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马蔚华:中国企业应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2020-04-02 07:31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我们第一批应急物资已经送到意大利了。”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近日,由“中意慈善论坛”发起机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公益学院与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To China Hub)共同发起的“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已为意大利捐赠了首批应急防护物资。

马蔚华参加国际公益学院毕业典礼。

身为“中意慈善论坛”联合荣誉主席,马蔚华在这次联合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不久,意大利疫情形势严峻,意大利前总理、“中意慈善论坛”联合荣誉主席罗马诺·普罗迪给国际公益学院发来求援信,期待中国慈善家给予必要支持。

收到这封信后,马蔚华及时行动,充分利用自身在中国企业和慈善界的号召力。

马蔚华介绍,3月12日,他与马云进行了电话沟通,马云当即表示向意大利捐赠100万只口罩。3月18日,马云公益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的50万只口罩以及检测试剂盒等首批防疫物资运抵罗马,并与意大利红十字会国家紧急中心完成了交接。

此外,马蔚华还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和深圳市深商联合会等企业家组织发出倡议,希望积极支援意大利的抗疫行动。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守望相助、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马蔚华说,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应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民间交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马蔚华

共抗疫情将加深两国人民友谊

澎湃新闻:当前全球疫情肆虐,请问你为何将第一个跨国重点捐助地点选在意大利?请问有什么渊源吗?

马蔚华:我和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也就是中意慈善论坛的联合荣誉主席关系很好,我曾到他意大利的家中做客,共同讨论如何推动中国和意大利在慈善项目上的合作。谁也没想到见面不久,全球发生疫情了,先是中国,后来就是意大利,意大利还成了欧洲的重灾区。在意大利疫情暴发之初,我给普罗迪专程发去慰问,他最早希望我能帮助意大利联系生产防护物资的中国工厂,因为意大利已买不到防护物资了,我立即联系国内厂商,找了马云、郭广昌,还找了中国企业家协会、深商会和壹基金等多个企业和公益组织,他们很快就和意大利政府采购部门对接了。

澎湃新闻:去年3月,中意两国共同设立“中意慈善论坛”,这次抗疫联合行动中,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马蔚华:我们也没想到“中意慈善论坛”这么快发挥作用,它是中意两国人民在公益领域合作很重要平台。这一次联合行动,中意慈善论坛的两个中国发起方国际公益学院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积极联系学员和合作伙伴,组织募集资金和抗疫物资,中意慈善论坛的意大利发起方积极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联系,保障资源的运输和在意大利落地。事实上,中国和意大利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也很多。从个人角度,我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时,曾接待了意大利前总统卡洛·阿泽利奥·钱皮(Carlo Azeglio Ciampi),他那时还是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

我在招商银行时,多次去意大利访问和交流,包括我后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担任理事长时,也曾多次带领中国企业家访问意大利,跟当地企业组织有很多交流。2017年2月,时任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还授予我“意大利之星指挥官勋章”,表彰我在中意交流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去年11月,我在佛罗伦萨获得了圣马力诺盾卓越贡献奖。去年,我们在意大利举行了一次高峰论坛,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也参加了,我们双方都认为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企业和公益界应该多交往。

澎湃新闻:这次在中意民间发起的“支援意大利抗疫联合行动”中,中国企业捐赠踊跃,你认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力是什么?

马蔚华:我想有几个原因:第一,意大利是欧洲最严重的疫区,每天都告急,死亡率也比较高,让我们中国人联想起了最早暴发疫情的武汉,勾起了大家的同理心。第二,意大利和中国交往渊源也很深,上个世纪80年代,意大利援助中国成立急救中心;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地震时,意大利是第一个派出医疗专家和物资来援助的国家;去年意大利也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这些都充分说明两国关系一直很友好。今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我相信这次抗击疫情的合作,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澎湃新闻:你认为意大利当前最急需的援助是什么?

