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蜀中人物】杨鸿 ‖ 文坛怪杰朱青长

2020-03-12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朱青长(1861—1947),名策勋,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县人。朱青长年少熟读四书五经,旁及诗词古文。偶有所作,斐然成章。18岁后,觉得诗文小艺不足以载大道,遂研读子、史及诸家学术思想,打算创立一种阐述人生哲理及国家治乱本源的学说。由是闭门谢客,锐心苦思,写成论文24篇,名曰《鸿辩》,抒发前人之所未发表的思想,朋辈纷纷借阅传抄,以致原稿亡佚。朱青长为增加自己的阅历,补充完善已有思想,便外出游学,游走祖国名山大川。“烟栖雨泊,积南北之往返十年”。

朱青长(资料图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朱青长参加省试,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居成都,与文人学士谈古论今,争辩理论。把原作《鸿辩》的构思设想,加以完善补充,写成《博演》,称之为“治乱学说”。并与其门人弟子组成“东华学社”,称为东华学派,亦称治乱学派。

朱青长游走大半个中国,接触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看到清政府内政腐败,丧权辱国,知道大清江山“山雨欲来风满楼”,支持其子朱山加入同盟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革命成功后,朱山出任江安县首任知事,1912年,被投靠袁世凯的四川都督胡景伊杀害。朱青长痛子情切,亲赴北京告状。时王壬秋任国史馆总裁,特邀朱青长为国史馆顾问。其后,朱青长见袁世凯复辟帝制,愤而辞职,又四处游历,继续其“治乱学说”研究、创作。

朱青长书(资料图片)

护国战争胜利后,护国军旅长朱德驻守泸州。同僚南溪人孙炳文,曾师事朱青长,向朱德推荐其才。朱德派孙炳文赴江安,恭请朱青长去泸州“来学堂”讲学授诗,护国军师长赵又新及以下官员,均到堂听讲。朱德又召集当地名流,在“东华诗社”,与朱青长相互吟诗论道。1922 年,朱德祖母潘老夫人病逝,朱青长为老夫人撰写《朱太夫人墓表》,刻石立于仪陇朱氏故里。同年三月,朱德为追求革命,辞职离开泸州,朱青长手书一对联赠送朱德:“硬着肩头担过去,放开心胆做些来。”贴在金花桥朱德寓所门上,并在此门前与朱德合影留念。

1922 年秋,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文辉进驻叙府(今宜宾市),委任朱青长为长宁县县长。不久去职,到旅指挥部任顾问官,刘以师礼相待。其后刘文辉出任二十四军军长及四川省主席期间,将成都小关庙街富德里“韵庐”赠给朱青长作住宅,聘他任三军联合办事处顾问;并出资印刷发行朱青长的《东华学派全书》。朱青长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始构思此书,至1921年完稿,1925年才定稿石印出版,可见其著书立说之严谨和博学。计有《博演》《天授录》《新世界救亡书》《东华白话》《厌兵符》《同文大典》《道德经两注》(文言注,亦称《来学堂老子读本》;白话注,亦称《全球太平世教科书》)、《庄子解》等 9种,数 10 卷,60 余万字。“其书大旨,以死生完人,以治乱完国,以合死生治乱完学,以传治乱学完教。”实是以老子、庄子的“无为”为本,以孔孟的“仁义”“礼教”为用,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名家的“名与实”、法家的“法治”等思想精华阐发原义,更结合当时的时势人事,予以评述。自认为“搜罗陈迹,扬帆性海”“得天人之秘,明死生治乱之道”。福州郑守堪评其作品:“电目雷胆,裁判古今,犁然不液丝毫,此殆所谓有天眼人欤!”敬佩朱青长的渊博敏悟之才气,称他为“朱大圣人”。因时代及学识所限,其书精华与糟粕并存。

朱青长为人孤傲自赏,不随俗流,往往语出惊人。其书法似硬弩枯藤,摇曳生姿,而又遒劲刚健,自成一体。人谓其书学郑板桥,他却勃然大怒:“是郑板桥像我,我岂会学郑板桥?”

