根大学、克拉克斯·冯德(Kraks Fond)城市经济研究所和格陵兰大学,联合发起气候变化对岛民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92%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只有1%的人不这么认为,另有76%称自己亲身经历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是个极为令人担忧的数据,而且气候危机还给岛民带来强烈的心理影响。

气温升高导致格陵兰岛民赖以生存的海冰融化

格陵兰因纽特人命运多舛,自杀率极高,午夜的阳光也无法打破历史给他们带来的绝望,抑郁、酗酒或更甚。但是很可能,下一代岛民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在调查完成前,一部分人原本认为气候变暖导致的解冻会让因纽特人的生活变得简单,另有一些乐观的学者则相信因纽特的传统智慧能挽回局面。但是没人想到,这里绝大多数人认为气候变化只会给岛民和动植物带来伤害。调查者乘坐飞机、船只前往北极圈极为偏远、环境恶劣的角落拜访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在此之前,格陵兰岛上进行的调查都是围绕几个机场附近展开,对真正生活在荒野的原住民的态度一无所知。这次大规模调查才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气候危机让原住民焦虑、恐慌,甚至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岛民亲眼见过冰川倒塌,这对他们来说是悲剧性的一幕,他们看见的是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的倒塌,随之一起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未来;67%的人们为雪橇狗感到担忧;尽管现在大城镇中也都有超市,但绝大多数人依然狩猎、渔猎、采集过活,因而57%的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受到威胁;80%的人认为现在在冰上旅行已经太危险了,但这是他们冬天经济、社交的要道……

海冰融化让人成为孤岛

对格陵兰岛民来说,海冰就是一切。汪洋冻结后,这里就成了他们能自由往来的通道,自有记忆以来,冬天就是他们坐着狗拉雪橇拜访距离遥远的亲朋好友、旅行、狩猎的好时节。后来,他们也在冰上开雪地摩托甚至是小卡车。

“内陆通行本就不便,现在海冰融化使得因纽特人出行难度变大,它成了城镇和城镇之间、人和人之间的障碍。这些人原本靠海冰相连,现在每个城镇都成了孤岛。” 本次调查的主持者Kelton Minor说:“这会使因纽特人更加孤独。”

《卫报》刊登的狗拉雪橇在一层冰海水中的画面令人担忧

近几年来,每年冬天因为冰层融化掉进海里的遇难者越来越多。根据《卫报》报道:位于格陵兰岛和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之间的弗拉姆海峡(FramStrait),本是北极熊往来的要道,已变得湿滑险阻;连接七个原住民聚居地的乌玛纳哥冰峡湾(Uummannaq)冬天也已无法通行,岛上西北面的英格尔菲尔德湾(InglefieldGulf)同样如此。

射杀你的狗就像杀死自己的孩子

 

在过去20年间,格陵兰雪橇狗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只有1.5万只左右了,且数量还在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开始是由于雪地摩托等工业设备取代了狗拉雪橇的地位,后来海冰融化使得更多猎人不敢再穿过冰海狩猎,雪地摩托和雪橇狗在气候危机面前都成了奢侈品。

说起雪橇狗,生活在伊卢利萨特的猎人Claus Rassmussen一改因纽特人惯常的沉默寡言,一股脑告诉《卫报》自己的痛苦境遇:去年因为实在无法喂饱它们而实行枪决,其中一只狗名字的意思是:我的儿子。

因纽特人极少流泪,也很少展现自己的情感,他们看中力量、沉默、自给自足,但说起雪橇狗的命运,这些强悍的人也难忍泪水。

因纽特猎人和狗总是相互依存

“去年冬天,我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狩猎,”Rassmussen告诉《卫报》:“冒一冒险这里的冰面还是可以让狗拉雪橇通行的,但我无法9个月都出去打猎。本想卖掉狗,但却没有人要,只好杀了13只中的8只。”

事实上,不少学者一度认为格陵兰海冰融化,海冰变薄无法承载雪地摩托等重型机械,或许能让雪橇狗的传统得以复兴。然而海冰的融化速度太快,雪橇狗的数量和文化尚未得到拯救,海冰就连它们的重量也承受不起了。

“我选择了自己最爱的几只杀了,免得它们再受罪。这是我的决定。另外几只送给了我认识的人,他们不是雪橇狗猎人,但喜欢养宠物。我知道它们或许过上的不是理想生活,但至少能有人养着。现在我身体好了,也已经要了几只回来,打算重新开始建立雪橇狗队,只是不知道等我建成,海冰是不是还在。”

