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之下,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怎样做才好

张雯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钟景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20-03-07 15: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一刀切”式地推行直播式在线教育放大了本就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图为3月4日,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大墙村村委会办公室,两名家中缺乏相关设备的留守儿童在志愿者帮助下上网课。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2020年初,我国遭遇新冠病毒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有效抵抗疫情,教育部做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决定。

2月6日,教育部颁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教育信息化如何指导线上教学做出了具体任务要求。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一份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安排。

但自2月17日各地中小学线上教育开展以来,各类问题涌现,农村地区更是成为抗疫当下中小学线上教育的最短之版,硬件设施跟不上、学习环境不佳之类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甚至出现贫困家庭子女因无法在家上网课而吞药自杀的惨剧。

截至2017年,我国仍有近3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于农村地区中小学,总数达到3400万人以上。面对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地区的在线教育,提升疫情之下的农村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十分重要的政策议题。

一、在线教育的弊端

教育部在2月6日发布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校应根据行政区域内和本校教学条件,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教育部党组在2月28日发布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不能搞“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都制作直播课,所有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但从现状看,各地教育部门都有偏颇,举国上下仍然轰轰烈烈地开展网络直播课程,农村也不例外。

直播式在线教育是武断且城市化的。这是那些互联网本就发达、民众基础好的城市中小学的理所当然,但却不是广袤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理所当然。轰轰烈烈的在线直播课程不断将农村师生卷入学习的危机中。这些危机涉及学生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习困难的学生

对广大农村地区学生而言, 硬件设施是制约他们参与直播式在线教育的首要因素。

农村大多地处偏远,人口稀疏。尽管这些年我国加强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缺乏资金,各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容量仍然比较小,局部偏远山区的移动通讯设施覆盖面有限。因此,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在集中使用手机或互联网讯号时容易出现拥堵、卡顿等问题,直播课程中的信息受此影响不能通畅传递,教学效果不佳。

新闻报道显示,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不得不翻山越岭追随信号而学,在高寒地区,他们只能在天寒地冻中坚守;在丛林深处,只能在虫蚁聚集处学习。而中小学课程大多是全天式的,严苛的环境都加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

其次,消极学习,知识难以被吸收。

客观条件影响着知识传递通道的“顺畅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面对面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在固定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往往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而增加学生吸收知识的可能。但在直播式在线教育条件下,受硬件条件和客观学习环境的双重约束,教师的讲授不能为学生通畅汲取,教师也不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并适当调整。结果是,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直播式在线课程沦为应付式学习。

有农村教师曾向笔者感叹,他们的学生其实很难坐在电脑前完整听完课,很多学生利用百度搜索等互联网平台完成作业,提交作业的重复率、抄袭率都比较高。教学内容能不能习得,完全是学生自己的“良心活”。

而且,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难以被家长们察觉并干预。这主要是因为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的能力有限,即使是常态下都难以指导子女有效学习,在非常态时期更难发挥作用。因此,直播式在线教育就沦为形式,老师上过了就算,至于学不学,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疲于应付的教师

不仅学生们面临着学习的困境,在另一端的老师也同样陷入困境。

首先是备课难题。

要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播”,教师们需要闯过的第一关是备课关。直播式在线教育的逻辑与面对面教育截然不同,其课程的设计、PPT的制作都需要相应调整,但这却不是一项那么容易的工作。

有农村教师向笔者反映,在线教育的备课时长是线下教育的数倍,十分钟课程需要教师花费数小时的精力去准备。此外,现有中小学常用的互联网平台如“希沃”和“阳光课堂”往往各有优缺,平台与平台之间互不兼容,因此教师们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了解不同的平台,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好直觉磨合出适合直播教学的方案。但这些方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

在存在大批优质微课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提倡所有老师皆备课,所有老师皆直播,仍然值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深思。

其次是繁重的事务性工作。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意识到直播式在线教育的弊端,试图通过强化监督,加强对教师线上授课实效性的考核来解决前述问题。但这又将农村教师置于更麻烦的困境中:实施在线直播占据了他们全部的生活,老师们备课之余还需花费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们在线互动,实时答疑;为留下工作痕迹,还需完成各类事务性工作,填写无休止的表格。

一番折腾之后,农村教师们精疲力竭,结果是,在线直播沦为应付,教师们没有闲暇并无力思考怎样教才好。

二、农村在线教育应该注重什么?