游历乐山大佛寺,见苏东坡读书楼有清四川学政何绍基(湖南道州人)题有一联:“江上此台高,自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幸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朱青长怒其出言不逊,藐视川人,遂愤笔题一联:“杰阁瞰双津,锁领源头,略放余波衍江汉;文才雄百代,扫空今古,长留风月管岷峨。”与何之联意针锋相对,川人见者称快。

朱青长书(资料图片)

朱青长尤擅诗词,有李白诗风。 兴之所至,如天马行空,驰骋万里。 自称“诗王词帝”。 《四川近百年诗话》中称“江安朱还斋 (青长)自称诗王词帝,非僭妄也,盖其所为诗词皆至性至情之作。 诗词本以性情为主,阅世浅,性情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喜怒哀乐皆其主观心境,无所做作也。 海宁王静安(王国维)之所称为主观诗人者,还斋(青长)是也。 ”当代学者柳翼谋(诒征)、余沙园(舒)等也极为推崇朱的才学。 朱青长所作诗词已集印有《北来词稿》《申江南行诗稿》。 生平所作诗词甚夥,可惜他自己不注重收集保存,散佚颇多。

1927 年,朱青长在成都高等师范中文系讲授宋词。 从此长住成都讲学著书。 除《东华学派全书》外,尚有《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杂述》等著作。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重庆,指令四川省政府举荐文学耆宿。 四川省政府列报向楚、林山腴、朱青长等人以应。 教育部长陈立夫拟聘朱青长为教育部教授,朱推辞不愿就聘。

1947年,朱青长在成都“韵庐”病逝,终年86岁。 《大公报》以《文坛怪杰朱青长先生千古》为题,发布新闻。 其弟子四川大学教授陈文光发起追悼,为其治丧。 在川名人及其门人弟子都题诗题联致悼。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向楚挽诗云: “生成文苑鲁朱家,老树权丫发古花。 冷眼平居耽故国,铁肩努力造东华。 诗王词帝干天忌,渊默雷声息众哗。 推绝秣陵书一纸,忍禁寂寞问侯芭。 ”蜀中才女黄稚荃挽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当代朱公叔,非时叹凤兮。 天人通一贯,物论本双齐。 有子逢黄祖,无家毁仲尼。 著书三万卷,终老不栖栖。 ”陈文光有一挽联云: “承教整三年,何幸仰词帝诗王,金山玉海; 别公才十日,竟成了千秋万古,天上人间。 ”由此可见,在文、史、学界对文坛怪杰朱青长的评价之高,令我辈文人敬仰。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总第22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鸿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朱青长(1861—1947),名策勋,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县人。朱青长年少熟读四书五经,旁及诗词古文。偶有所作,斐然成章。18岁后,觉得诗文小艺不足以载大道,遂研读子、史及诸家学术思想,打算创立一种阐述人生哲理及国家治乱本源的学说。由是闭门谢客,锐心苦思,写成论文24篇,名曰《鸿辩》,抒发前人之所未发表的思想,朋辈纷纷借阅传抄,以致原稿亡佚。朱青长为增加自己的阅历,补充完善已有思想,便外出游学,游走祖国名山大川。“烟栖雨泊,积南北之往返十年”。

朱青长(资料图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朱青长参加省试,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居成都,与文人学士谈古论今,争辩理论。把原作《鸿辩》的构思设想,加以完善补充,写成《博演》,称之为“治乱学说”。并与其门人弟子组成“东华学社”,称为东华学派,亦称治乱学派。

朱青长游走大半个中国,接触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看到清政府内政腐败,丧权辱国,知道大清江山“山雨欲来风满楼”,支持其子朱山加入同盟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革命成功后,朱山出任江安县首任知事,1912年,被投靠袁世凯的四川都督胡景伊杀害。朱青长痛子情切,亲赴北京告状。时王壬秋任国史馆总裁,特邀朱青长为国史馆顾问。其后,朱青长见袁世凯复辟帝制,愤而辞职,又四处游历,继续其“治乱学说”研究、创作。

朱青长书(资料图片)

护国战争胜利后,护国军旅长朱德驻守泸州。同僚南溪人孙炳文,曾师事朱青长,向朱德推荐其才。朱德派孙炳文赴江安,恭请朱青长去泸州“来学堂”讲学授诗,护国军师长赵又新及以下官员,均到堂听讲。朱德又召集当地名流,在“东华诗社”,与朱青长相互吟诗论道。1922 年,朱德祖母潘老夫人病逝,朱青长为老夫人撰写《朱太夫人墓表》,刻石立于仪陇朱氏故里。同年三月,朱德为追求革命,辞职离开泸州,朱青长手书一对联赠送朱德:“硬着肩头担过去,放开心胆做些来。”贴在金花桥朱德寓所门上,并在此门前与朱德合影留念。

