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看武汉︱过去20天,香港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澎湃新闻首席编辑 冯婧
2020-01-22 10:58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9年12月31日,香港出现了第一例曾前往武汉的疑似病人。此前,香港已经收到内地通报的武汉不明病毒肺炎病例情况。自此,香港各相关机构开始密切关注事态进展。截至2020年1月21日,香港共呈报118宗疑似案例,其中88人已经出院,没有出现确诊案例。

根据香港电台(RTHK)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1日发布的新闻报道,本文梳理了近20多天内,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及媒体是如何行动的。

如何保障医疗资源及相关措施

2019年12月31日

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后,香港卫生署发言人表示,已提醒前线医护人员留意怀疑肺炎求诊病人的临床情况,了解是否在过去14日内到访过武汉。需及时将疑似病人安排在负气压病房隔离治疗,并尽快提供所需之化验测试。

2020年1月2日

香港卫生署称,第一例疑似病例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流感及禽流感呈阴性反应。

2020年1月4日

香港医管局公布,在医院及诊所加强监察和感染控制的应变措施,包括限制探访。至于个人保护装备的储备,例如外科手术口罩及N95口罩,相信足够使用3个月,医管局同时会与供应商保持联系,确保保护装备会有持续供应,分布在7个联网的隔离病床在有需要时会调动使用。

2020年1月5日

有报道称,一名由武汉返港的女子,有发烧症状后到仁安医院求诊被拒。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已成功联络到病人,并安排其接受进一步治疗。

2020年1月7日

香港医管局素质及安全总监钟健礼表示,现时在各公立医院常规隔离病床有480张,使用率约6-7成,如果有需要,可以72小时内将隔离病床增至1400张。

2020年1月8日

香港医管局表示,即日起加快医管局化验室的病毒化验工作,最快24小时内完成快速测试,确认病人是否感染传染病。尽量减轻前线医护人员的压力。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了解市民对口罩的渴求,并引述药房商会已经从不同途径订货,以期尽快供应。

2020年1月13日

香港医管局总感染控制主任赖伟文则说,在武汉初步观察类固醇对治疗相关肺炎有帮助,武汉41个病例,有2人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器。医管局会确保调动足够仪器使用,又说现时有超过200张负压病床可以即时使用,如有需要会把病人转到疗养医院,分阶段把负压设施的普通病床转为隔离病床,并为可能要调节服务,向病人和员工表示“不好意思”。

2020年1月19日

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示,若香港发现首宗新型冠状病毒传入个案,会考虑在各联网划出指定诊所。

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学讲座教授许树昌认为,万一有相关确诊个案,医管局可考虑暂停非紧急服务,腾出病床,隔离发烧个案。他又说,如果连社区都出现多宗发烧、上呼吸道感染个案,但病征轻微亦没有肺炎的话,可考虑使用联网的“发烧诊所”作分流,若病人情况恶化可安排住院。

2020年1月20日

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示,如果香港出现确诊个案或患者人数急升,医管局辖下7个联网会启动指定诊所应对,有需要时可在48小时启动。由于要腾部分地方作为指定诊所,目前一些服务难免会调整,例如慢性病人会调往附近其他诊所。

香港西医工会会长杨超发认为,当局如果以较稳妥方式处理,应将监测范围涵盖全国。至于医管局准备有需要时,启动指定诊所处理感染个案,杨超发认为是好安排,公立医院可提供一条龙服务,染病者不用在社区周围求诊,减低传染风险亦不致延迟诊治。

如何在出入境口岸防控

2019年12月31日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内地已有27宗病例。事件并不寻常,局方晚上就事件召开专家会议,评估香港的防控措施,已要求医管局及出入境口岸加强所有健康监察,亦致函私家医生加强留意转介个案。

2020年1月2日

陈肇始表示,虽然没有安排到列车或飞机上进行监测,但已在机场增设红外线体温探测仪,旅客落机步出机闸时会及时探热,再经过日常的体温检测站。

2020年1月3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到高铁西九站视察口岸预防措施。

2020年1月7日

林郑月娥称,知道市民关注高铁站防疫情况,昨晚起,每日两班经武汉抵港的高铁,每名乘客都要经额外手提式测温器,测量体温。

2020年1月20日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说,现时在机场及高铁站等作体温测试,是较客观的方法,量度入境人士有否发烧,认为申报未必准确,所以先量度体温,再询问发烧人士的接触史,是较有效做法。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加强监测武汉肺炎病例群组个案的防控措施,明日起武汉来港航班的旅客需填写健康申报表。

香港卫生署署长陈汉仪解释,健康申报表只适用于飞机旅客,经其他交通来港,例如高铁则不须填表,是考虑到口岸的操作情况。她说,如果各口岸的内地旅客都要填申报表,将影响人流,旅客滞留对防止传播病毒亦有影响。

