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封信,一个软件,一个暖心的故事
12月31日下午,江苏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召开。江苏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三顺通报有关情况,发布相关典型案例,部分办案检察官现场介绍案件办理情况,常熟市检察院介绍演示“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软件。苏州市人民检察院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例入选其中。

一个软件
一封信
司法救助帮助他们走向光明
“我收到了你们发给我的10万元救助金,谢谢你们!”接到救助申请人小王的电话,苏州市检察院检察官钱丽红放下了心,她相信小王一家会逐渐走出阴霾,迎接美好的未来。

2019年3月27日,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了一份来自湖北诰赐山的信,寄信人正是文章开头的小王。
小王在信中诉说其是诰赐山山民,丈夫小邹于去年11月份因为工资纠纷被张某用刀捅伤,后来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中的儿子不满两周岁需要抚养,婆婆丁某某年迈多病,丧失劳动能力,丈夫的弟弟是重度精神病,儿子出生后自己就在老家照顾孩子,一直没有工作。现在小邹去世后家里失去了主要生活经济来源,案件发生到现在,犯罪嫌疑人一直没有赔偿,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帮助这个破碎的家庭。
读完信后,承办人心情很沉重,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呢?
“我申请,我申请,但是我人走不开”
检察官按照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的要求,及时通过短信告知小王收到来信了,对小王反映的诉求会及时进行处理。
在与张某涉嫌故意伤害案的承办检察官进行沟通后,检察官打电话给小王,电话的那头,小王声音沙哑,数度哽咽。检察官耐心地安慰她,告诉她检察机关一定会依法办理案件,并且可以帮助她联系公益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小王情绪平复后,检察官详细了解了小王的家庭经济情况。以检察官多年的办案经验来看,小王应该是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但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我申请,我申请,但是我人走不开”,小王表示诰赐山地处偏远,家里一家老小需要照顾,走不开,材料寄过来要花费一段时间,怕来不及。
时间不等人。刚刚明朗的天空又蒙上了一层乌云。
“你们的软件真方便”
检察官让小王不要着急,告诉她如果本人不方便过来的话,可以通过“苏州检察发布”微信公众号加载的“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软件提交相关材料。
正是考虑到有很多像小王一样身在外地,不方便提交材料的司法救助申请人的情况,苏州市检察机关自主研发了“国家司法救助智慧平台”,该平台构建了便捷化的远程救助申请及查询、智能化的救助评估及辅助决策、多元化的“1+N”综合救助及衍生服务三大功能,可以及时有效帮助像小王这样的异地申请人。

通过对申请材料、原案相关证据进行分析和梳理,并与小王老家当地检察院取得联系,商请协助核实小王的家庭困难情况,调查申请材料真实性。经审查,小王的申请符合司法救助条件。
期间,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还专门请了心理咨询师,为王某和未成年的儿子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小王在收到救助金第一时间联系了检察官,感谢检察机关开通了绿色通道,让他们不出大山就可以递交材料,领取救助金。
6月4日,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闵正兵收到了小王的感谢信。在信中,小王感谢苏州市检察机关给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表示会好好生活,照顾好婆婆和小叔子,抚养孩子长大。

“谢谢你们,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小王哽咽,“十分感谢检察院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会好好生活下去,对得起你们的帮助”。
现在,小王一家正逐步走出阴霾,迈向新的生活。
近年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始终将国家司法救助作为党为人们谋幸福的一项民心工程,将司法救助融入精准脱贫攻坚,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救助,让被救助人感受到司法温暖。2018年11月,苏州市检察机关试点运行该软件。至今,收到网上申请362件,审查决定救助316件,救助总金额350余万。

来源|苏州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
摄影|白杨
编辑|秦菲
原标题:《一封信,一个软件,一个暖心的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