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艺青年去西藏,中产精英去南极?

2019-11-07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彭梁洁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01.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进入11月份仅仅意味着“时间过得真快,又到年底了”,但有极少部分人将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他们终于可以拿出提前半年甚至更早预订好的机票和游轮套票,开启被安利已久“此生无憾”的南极之旅,甚至有机会跟企鹅和海豹们一起迎接新年。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南半球入夏,南极圈内主要观赏点平均温度可达零下十度以上,比此时的中国东北还暖和,这也是“世界最寒”的南极一年中短暂以温柔面孔示人的时刻。南极旅游季由此开启。

今年除夕,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条新年问候的视频,那位大哥站在南极大陆的冰天雪地中,背景是中国长城站。因为极昼,零点时仍然是白天,可以清晰看到他的头发被风拍在脸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又看到一组数字: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显示,2018-2019南极旅游季迎来5万多名游客,中国游客8000多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第二大客源国。也就是说,去年每17.4万中国人里有一个去了南极,那位大哥就是17.4万分之一,真够让人羡慕的了。

再查一查价格,一般南极线路基本在10万元上下,就此作罢。

不可否认,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是存在鄙视链的,小众且价格更昂贵、实施难度大的地方永远处于链条更前端。如果要在地球上找一个“俯视众生”的顶点,非南极莫属。

经过消费升级,“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词里提到的长城,不再是指“万里长城”的 “长城”,而是位于南纬62度12分59秒、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的那个“长城”。

这块给人感觉 “属于另一个星球”、被称为“地球上的火星”的与世隔绝之地,自然位列各大旅行社“轻奢”“高端”“定制”路线的最高级别,有些甚至将其分离为独立品牌来经营。

也可见,人类认识南极的方式,已经从百年前的探险时代,到近几十年来的科考时代,最终进入了旅游开发时代——南极的自然生态真正与人类商业文明交锋的时代。

去年上映的电影《南极之恋》,在国内外众多以探险、科考为两大题材的南极影片中,似乎是第一次出现了以“土豪”为主角的人物形象,并首次以爱情为卖点。

赵又廷扮演的土豪是一家名为“天长地久”婚庆公司的老板,将自己的事业版图拓展到了南极,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

他在飞往南极的私人包机上穿着貂打着领带,一边招呼同行的外国科研者“call me fortune”,一边畅想未来:“1400万平方公里的纯净,最适合干什么?发誓嘛!再肉麻的誓言在这里都是纯洁神圣的。找两只企鹅给你当傧相,连晚礼服的钱都省了。”

当然,能去南极旅行的,目前看来还是有钱有闲的中产精英们。从2008年国内第一条南极旅行线路开发以来,生意人、私营企业主们成为主要推动力量,这得益于圈子内部的口碑传播效应和南极旅行的“社交货币”属性。

在某企业家旅行俱乐部制作的南极行宣传片中,一位女游客用了一串排比句阐明自己“为什么来南极”,这趟南极之旅让她对生意场有了新的感悟:如果你在生意场上有势不两立的对手,有机会一定要跟他一起来南极,你会发现生意不是你争我斗,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这位游客此行的首要目的是度蜜月,她实现了在南极的白雪皑皑中手持结婚证拍照的心愿,还将长城站的纪念印章盖在结婚证上,得知自己是首例非常满足。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报告2018》显示,“极地探索”仅次于“环游世界”在所有旅行主题中排名第二。这一榜单选取的调查样本人群去年在旅游上平均花销是35万。

所以当知乎上有人忧心忡忡地提问,南极会替代西藏成为文艺青年们新的净化心灵圣地吗?众人安慰道:文艺青年可买不起机票。

02.

说实话,去南极不是一趟舒服的旅程,游客们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经受重重考验——金钱,时间,体力和耐心。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前往南极的旅行路线基本如下:从国内出发,在迪拜或欧美某城市转机,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由此乘机前往南美洲最南端港口城市、有“世界的尽头”之称的乌斯怀亚,由此乘坐邮轮穿越“咆哮海峡”“魔鬼西风带”——德雷克海峡,前往南极半岛或其他小岛,开启南极巡游之旅。

仅仅是从国内到乌斯比亚就要耗费将近两天时间,穿越德雷克海峡又是两天——算下来,单是往返路途就要花费一周。所以一般南极之旅最短也是两周,最长的可达一个多月,时间成本太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在颠簸的德雷克海峡上,很少有人能免于晕船之苦,而且这种晕船不是偶尔发作,而是连续不断的,不给人喘息时间,去南极拍电影的赵又廷形容这种感觉是“生不如死”。

所以,即便你享受着豪华的船舱、五星级的服务,但窗外咆哮的海浪和“生不如死”的晕船感受依然会提醒你,即便人类已经被获准进入这片土地,但它始终是数百年前探险者们面对的那个同样严酷、庄重的极地,让人不敢轻视。

这段经历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向当年那些勇敢的冒险者们以及南极秘境致敬的仪式。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晕船的方法——你可以放弃游轮选择包机直飞到目的地。但这一费用要高上好几倍。也因为路线、交通工具选择不同,去一趟南极下来开支在5万-50万不等——最贵的一档是穿越南极点。

随意翻看各大旅行社官网上的不同南极旅行线路,除了贵,不难发现另一个共同点:不确定性。

大概没有哪一本旅行指南上会使用那么多类似“可能”“有机会”这样的字眼,例如:有机会在xx岛登陆,我们可能遇到的动物有xx,有可能观赏到xx景观,等等。有些看天气,有些看运气,总之一切要看这片土地的脸色。只有游轮上的餐食、硬件服务设施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自1966年阿根廷人首次带领一支观光团队踏上南极大陆以来,各国旅行机构至今已经开发出了非常成熟的南极旅行线路,但这些无法消除的不确定性仍然彰显出南极大陆的特殊之处。

当然,这些限制条件使得抵达南极的难度和各种成本节节攀升,但也反过来增添了南极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提供了更多谈资,让人们更加热情高涨。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南极旅行正在显示出“年轻化”的趋势。去年携程发布的《2018-2019中国人南极旅游报告》显示,46.5%的南极游消费者是80后,与之前的主力——银发族,已经各自占据半壁江山;46.5%中一半为90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照这个趋势下去,继西藏之后,文艺青年们可能马上就要攻陷南极了。

03.

目前,南极旅游面临的最大质疑依然是生态环境保护层面。

一方面呼吁,“放过这最后一片净土”,另一方则认为,“你无法保护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这不是人类与南极的斗争,而是人类自身好奇心与对自然敬畏感之间的内在博弈。

目前是1991年成立的“国际南极旅游业者行业协会”在其中试图维持平衡,其宗旨为,倡导并促进安全的、环保的有关私营旅行团赴南极旅行的实践活动。“不许带来什么,也不许带走什么——只能带走记忆,和一颗纯净的心。”

电影《非诚勿扰2》里有个片段:在一个主题为“冰川融化,地球灭亡”的慈善拍卖会上,一位美女在台上发表演讲:

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川正在融化,想到企鹅宝宝就要失去它们的家园,我的心都要碎了。希望台下的各位,捐出你们的善心,救救可怜的企鹅。

孙红雷以50万拿下拍品,只为问对方一个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宝宝呢?美女突然懵了:好像没听说过有北极熊吃企鹅宝宝的消息呢,为什么呢?

她转向葛优求助。

显然,这个段子是在讽刺某些“愚蠢的人类”。

那些去南极旅行,不论是寻求人生体验、净化心灵或者给爱情一个仪式的游客们,至少不要闹出这样叶公好龙的笑话就好。

*图片系网站、视频截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