2020年1月21日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黄加庆表示,武汉一班载有207人的航班下午抵港,根据乘客的健康申报,没有人表示感到不适,不过体温检测显示,当中1人发烧,署方已作评估及转介。

如何立法呈报

2020年1月4日

香港特区政府将应变级别由“戒备”升至“严重”。在严重应变级别下,武汉不明病毒性肺炎可被视为一种“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性的新型传染病”。有关疾病现时对市民健康即时影响属于中等。

2020年1月6日

香港卫生署表示,律敦治医院昨日通知卫生防护中心,一名45岁女病人入住该院,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病发前曾前往武汉,但病人要求出院,并于同日晚上出院。

由于《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599章所指明的须呈报疾病,不包括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性的新型传染病,因此如疑似病人不肯合作,拒绝隔离或检疫,卫生署无法定权力予以处理。

2020年1月8日

香港特区政府刊宪,将“严重新型传染性病原体呼吸系统病”纳入法定须呈报传染病,并修订有关附属法例。法例生效后,当局可禁止患有指明疾病的人及与患者有接触的人离开香港,卫生署有法定权力将传染病接触者隔离。医生没有就怀疑须呈报传染病通报的话,一经定罪可以被罚款5000元港币,任何人不得离开被隔离的地方,否则一经定罪可被罚款5000元港币及监禁6个月。

2020年1月16日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更新“严重新型传染性病原体呼吸系统病”呈报准则,增加呈报条件,包括有相关病征的病人,病发前14天曾到访内地医院,或曾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个案出现病征时有密切接触,也要通报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会发信予医生及私家医院,通知更新呈报准则。

如何与内地沟通

2020年1月4日

陈肇始表示,与国家卫健委有一定沟通,有需要的话不排除会派员到武汉了解。

2020年1月10日

陈肇始表示,卫生防护中心已向内地当局要求取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会看看今天是否收到,不排除“面对面”沟通。

2020年1月11日

陈肇始说,今早收到内地最新通报,武汉肺炎病例中,有一宗死亡个案,早前已要求内地当局提供病毒基因图谱,她说,时间方面难以控制,大家要理解武汉正在控制疫情,有大量工作。

2020年1月12日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接获国家卫健委通报,已将与武汉市肺炎病例群组个案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排序,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相关部门已将该基因排序上载至网上基因库(GISAID),该基因库正核对资料,完成后将公开发布。

2020年1月13日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与卫生署及医管局代表今日前往武汉,了解武汉肺炎病例群组个案的情况、防控措施和临床处理。

如何给公众预防建议

2020年1月1日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表示,香港市民是时候提高预防意识及采取加强的预防措施,例如从内地回港后如有不适,应马上戴口罩,在内地要避免到湿街市及医院等。

2020年1月2日

何柏良提醒,当年SARS爆发,部分厕所不够卫生,成为传播途径,提醒市民应用肥皂洗手。市民收到疫情相关资讯时,要小心分析,应了解说法有何证据,以及是否符合常识,不应反射式将未核实资讯传给朋友。

2020年1月4日

网传一段贴文,引述公立医院护士指称,公立医院隐瞒到访武汉后出现肺炎病症的病人数目。香港医管局表示,有关内容并非事实。公立医院一向有严谨机制,接受来自传染病高风险地区而出现病症的病人,医管局已提醒所有医护人员,遇到怀疑个案时,必须尽快隔离病人并安排合适测试,并且必须尽快向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呈报个案。

2020年1月7日

香港红十字会表示,近期曾到访武汉的捐血人士,需在离开武汉后暂缓捐血14天,以作为预防措施。

2020年1月11日

何柏良表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经飞机或高铁来港,要做好预防措施和应变计划。他呼吁市民如有不适,不要向医生隐瞒病史或外游纪录,又提醒市民保持家中U形去水渠储水(编者注:为预防禽流感爆发,香港屋宇署提醒市民注意居所水渠U形聚水器的卫生情况,要保持蓄水状态,以阻隔病毒进入屋内散播,若出现干涸情况,便失去阻隔病毒的效用)。

专家如何评估疫情

2019年12月31日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说,武汉的肺炎群组个案都与当地街市有关,严重情况达两成半,全部在12月出现,他有理由相信今次是类似禽流感及非典型肺炎的新发性传染病。

2020年1月1日

何柏良表示,留意到内地的通报中提到暂时未发现人传人情况,他对这个观点有保留,因为现阶段未知今次爆发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病例详细资讯亦未有公布,例如当中多少个案涉及同一家庭成员、多少在湿街市染病等,现阶段不适合下结论指不会人传人。

2020年1月4日

何柏良认为,香港特区政府要当作病毒可以人传人的情况来应对。

他表示,武汉的肺炎感染个案短时间内增至44宗,按照粗略的资料显示,相信病毒有一定的杀伤力,香港在有限资料下,将应变级别提升至“严重”是合适做法。

他已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组织交流团到武汉,向医护人员了解当地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情况。内地有最好的检测仪器,武汉市有一个中科院的病毒所,有不同层级的生物保安设施,亦有国家级可以处理危险病毒的情况,有理由相信用新方法追查,在24-48小时内找到可疑病毒。但要确认病毒,要使用两个高水平的独立实验室做检验,认为当局如果确认两个样本的病毒完全相同,应该及时公布。

