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期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大爆发”:远程视频庭审或成常态

澎湃新闻记者 谭君
2020-02-11 10:42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视频来源:“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法院”微信公号(01:06)
这是一场特殊的庭审。

开庭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第17法庭。端坐在审判台前的是合议庭的两位人民陪审员,而主审本案的法官程鹏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

原、被告双方也没有来到法庭。这场庭审的参与人员分处四地,通过一个智慧庭审平台,连线开庭。

法院在网上开庭审理案件。大连中院 图

2月3日,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吴江区人民法院进行了这样的“无接触”庭审,20分钟完成了“隔空”审理。

这并非个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发现,在这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为做到防控疫情和审判工作两不误,各地法院迎来“网上开庭”的大爆发。

据多家互联网庭审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8日,全国已有千余家法院的数千间法庭申请开通网上审案功能。有技术公司宣布,其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供各地法院免费使用,“直到疫情彻底控制”。

为应对疫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曾于1月28日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就近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切实维护诉讼参与人、来访群众、法院干警安全和健康。

多位首次参与互联网庭审的法官、律师、当事人向澎湃新闻表示,通过网络“互联”组建的庭审,与常规庭审相比差别并没有想像中大,“没有障碍,感觉很好,期待继续”。

疫情之后,网上开庭将会成为法院开庭的新常态吗?

“网上审案,没有障碍”

春节期间,湖南株洲芦淞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张拥军就在想一个问题,疫情不知何时结束,年前排好的庭,还开不开?

开的话,现在疫情防控摆在第一位,当事人可能因为交通限制或者隔离等情况来不了法庭;不开的话,比如2月3日要开庭的这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其中一名当事人是公告送达,已是过了2个月公告期后排的开庭时间,如果延期开庭,势必得再公告一次,又要2个月,而且案件可能还要进行司法鉴定,这场诉讼拖延的时间,当事人很难接受,也有违案件及时审结的规定。

张拥军的担心,单位领导和上级法院早有考虑。就在复工前几天,单位内部发出通知——对于不好延期的案件,可利用“互联网庭审系统”,“隔空”审案。

张拥军有点小激动,互联网庭审并不是新技术,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的互联网法院已很平常,但对于他个人来说,还是第一次。

2月4日上午,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这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正式在“云间庭审”App中开始了。

审判员、书记员在办公室准备就绪。在家里的原、被告,通过法院发送来的链接地址,下载了“云间庭审”App。“没有任何障碍,也不需要对手机做任何调整设置,直接进入到了庭审界面。”原告方张律师告诉澎湃新闻。

很快,在电脑上,张拥军看到了屏幕中经人脸识别验证过身份的原、被告双方。三方彼此都能看到图像和听到声音。“就好像法院这边是主会场,两边当事人是分会场”,张拥军说,他看到双方律师着正装,严肃以待,他很快进入驾驭庭审的法官角色。

“庭审每个细节都会录制下来,全程留痕,我们发言反而比平时更谨慎。”张律师说。

核对完当事人身份信息、告知权利义务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询问当事人是否回避这些程序走完,进入了当日庭审的核心环节:法庭质证。

原被告各自在线上传证据,在云间法庭系统,法官同步看到证据。这时张拥军发现一个小亮点:原、被告提交的证据,自动归入到各自的证据目录名下。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涉及建设工程量,证据内容多、篇幅大,在这个系统下,一目了然。

同步修改庭审笔录则是另一个优点。系统可以自动语音识别文字,大大减轻了书记员工作量,而在一方针对另一方的证据提供质证意见时,当事人认为书记员记录错误的地方,可以直接修改。而在常规庭审中,虽然原、被告席都设有显示屏,但不能直接修改书记员的记录,必需口头传达,再由书记员手动修改。

由于是第一次操作网上庭审,张拥军没有控制庭审时间,尽量让双方的质证意见发表得明确彻底,结果,“质证过程还挺激烈的,和现场开庭没有不同。”

整场庭审进行了40多分钟,最后,原、被告通过电子签名,确认了庭审笔录,履行了和常规庭审无差别的程序。整场开庭,也全部存储于云系统,自动归档,休庭后也可随时回看。

“多个平台,各显神通”

在此次疫情中,和张拥军一样首次进行类似网上审案的法官,全国不在少数。

据人民法院报道,2月5日,河南省卢氏县人民法院就利用了和株洲芦淞同样的“云间庭审”系统,进行了一场买卖合同纠纷案。

2月3日苏州吴江区法院,身在湖北老家的法官通过与原、被告等人四地连线实现“隔空审案”,则是运用了另一家公司的“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进行审案。澎湃新闻获悉,该系统甚至不需要下载App,仅通过网址和验证码,当事人通过自己的电脑或手机等就可以直接参与庭审。

此外,据民主与法制网报道,濮阳市台前县法院于2月4日通过微信小程序“移动微法院”进行了一场“指尖庭审”。通过在手机上的视频方式,台前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员额法官田孝鹤轻松为一起离婚纠纷案的当事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除了以上三种平台的网上庭审,不少基层法院直接通过“微信”进行庭审。

据大河网报道,2月4日,河南温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王卫东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通过微信视频远程对一起民间借贷案进行了开庭。在法官、书记员、陪审员、代理人等组建的微信群里,各方完成了举证、法庭调查等庭审程序。

