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顶级医学期刊探讨新冠患者出院后转阳:出院标准或需重新评估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0-02-28 21:3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围绕新冠病毒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但较少关注已恢复患者的随访。随着出院后核酸检测结果再次“复阳”的病例陆续被报道,学术界也开始重点关注这一方向。

当地时间2月27日,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中国团队的一项研究“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核酸检测呈阳性”。研究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医学物理研究中心教授、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检验科主任李一荣教授。

研究团队发现,4例纳入研究符合出院或隔离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在5至13天后RT-PCR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这些发现表明,至少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他们提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出院、解除隔离和患者后续管理的标准。

2月24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复阳”问题。钟南山表示,“现在是咽拭子检测阴性两次,没有任何症状,体温、CT各方面都很好,这样就可以出院了,完了以后再隔离。”但是确实有些病人肛拭子或者是粪便,还是有测到它的核酸的片段,并不是检测到活病毒,这个事是两回事。

他还提到,另外有一些少数的病人,出院以后经过一些复查,有的又出现核酸片段的阳性,“我也不觉得很奇怪。”钟南山认为,出院病人在继续观察有两个星期,长时间的隔离以后,再复查一下,但是还值得警惕。

钟南山也强调,这种情况是少数情况,但不是“个例”。同时,尤其在湖北地区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他提到一点,“我们一旦要说又把政策改变,把这个指标再改一改,一定要肛拭子完全阴性,很多病人就积压了、病房就周转不了。我们还是要密切观察,对这些(病人)有个分级的管理。”

徐海波、李一荣等人在论文中对1月1日至2月15日期间曾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4名患者进行了研究。4名患者均为医务工作者,都是在医院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2例为男性,年龄在30至36岁之间。

临床症状上来看,其中3例患者在发病时出现发热、咳嗽,或两种症状同时出现。1例患者最初无症状,但由于有病毒暴露史而进行了薄层CT检查。所有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CT影像显示毛玻璃阴影或混合毛玻璃阴影合并肺实变。疾病的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

住院期间,4名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每12小时口服75毫克奥司他韦)。其中3例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异常均得到解决。第4例患者的CT图像显示为毛玻璃样阴影。

出院之前,4例患者连续2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从症状出现到恢复的时间从12天到32天不等。

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或结束隔离需满足的标准包括:第一,持续超过3天体温正常;第二,呼吸道症状解决;第三,胸部CT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显著改善;第四,连续2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间隔至少1天。

上述4名患者出院后,医疗团队要求患者在家中继续隔离5天。5-13天后再次RT-PCR检测,但结果均为阳性。

所有患者在接下来的4-5天内又重复进行了3次RT-PCR检测,结果仍然均为阳性。更换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再次RT-PCR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结果也均为阳性。

不过,经临床医师检查,这些患者仍无症状,胸部CT表现与既往无明显变化。他们没有报告与任何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同时也没有家庭成员感染。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4例符合出院或隔离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5-13天后RT-PCR检测结果阳性。这些发现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康复患者仍然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虽然没有家庭成员感染,但这项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是医务人员,在家庭隔离期间进行了特别护理。

研究团队提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出院、解除隔离和患者后续管理的标准。”

他们同时提到,这项研究仅限于少数轻度或中度感染的患者,对于非医护人员及出院或解除隔离后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对较大人群的纵向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该病的预后。

对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再次检测到阳性的问题,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此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理论上存在再感染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极有可能是患者体内存留有病毒,出院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检测出来。”

2月28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了“转阳”问题。她提到,部分省报告治愈出院患者,在复诊过程中发现有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通过监测发现,这部分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再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时又转为阴性。

她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病毒,它的致病机理、疾病的全貌和病程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出院患者的管理,现在我们要求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同时在实施14天医学观察当中加强跟踪随访、健康监测和健康指导,同时我们组织专家对这种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程进一步加深认识。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