“停课不停学”的初衷,是减少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最大限度的维护学生的利益,保障教育优质公平。但“一刀切”式地推行直播式在线教育,反而放大了本就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影响农村学生学习的成效。我们不能忽视农村教育面临环境制约,不能忽视农村学生学习的现实条件。在这一前提下讨论疫情之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值得回答的问题是,在考虑约束的前提下,怎样做才好。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教授在《直播还是不直播?这是个好问题》一文中呼吁,提升在线教育效能需秉持“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原则。

其中,成效为道,要求在线教育必须考虑当前环境的制约,把有限条件下的教学效能最大化作为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依据。数据为器,强调教师必须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搜集学生学习相关的数据,并根据大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交互为体,则要求教师们在异地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师生间的事实互动,这种互动未必一定要以直播的形式展开,在直播受制约的情况下,利用在线的互动群组实时答疑就显得更为重要。直播为用,意味着直播只是传递知识,保障教学的手段可选用手段之一,不需要为了直播牺牲教学的实效性,而是根据教学的实效性调整直播的内容、方法和路径。

笔者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部拟定的在线教育政策框架,承认现阶段在农村实施直播式在线教育面临巨大的环境制约,同时最大化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和组织架构,脚踏实地地为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提供解决方案。

三、应对之策

提升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成效,可从资源、路径、实施方式和重点关注四方面入手。

(一)注重省级统筹,盘活农村在线教育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发展状况不一。提升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成效尤其需要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作用。具体做法有三:

第一,由省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来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展开教学。第二,在省域范围内组织挑选各学段、各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录制标准课程,作为教师直播教学的辅助材料。第三,在省级层面积极主动整合资源,梳理对接国家相关课程平台的已有课程资源、本省现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目录清单发放,供老师们选择使用。

(二)强调地方指导,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在省级相关部门提供、整理资源的基础上,要注重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参指导作用,建立提升本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路径机制。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发挥地市及县级教育教研室的引领作用。本地情况只有本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最为了解,应建立线上互动群组,实现教研员和农村教师的实时交互,解决农村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第二,发挥地市及县级电化教育馆的指导作用,通过此类机构及时解决农村在线教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提升农村在线教育的实效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及时整理区域内的反馈信息,提升相关技术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狠抓教学实效,调整农村在线教育模式

疫情之下,成效是评价农村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唯一标准。以此为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现状,酌情调整直播式在线教育的授课模式,包括:

第一,减轻教师备课压力,允许教师适当利用已有课程资源。我国是全球线上课程第一大国,长期以来储备了诸多覆盖中小学各学段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应鼓励农村教师充分利用此类资源,减轻备课压力。第二,调整直播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对有优质资源的课程,可采用播放优质微课与教师在线直播结合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第三,丰富课程形式,重视实时监督。减轻农村教师直播备课压力的同时,应鼓励设置相应的答疑课程,狠抓课后监督,注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减少作业抄袭等各类不良现象发生概率。

(四)侧重弱势群体,实施精准帮扶

当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群体不具备参与在线教育的设备环境,或因家庭结构等多重原因缺乏父母的约束和管理。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在线教育,要尤为注重对此类群体的帮扶。

首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要注重提供物质帮助,相关部门需着重帮忙解决他们接受在线教育的设备问题,减轻甚至免除相关开支。第二,对实在没有条件接收网课的偏远山区学生,要协调鼓励村级政府与学校为学生提供帮助,允许他们通过下载相关课程等方式展开学习,同时注重教师对此类学生及时的引领和帮扶。第三,对部分学习困难,缺乏父母陪伴的学生,要作为在线教育成效考核的重点关注对象,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提倡教师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的学习成效。

    责任编辑:李旭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