2020年1月9日

袁国勇表示,必须要先将新病毒当作可以人传人看待,做好医院防感染控制措施,市民亦要对个人卫生提高警觉。

他解释,病毒刚在人类之间传播时未必适应得好,因此可能传人的效率不高,但如果没做好防控,病毒在人与人交叉感染时基因改变,传人的效率亦可能提升。武汉华南海鲜城下周末便关闭满两星期,超出病毒潜伏期,如果届时没有新增病例,就可以假定疫情结束。

何柏良相信,今次疫情是经由野味动物的尿液或屠宰过程传予人类,而且可能会人传人,内地需要追踪野味供应链,找出源头,尽早公布病毒的基因图谱。

2020年1月17日

袁国勇强调,现阶段评估疫情是太早,加上如果源头不只一个,甚至有扩散至社区,疫情就不容忽视。现时最重要是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有怀疑个案,病人要立即隔离和进行测试。

2020年1月20日

何柏良说,政府应该采取更多防疫措施,不要等到香港出现首宗确诊个案才开始行动。

首先爆发个案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已关闭20天,但过去几日当地个案出现喷井式上升,可见出现第二轮传播,相信比较大机会是“人传人”。

由于临床数据少,如果香港出现确诊个案,只能参考类似的疾病处方药物,例如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最差的情况是病毒一传入香港,就出现“超级传播”的情况,提醒市民不要以为17年前的SARS惨痛教训历史不会重现。

袁国勇说,武汉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区,他认为如非必须就不应前往武汉。他形容香港已“守得几稳”,因此香港至今未有确诊个案。但他目前最忧虑的是香港医院太过挤迫,占用率经常超过百分百,万一有个案出现,是“好大件事”。

2020年1月21日

何柏良形容,现时的情况是“亮了两盏红灯”,第一是确诊个案在短时间内喷射式上升,第二是疫情在武汉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估计病毒正在适应或已经适应人传人的传播方式。最担心的是现时部分发病个案,是已经超过14天的监测期,部分原本没有列入监测范围的人亦有发病。

袁国勇指出,新病毒最初引发的散发性病例,相信是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之后第二波传播出现,主要影响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居民。目前有机会进入第三波传播,可能源于家庭或医院传播。

专家如何提供专业防疫信息

2020年1月2日

何柏良表示,在分析风险时,包括要考虑患者发病前有无在当地入住医院、是否去华南海鲜城或曾于附近居住、曾否吃过野味或参与屠宰野味等,如有这些接触史,便存在风险。

2020年1月11日

对于内地公布一个武汉肺炎病人的冠状病毒基因排序,袁国勇表示,新冠状病毒和蝙蝠、人和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类冠状病毒有近8成类似,和蝙蝠的SARS类冠状病毒最相近。袁国勇强调,只要病毒排序有几个位置改变,便可以令病毒特性变化很大,暂时数据太少,需要内地专家临床研究才可以引证新冠状病毒和SARS是否相似。

2020年1月13日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41宗武汉不明肺炎病例患者,年龄介乎20至70多岁,当中40至69岁占大多数,男性居多,最早的个案在上月8日发病。她说,大部分患者曾长时间在华南海鲜市场逗留,但少部分人未去过街市,又指41宗个案中,有两宗家庭群组个案,涉及5人,包括一对夫妇,丈夫在湿街市工作,妻子未有到过街市,病发期较丈夫迟几天,估计有机会是人传人的病例。另一宗为一对父子与同住的亲戚,他们一起生活及经营店铺,病发时间接近,估计共同暴露感染病毒机会较大。

张竹君说,7成染病个案长期在涉事街市工作,大部分在水产区,街市另外亦有售卖禽鸟及野味,部分病人情况较差,未能了解暴露史。而水产区,例如地面等环境样本对病毒呈阳性,暂时未能锁定哪种动物是病毒源头。

香港医管局总感染控制主任赖伟文指,武汉41宗个案只属轻微至中度肺炎,其中7至8人情况严重,出现肾及肝衰竭 ,内地方面认为,患有慢性疾病﹑高龄年长及肥胖都是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内地已有特定快速测试,结果显示患者咽喉分秘及血液中都会发现病毒,白血球数量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亦会比正常低。

2020年1月17日

袁国勇说,获新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后,已完成制作相关的快速测试,香港怀疑个案,全部呈阴性反应。

2020年1月20日

本身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的袁国勇,日前到武汉了解情况后返港,他说部分确诊病人入院时已没有发烧,反而是其家人出现发烧等征状后,需要进行测试,才确定原来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深圳就有这类病例,这些都是重要的临床资料。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