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线上线下超20万志愿者在行动,“雷锋精神”传递上海温度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邹娟 陈斯斯 韩晓蓉
2020-03-05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3月5日是第五十七个学雷锋纪念日。
与往年的纪念日不同,上海的志愿者在这一天之前早已遍布各个角落。

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来自不同地区,从事着不同职业,面对疫情,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走上一线,为城市的正常运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文明办获悉,截至3月3日12时,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678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206907人,累计服务8376109.5小时,人均服务40.48小时。

除了线下的热心行动,今年,在线上开通便民服务、与援鄂医疗队员子女“云结对”,也成为了践行“雷锋精神”的新方式。

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家答疑解惑

新冠肺炎疫情使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不少影响,公共服务类事项办理流程和政策有何变化,大家尤为关心,疫情期间招聘会还办吗?年轻人找工作怎么办?上海积分、落户如何操作?社保缴费可以享受哪些减免?公积金提取流程有何变动?利率多少?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将一一在线解答,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家答疑解惑。

为践行雷锋精神,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线上开通便民服务,成为了上海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新举措。

活动海报
3月5日,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以“浦东南码头”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开展线上便民咨询服务,共为市民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支持、人才落户、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长护险申办流程、公积金政策、心理疏导等11个大类的37个咨询服务项目。

而市人保局等单位在疫情期间通过在线倾听民声,了解市民关注的焦点,以“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形式架起与市民沟通的桥梁,疏“堵点”,解“痛点”,画好抗击疫情与弘扬雷锋精神的同心圆。

骨干教师和援鄂医疗队员子女“云结对”

特殊时期,老师们也化身成为志愿者。

在学雷锋日前一天的3月4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区有七份特别的“结对承诺书”正式签署:普陀区六所学校派出骨干教师与全区七名援鄂医疗队员子女进行首批“云结对”,“一人一策”提供个性化关爱服务。

结对的老师和学生正在在线视频交流。受访者 供图

“妈妈,为什么偏偏是你去?”“大家同为中国人,岂能见死不救?”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学校五年级小学生王玮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他的妈妈杜丽平是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外科一名专科护士,1月27日她成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至今仍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疫情一线。在信中,小玮豪提到了对妈妈的担心和思念,也提到了对战胜疫情的信心。由于一线工作很忙碌,尽管他很想念妈妈,每次电话和视频都是长话短说,尽量不去打扰她。

得知小玮豪妈妈奔赴武汉之后,万里城实验的老师们就组团成为“多元妈妈”——班主任殷勤是生活指导“妈妈”,通过视频家访关心小玮豪的学习生活情况,协同各学科老师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需求;学校信息处主任孟成燕则是技术指导“妈妈”,为他解决各类学习平台的技术问题。

不光是小玮豪,普陀区另外6名援鄂医疗队成员的孩子也收到了学校的“个性化”呵护。朝春小学三4班张慕易和一7班张慕和是一对姐妹,她们的爸爸张亮在2月21日下午,接到市疾控中心紧急任务,要求立即驰援武汉。学校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建立了从校长、教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层面的援助鄂人员子女临时群。两个孩子的班主任及时联系了她们的妈妈,送去问候。

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吴凌昱表示,在学雷锋日前启动这项志愿服务,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传承雷锋精神。

清一色的“娘子军”在道口守卫

事实上,在疫情发展初期,志愿者的身影就活跃在各条“战线”上。

李澹悦是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妇联主席,1月31日,得知G15朱桥道口招募志愿者后,她第一时间报名,走上前线,协助检疫工作。

她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李澹悦曾奉命参加过抗击非典医疗队,当时进入了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因为有过医护经验,她成为了团队负责人。

据她介绍,这支志愿者团队是一支清一色的“娘子军”,8人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7岁,除李澹悦之外,大家都是来自新成路街道基层单位,没有任何医护经验的女党员。

李澹悦在道口给通行人员做体温检测。嘉定区 供图

为了让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方法。根据区里发的工作提示,李澹悦制定一个简洁版本,包括个人必备的防护物品和穿戴方式,也有“上岗前一天提早休息,2小时内不要喝水”“多吃高热量食物”“结束任务后要对衣物进行擦拭”等提示。

李澹悦和她的志愿者团队。

G15朱桥道口比较窄,她们只能站在立闸机的石墩上,每到一辆车,就跳下来做体测,再回到石墩上,让车辆通行。6个小时里,志愿者们就这样上上下下来回几百趟。

“保障车队”免费服务发热门诊医院工作者

在上海,还有一支“医护保障车队”,为上海公布的发热门诊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服务。

这支车队由滴滴公司1月28日在上海组建。赵保纯和郭新洁都是第一批加入“医护保障车队”的志愿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退役军人。

2月28日,恰是他们主动请缨加入保障车队的满月日。下午两点,赵保纯在滴滴保障车队杨南路点对自己的车进行清洁和消毒,并补充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他马上就要准备驱车,前往自己近日一直驻扎的东方医院南院附近等待派单。他表示,现在很多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是实行的两班倒的作息时间,所以医务人员下班用车高峰一般就是在下午的四五点和早上的七八点。

赵保纯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徐汇区文明办 供图

赵保纯每天上午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8点结束,每天的接单量大概在7-8单。相较于以往平均20单的量,减了不少。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接的第一单,当车上年轻的医务人员发现手机需要支付的滴滴账单为0元时抑制不住的惊喜,连说自己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福利。

赵保纯表示,当时他就觉得自己应该多接点单,多送几个医务人员,“看到他们那么高兴,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医院为残障人士搭建“绿色通道”

而在目前压力较大的医疗机构,市民同样可以看到各项志愿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3月5日期间,上海市级医疗机构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共计104项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为进一步满足特殊患者的就医需求,部分医院针对特殊人群,专门开设了个性化医疗服务,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设的接力式陪伴服务,由医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无家属陪伴的聋人、视障人士和肢残人士等,陪伴就诊全过程。

市北医院手语门诊。医院供图

市北医院开设的手语门诊,不仅安排了专业手语翻译辅助患者就诊,还专门配备了4名经过手语培训的助医志愿者和医务志愿者,全程陪同患者从排队挂号到辅助检查、取报告、付费、拿药等环节。医院还通过手机APP在线预约、设立聋人病人等候专区、制作手语门诊的标识、易拉宝等,为病人提供就医便利。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同声传译”爱心助聋门诊,每周为10名聋人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就诊服务,并配备手语志愿者及医务志愿者陪同就诊。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手语门诊。医院供图

为了满足视障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作为全国首家助盲医疗平台,徐汇区中心医院组织动员助盲志愿者团队回归医院开展服务。目前,医院助盲门诊志愿者们时刻待命为有需要的视障人士提供高效、优质的陪同就诊服务,确保视障人士的就诊绿色通道始终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