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动态|如何解决长三角产业同质化,发展不均衡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2019-12-06 17:1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12月5日下午,“2019年上海国际智库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国际智库、高校、政府等多位专家学者交流发言。讨论认为,长三角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7%,GDP占全国的23%,人均GDP达到1.42万美元,超过了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是我国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区域之一,但是区域内部不平衡,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仍然存在,未来构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产业和机制深度协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城市群已成为国际主导的区域经济形态,全球前15大城市群约12%的人口贡献全球30%的GDP,全球300个大都市圈占据50%的GDP,以及19%的人口,未来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张帆认为,全球价值链体系正在从“全球分工”走向“区域化布局”。作为全球33%的制造产业所在地,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中国从“外向型”向“内生型”经济转型。在内需市场快速崛起及国内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完善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产业链本土化布局进程加速。本土化驱使下,供应链在区域内的延伸与布局将成为联通城市,促进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流通的“主动脉”,构建起一个基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区域一体化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协同中,区位交通,产业集聚、人才资源、环境因素都是影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张帆指出,长三角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同逐渐完善,真正要实现产业的协同一体化要在产业和制度上下深功夫,要深化区域内产业结构战略整合,明确优势互补、互利共生的城市间分工与协作,构建一体化的产业链梯度布局。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朱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目标不仅是增强区域经济体量,更需加强区域经济韧性,从而打造更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全球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更难的问题,在于更深度的一体化,与更广泛、更坚决的各方行动。建议从创新生态协同、产业分工纵深、协同机制建设三方面入手:借鉴波士华城市群经验,以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组织和垂直产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造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借鉴日本城市群经验,统筹制定全域产业差异化布局,重点打造具有产业韧性的中小节点城市,推动产业分工纵深;借鉴里尔城市群经验,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长效一体化协同机制。

改变同质竞争,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随着全球分工向区域分工的转变,城市间的协同分工变得非常必要,产业协同是其中重要抓手。普华永道中国创新城市综合服务合伙人高骏杰提到:相较于粤港澳和京津冀,长三角城市间的分工不明确,呈现同质化竞争。长三角地区产业的“均质化”发展,间接导致了区域内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与同质化。区域内城市普遍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装备、汽车及汽车零件、新材料等产业上,造成产业发展趋同。在头部城市的产业定位上,如上海与苏州的制造业、上海与杭州的金融业,都有进一步优化竞争合作格局的空间。

针对长三角城市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12月1日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解决方案,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纲要》明确,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完善区域产业政策,强化中心区产业集聚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统筹发展。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许季刚认为,超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方式。超级产业集群不是长三角不同产业集群间松散的联盟,而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创新模式,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统一的组织架构,统一的联合项目管理。既可以表现为科研与产业资源组成的跨地区产业集群,也可以是多个同时具有科研与产业资源的产业集群所组成的联合体。

德勤中国常新主管合伙人、华东主管合伙人刘明华认为:要依托各地优势及其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创新产业集群。长三角各城市应针对现在各自产业优势以及今后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方向,找准自己在长三角创新券、产业链中的位置,做大优势,回避劣势,以错位竞争的形式实现最大程度的合作与共赢。

戴德梁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黎庆文指出,构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是上海最核心的竞争力。此外,协同便捷城际交通网、协同共建国际科创中心等也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做压力测试,示范区要在“转得成”上做文章

一体化示范区到底会带来什么好处?一是拓展战略纵深;二是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扩大区域市场容量,增强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无效投资。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长三角目前GDP过1万亿的城市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6个,上海经济效益最好。但是长三角空间规划大,三省一市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苏南苏北、皖南皖北、浙西浙东,区域内不平衡依然明显。这样的大背景下,示范区应运而生。示范区要通过一些压力测试做三省一市在面上做不了的事情。”

张忠伟指出:与雄安、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一体化示范区的特色在于: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示范区要实现“两个率先”:第一,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示范区内水、湖荡、生态、古镇是世界级的,但并不是要把示范区搞成名山大川式的自然保护区,而是要在有风景的地方生长出创新经济,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能不能走高质量发展的这条路子要在“转得成”上做文章。第二,率先探索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不仅是区域项目协同,而是要有跨区域制度创新,“从道德约束走向法律约束”。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毕马威中国合作,联合上海国际智库交流中心成员单位共同举办。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