马蔚华: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物资,第二中国防控疫情的经验。无论在严格封锁,还是应收尽收,应控尽控,包括人民战争、总体战和狙击战,特别是国家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和精准施策总方针,这些经验对于意大利都有帮助。目前中国已向意大利派出三支医疗队,他们也将会对意大利疫情防控发挥很大作用。

澎湃新闻:当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物资捐赠时,你认为如何直接有效到达受捐赠地方,对此你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呢?

马蔚华:我认为中国公益组织最好跟所在国家的政府合作,因为国际捐赠可能涉及到海关和物流,仅凭民间难以实现,这次我们也是通过意大利驻华大使出面协调,所以很顺畅。我想中国民间机构如想捐赠物资到其它国家,最好和政府合作,否则你的东西可能到不了,只有政府才能实现国家之间外交、航空、物流和海关层面的畅通无阻。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政府层面已向8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你认为中国企业家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马蔚华: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企业家身上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最初在国内暴发疫情时,中国企业家首先响应中央支援武汉号召,捐款捐物,很感人。我们很多企业家不仅是捐赠物资,还捐献关爱,包括凭借科学技术和智慧为防疫提供解决方案,很有意义。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捐助,你认为此举能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吗?

马蔚华:我认为应该是很好的机会,为什么?首先中国在世界危难时及时支援,树立良好形象,无论是谁,只要在困难时给予帮助,通常会念你的好。通过对海外的捐助,中国企业也可以借此建立全球化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次在中国防控疫情过程中,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发挥了很好作用,得到了全球认同,我认为此次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家政府都会意识到这一点,以前很多国家还排斥5G,我想今后情况就会好多了。

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澎湃新闻:说到科技防控,你认为中国企业在此次高科技应用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马蔚华:我认为企业家的爱不完全是捐赠物资,他们还用了很多科学的方法,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包括对中医药的研究,中国企业家都做了大量工作,这是跟SARS期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比如在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时都实施了5G覆盖,还使用了远程指导、会诊、手术和数据传输,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疫情的宏观掌控。

澎湃新闻:你认为技术给防疫带来哪些深远意义?

马蔚华:对未来如何精准科学防治很有意义,最关键的是在此次防疫过程中,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大家战斗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这更具意义。比如中建三局,10天时间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还比如航空、通信、电网、石油和国药,及时进入到“战备“状态。在生活层面,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菜鸟,乃至于快递小哥,他们都对全民防疫发挥很重要作用。居民自主隔离在家里,大家都能用网上支付去购买生活用品,工作人员能把物品送到家。

澎湃新闻:这套服务体系的确能有效防控疫情扩散,你认为其他国家可以复制吗?

马蔚华:我感觉这套生活服务体系是中国独有的模式,中国企业家在这方面体现得很到位,它不仅能有效防治疫情,还能快速推动复工复产,很快为社会创造财富。

澎湃新闻:说到创造财富,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过影响力投资,这次疫情后,你认为它会成为趋势吗?

马蔚华:结合当前全球公益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推动影响力投资、公益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不是简单捐赠,而是全球面临如何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计划,这是全球企业家、慈善家和公益界共同的任务和目标。现在全球存在贫困、环境和各样不平等问题,仅捐赠是解决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从现在开始树立新发展理念。

澎湃新闻:你所提的影响力投资,究竟是什么呢?

马蔚华:简而言之,就是每一笔投资、每一个经济活动在它开始之初,要注意到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这是影响力投资,而不是先把经济搞上来,造成了大面积污染,最后再用企业利润去捐赠,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去年12月份曾经在意大利一个论坛发表观点,大家将来都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比如说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我说意大利有全球知名的时尚和服装市场,而中国和意大利的企业家完全可以把中国贫困山区的湘绣和苗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意大利的各类时尚产品结合起来,让中国乡村走向国际市场,如此既能解决中国脱贫的问题,又能在全球推动了文化时尚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捐赠,这次发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澎湃新闻:这次疫情是否能推动大家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呢?

马蔚华:这次新冠肺炎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现在地球确实病了,人们还没意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全球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现在全球气侯变暖已经很严重了,今年1月份南极气温超过20度,气侯变暖使冰川和冻土融化,这可能也意味着有沉睡的病毒会浮出水面,通常瘟疫、病毒和气候有一定联系。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