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人民大学副校长:促进消费,应短期手段与长期政策相组合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20-03-19 16:58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针对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尤其是消费方面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促进消费应注重短期刺激手段与中长期促进政策相结合。

刘元春认为,消费券是短期能够起效的拉动消费的手段,地方政府可借鉴参考。但从中长期来看,促进中国消费格局改善的关键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消费占比。

刘元春表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首先应明确的是消费指标的边际变化是有限的,未见得实施短期刺激政策后就能立竿见影起效。长期来看,多年来中国居民消费占比不高、政府消费占比偏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要使中国消费有质的变化,必须着眼中长期,出台配套政策。

但是,刘元春同时强调,短期消费刺激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促消费是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信心的重要举措。

他认为,对消费的短期刺激可以通过增加收入补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弥补中低收入阶层在此次疫情中所受损失,稳定该部分群体的消费。

“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疫情冲击下,一些低收入阶层两个月收入减少甚至几乎没有收入,受到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我们通过促消费来弥补这些群体的收入损失和消费收缩是很重要的。”刘元春说。

此外,短期方面,刘元春认为还可以顺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线上消费等一些新型智能消费快速成长,以及投资与疫情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基建升级。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刘元春表示,除了短期刺激,中长期来讲更重要的促消费关键还是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的比重。“目前中国居民消费占整体消费比例太低,我们如果不能使居民消费占比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消费在未来长远的空间释放是很难的。”他说。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CEIC宏观数据库,2018年中国私人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38.7%,而日本2019年12月私人消费占比为54.4%,美国2019年12月私人消费占比则为69.1%。

刘元春分析称,要想居民消费有所提升,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要大幅上升。这是一个老话题,可以从强化再分配机制、调整劳资关系五险一金、健全社保体系、增加财产性收入等多方面入手让居民收入增加,能消费、敢消费。

23部门最新出台的19条政策就提出,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发行额度。刘元春说,“要想办法让居民的大量财产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很好地转动起来,这很重要。”

    责任编辑:李跃群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