澎湃新闻注意到,微信截图显示,微信群名被命名为“xx借贷案开庭群”,群成员备注各自姓名,视频九宫格中有7个图像,文字聊天记录展示着辩论意见。大河网报道,“庭审结束后,书记员将庭审笔录传到微信群由当事人核对,无误后当事人在群内确认,并由其自行下载,同时告知其待疫情结束后到法院在纸质版的笔录上签字,并在微信群内留痕。”

据公开报道,通过微信建群进行视频庭审的法院还有,河南郑州、焦作、洛阳等地的多个基层法院。

澎湃新闻注意到,多地连线、远程视频、隔空审案,在各地法院的庭审中,并非新鲜事。比如,在很多法院,法官通过视频远程提审身处监狱的罪犯,以核准是否对其减刑。

但是,此次疫情期间爆发的网上开庭潮,大多是基于第三方的技术平台,参与各方无需进行特别设置,迅速实现法院和当事人的多点隔空互联,并且在专业平台上,能实现自动归纳证据、同步记录、信息回传等“智慧”审判方式。

“过去法院的视频提审是法庭‘专线’连接监狱,法官只与犯人对话,而现在的网上开庭,对所有参与者适用,没有任何壁垒,不管身处世界何处,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参加庭审。”“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提供者、杭州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文明介绍。

不过,目前全国各地法院的网上开庭方式并不统一,所运用的平台也是多样化。

2月10日,澎湃新闻从湖南高院获悉,该院已于近日向全省法院下发通知,在诉讼服务中心、信访场所暂时关闭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方式,如利用“湖南移动微法院”、江苏新视云“云上庭审”、北京华宇“云间法庭”及杭州共道“智慧庭审”等4种方式办理网上立案、调解、审判和执行。

湖南高院还表示,截止2月6日,湖南全省法院已全部开通了“云间”庭审功能,全部实现了“湖南网上法院”的微信、支付宝网上缴费,并对“移动微法院”掌上庭审系统进行升级。

“免费使用?期待继续”

多种平台网上开庭背后,是全国各地法院对互联网技术积极运用在诉讼活动,建设智慧法院的体现。

实际上在此次疫情之前,已有不少法院与技术公司合作,试水网上开庭。

如据中国法院新闻网2019年6月27日报道,吉林省首例互联网庭审通过“云间庭审”,“让审判更智慧 让当事人更便捷”。

这是一起发回重审的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证据繁多,案情复杂,三名当事人分处三地,相隔千里。彼时,吉林临江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建成,院长王伟世大胆尝试,率先采用互联网法庭公开审理该案,实现了法官、原告、被告、鉴定人员隔空对话。

澎湃新闻获悉,早在此次湖南高院向各级法院下达网上开庭通知前,1月22日,为便利当事人参加诉讼,湖南长沙芙蓉区法院就通过“互联网智慧庭审”系统开展了三起案件网上庭审。

而此次疫情,无疑加速了各地法院网上开庭的步伐。

2月3日,江苏苏州吴江区法院身在湖北老家的法官,多地连线实现的“隔空审案”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注意。祝文明告诉澎湃新闻,实际上2月3日这天,全国法院使用“互联网智慧法庭”进行的开庭就达116场。从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包括疫情期间,全国开通“智慧法庭”的法院为286家,开庭场次为1324场。

据“云间庭审”平台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6日20时,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院申请开通了“云间”互联网庭审服务,包括一千多家法院数千间法庭,自2月3日起,已累计开庭场次为485场。

技术平台没想到,向全国各地法院推广多年的“网上开庭”,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祝文明说,“互联网智慧法庭”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有2万场的运用,而上述两家法院98%的案件为线上审理。他们此前估计网上开庭将在未来三五年来向全国铺开,但没有想到这次疫情,“网上开庭”瞬间加速。

“大年初三我们就开始工作了,全国很多家法院跟我们联系,要求对法官进行远程培训。”祝文明说,“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为方便当事人,其进入端口极为简单,而法官端则设置了禁言、投屏、实人认证、电子签名等多个功能。法官一般通过半小时至一小时培训便可掌握。

祝文明介绍,目前从事网上开庭技术支持的公司有四五家,为赢得更多市场,彼此之间竞争激烈。“1月29日,大年初五,我们推出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在疫情期间向全国法院免费,直至疫情彻底控制。因为我本人在法院系统工作多年,知道现在法院迫切需要这个技术支持。结果,次日,‘云间’也宣布在抗疫期间法院可免费申请开通。 ”

祝文明告诉澎湃新闻,网上开庭的底层技术基础,一是如阿里云等云资源的支持,二是视频流服务,因为庭审中需要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三是安全措施,以及证据交换、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运用。而随着5G技术的来临,网上庭审技术还将进一步完善,如手机可以同时操作多个界面,网络稳定性增强,开庭不会被来电打断。此外,还可以通过VR、虚拟空间等技术手段来强化庭审的仪式感和庄严性。随着科技与法律的进一步融合,未来远程审案或将成为法院一种常态。

“网上开庭没有障碍,蛮方便,期待以后继续。”2月5日,通过手机参与株洲芦淞法院庭审的张律师说,“我去法院开庭还要找停车位,网上开,不用背着厚厚的卷宗跑来跑去,省时省力。”

而芙蓉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月10日上午该院通过“智慧法庭”在线上成功调解一起合同纠纷后,下午又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在网上开了另一场庭,“效率很高,各方都很满意。”

在张拥军看来,法院网上开庭的全面,正如最高法司改办在谈到互联网+审判的未来时提到的,将会“推动审判流程再造和诉讼规则重塑,是对传统审判方式的一次革命性重构”。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