1922 年秋,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文辉进驻叙府(今宜宾市),委任朱青长为长宁县县长。不久去职,到旅指挥部任顾问官,刘以师礼相待。其后刘文辉出任二十四军军长及四川省主席期间,将成都小关庙街富德里“韵庐”赠给朱青长作住宅,聘他任三军联合办事处顾问;并出资印刷发行朱青长的《东华学派全书》。朱青长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始构思此书,至1921年完稿,1925年才定稿石印出版,可见其著书立说之严谨和博学。计有《博演》《天授录》《新世界救亡书》《东华白话》《厌兵符》《同文大典》《道德经两注》(文言注,亦称《来学堂老子读本》;白话注,亦称《全球太平世教科书》)、《庄子解》等 9种,数 10 卷,60 余万字。“其书大旨,以死生完人,以治乱完国,以合死生治乱完学,以传治乱学完教。”实是以老子、庄子的“无为”为本,以孔孟的“仁义”“礼教”为用,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名家的“名与实”、法家的“法治”等思想精华阐发原义,更结合当时的时势人事,予以评述。自认为“搜罗陈迹,扬帆性海”“得天人之秘,明死生治乱之道”。福州郑守堪评其作品:“电目雷胆,裁判古今,犁然不液丝毫,此殆所谓有天眼人欤!”敬佩朱青长的渊博敏悟之才气,称他为“朱大圣人”。因时代及学识所限,其书精华与糟粕并存。

朱青长为人孤傲自赏,不随俗流,往往语出惊人。其书法似硬弩枯藤,摇曳生姿,而又遒劲刚健,自成一体。人谓其书学郑板桥,他却勃然大怒:“是郑板桥像我,我岂会学郑板桥?”

游历乐山大佛寺,见苏东坡读书楼有清四川学政何绍基(湖南道州人)题有一联:“江上此台高,自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幸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朱青长怒其出言不逊,藐视川人,遂愤笔题一联:“杰阁瞰双津,锁领源头,略放余波衍江汉;文才雄百代,扫空今古,长留风月管岷峨。”与何之联意针锋相对,川人见者称快。

朱青长书(资料图片)

朱青长尤擅诗词,有李白诗风。 兴之所至,如天马行空,驰骋万里。 自称“诗王词帝”。 《四川近百年诗话》中称“江安朱还斋 (青长)自称诗王词帝,非僭妄也,盖其所为诗词皆至性至情之作。 诗词本以性情为主,阅世浅,性情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喜怒哀乐皆其主观心境,无所做作也。 海宁王静安(王国维)之所称为主观诗人者,还斋(青长)是也。 ”当代学者柳翼谋(诒征)、余沙园(舒)等也极为推崇朱的才学。 朱青长所作诗词已集印有《北来词稿》《申江南行诗稿》。 生平所作诗词甚夥,可惜他自己不注重收集保存,散佚颇多。

1927 年,朱青长在成都高等师范中文系讲授宋词。 从此长住成都讲学著书。 除《东华学派全书》外,尚有《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杂述》等著作。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重庆,指令四川省政府举荐文学耆宿。 四川省政府列报向楚、林山腴、朱青长等人以应。 教育部长陈立夫拟聘朱青长为教育部教授,朱推辞不愿就聘。

1947年,朱青长在成都“韵庐”病逝,终年86岁。 《大公报》以《文坛怪杰朱青长先生千古》为题,发布新闻。 其弟子四川大学教授陈文光发起追悼,为其治丧。 在川名人及其门人弟子都题诗题联致悼。 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向楚挽诗云: “生成文苑鲁朱家,老树权丫发古花。 冷眼平居耽故国,铁肩努力造东华。 诗王词帝干天忌,渊默雷声息众哗。 推绝秣陵书一纸,忍禁寂寞问侯芭。 ”蜀中才女黄稚荃挽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当代朱公叔,非时叹凤兮。 天人通一贯,物论本双齐。 有子逢黄祖,无家毁仲尼。 著书三万卷,终老不栖栖。 ”陈文光有一挽联云: “承教整三年,何幸仰词帝诗王,金山玉海; 别公才十日,竟成了千秋万古,天上人间。 ”由此可见,在文、史、学界对文坛怪杰朱青长的评价之高,令我辈文人敬仰。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总第22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