摄影师拍到的因纽特人拯救他们落水的狗

“雪橇狗和雪地摩托不一样,后者不需要养育。我们为雪橇狗付出,有专门的兽医,但是,原本给狗的食物现在要出口卖钱,价格高到我们自己买不起。真担心我是不是在把这些狗培养大,最终依然不得不射杀它们。” Rassmussen的悲伤和焦虑是深切的。

因纽特人和狗的情感纽带还可以从Rassmussen12岁时和继父一起去狩猎遇险的回忆中看到。当时他们被一场暴风雪困在冰峡湾中,脚下的冰层在震动、开裂。“我们看到狗群分散开就知道危险来了,它们知道分散重量能减少冰层崩塌的可能。我们所处的冰面在下沉,能看到动物们眼中的担心,但它们很安静,等待我们去救。”Rassmussen回忆:“不远处的救援直升机找到了我们,但他们无法一起救狗,我和继父就拒绝了。我们不能丢下狗,即便当时只有12岁,我也愿意和它们一起死。后来直升机为我们找出一条险路,打着灯领路,我们就带着雪橇狗一起回家。当晚我们成了英雄——我们把狗的命运放在了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因纽特做法。”

在冰上喂狗的因纽特人,这是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雪橇狗和这里的风光、青苔和汪洋一样是岛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的叫声能安慰人心,在迷雾中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向。失去狗,这些人也就迷失了。

《卫报》在最近的报道中写道:格陵兰的声音变了,原本回荡在村子里狗拉雪橇和狗叫的回声没有了,成了猎手们绝望地拯救他们落水家人的呼喊声。

"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土地了"

 

“我们遇到的许多冰钓渔人都说,他们现在首先教孩子们如果落水如何漂在水上——展开四肢,形成星型。”Kelton Minor说:“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冰冻汪洋现在成了他们的威胁。”许多人不敢上冰,因为脆弱的冰层只会吞没他们。

“我们不再相信这片土地了,”Rassmussen说:“我们不相信岩石,我们仰赖的是冰。”——海冰本是生命线。现在,气候不仅变暖,天气也不可预测,隆冬时节可能下雨,8月又下起雪来。因纽特人需要的是冰冻的海洋,乘坐狗拉雪橇出发狩猎,在冰面上打洞钓鱼,可以走进冰海荒原,像他们的祖父辈那样对比目鱼的去向深信不疑。他们需要的是世世代代都熟识的那个自然,“那时大自然是平衡的,但那已经是过去了。”Rassmussen叹息。

因纽特旧照

气候危机还导致因纽特人熟悉的动物习性改变,鱼群迁徙的时间捉摸不透,海象数量锐减,养驯鹿也成了风险极大的投资。也是因为海冰融化,北极熊无法追踪雪豹,只好闯进因纽特村子“打劫”,人熊冲突也越来越多。

从生态危机到心理危机

 

这些变化加剧了原住民的心理问题。本来就焦虑、抑郁或是受过心理创伤的原住民面对巨变的现状很难招架。心理学家Courtney Howard说:“即便是病情稳定的病人在面对这样的危机时也很容易复发,气候危机意为着失去控制,这就是触发点。”

尽管格陵兰不是唯一一个身处气候危机的地方,整个北极圈内的原住民都忍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悲伤,但在这里,许多人都有认识的朋友或亲属自杀,这就让他们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守望猎物的因纽特人,背影中也写满了担忧

“不少岛民已经出现焦虑的症状了,我们称之为生态悲伤(ecological

grief)。”Howard说:“其实没有真正准确的词汇能描述他们因气候危机而经历的深切痛苦。因纽特人有一个词或许可以概括这些身处气候变化一线的人今天的感受,直译是:看到一个熟悉的朋友做出极为陌生的事。指在家里感到乡愁。许多原住民如今正在为消失的生活方式而哀悼。”

让心理学家更为担忧的是:“我们并没有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因气候危机而导致的心理危机。此前从未有人想到过这样的状况。气候变化得太快了,但我们在心理应对方面的进展却太慢。”

“我来到这里,期待因纽特人告诉我500个不同的描述雪的词汇,但他们现在常用的只有两个了,飘在天空中的雪和地面上的。”《卫报》记者写到:“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描述气候危机的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