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世卫讨论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刘栋
2020-01-24 06:4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北京时间1月23日晚,来自中国、巴西、泰国、美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16名世卫组织专家再次齐聚在日内瓦总部继续召开“紧急情况委员会会议”,讨论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前,由于情况复杂,原计划一天结束的会议在22日未能作出决定,罕见地延长一天继续讨论。

世卫组织第一天会议后新闻发布会

北京时间1月24日凌晨2点,紧急情况委员会预计将作出最终决定,宣布此次疫情在目前阶段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否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3年,SARS爆发后世卫组织更新《国际卫生条例》,旨在通过要求各国报告危险的疫情,使世界各国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在一国疫情爆发时,其他国家可以随时做好响应准备。

根据2005年通过的新版《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英文简称PHEIC)定义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该定义暗示出现了以下的局面:严重、突然、不寻常、意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受影响国国界,并且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一旦宣布,世卫组织会提醒各国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加强防控、提前准备应急措施、准备病例隔离等事宜。

是否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是,病毒是否具备持续的人际传播能力。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同属一大类的、在2012年及2015年中东及韩国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疫情,就是因为当时尚无证据显示病毒具备持续的人际传播能力,而没有被世卫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否能够持续地人传人正是本次会议上专家们的争论点所在。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一旦某种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应对行动,疫情将无法被妥善控制。各国政府还应评估采取重要社会干预的必要性,例如关闭学校或取消大型集会,甚至对特定地区实施旅行禁令等。

根据条例,世卫组织总干事有权力向疫情爆发国之外的国家发布建议,例如敦促这些国家不要在疫情爆发时关闭边界,不要对疫情爆发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因为一旦其他国家实施这些限制,就形同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制裁,这可能会使疫情爆发国隐瞒疫情的真实情况,对于疫情的全球应对非常不利。另外,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有利于出现疫情的国家获得外部帮助,例如筹集外界援助资金等。

《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经验表明,“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不会轻易宣布,因为这一“标签”可能会引起邻国恐慌,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关闭与处于疫情中心的国家的旅游或贸易,对疫情波及地区民众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共宣布了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近的一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2019年7月宣布的针对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刚果(金)在此轮埃博拉疫情中病例总数超过2500例,死亡超过1700例。

    责任编辑:吴挺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