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地推行2.5天假日制,专家:用法治利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

赵丽 邹星宇/法制日报
2020-04-13 08:23
法治中国 >
字号

● 多地推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所采取的特殊策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不是“纸上谈兵”

● 休假天数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增加休假时间供给,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将集中消费转变为分散消费,减轻商家压力,提高游客消费质量

● 要逐渐创造条件,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让人们有更多自由安排和选择假期的意愿,逐渐减少“运动式”休假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5天弹性休假”持续引起公众热议。

4月1日,河北省鼓励2.5天弹性休假登上微博热搜榜。在此之前,江西省、甘肃省陇南市、浙江省等地相继推行2.5天假日制刺激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为了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多地推出2.5天弹性休假的新招。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多地推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所采取的特殊策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不是“纸上谈兵”。对于现阶段无法试行2.5天弹性休假的行业职工,应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用法治利器保护消费者的休息权。同时,要用更细化、可操作性更强的制度,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

多地推行2.5天假日制

目的在于促消费稳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旅游业面临“生死劫”。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如何通过刺激消费实现旅游业快速回血,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又一道考题。

3月以来,江西省、甘肃省陇南市和浙江省三地相继发布通知,鼓励推行2.5天假日制,刺激消费。

最先出手的是江西。3月19日,江西省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提出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优化工作安排,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

无独有偶。甘肃省陇南市印发的《陇南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消费稳增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也提出鼓励休假消费——每周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

3月24日,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三地相继推出2.5天假日制引起舆论热议。“浙江鼓励一周休2.5天”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阅读量高达2.4亿,讨论1.8万。“2.5天假”在72小时影响力峰值达52.23,成为3月26日的微博热词。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休假天数对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增加休假时间供给,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将集中消费转变为分散消费,减轻商家压力,提高游客消费质量。

“推出2.5天假日制,从其本意来看,是为了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同时让劳动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说。

实际上,2.5天假日制算不上新鲜事儿。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随后,10多个省份都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模式。舆论热议不断,一度将其解读为全面普及2.5天假日制的信号。

“虽然2.5天假日制被提及多年,但一直很难落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有可能推动2.5天假日制被真正适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从经济学角度讲,2.5天假期对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肯定是大于两天假期的。而2.5天假期会不会相应减少企业的收入,则要进行具体测算和分析。”

张丽云进一步解释说,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在提升基础设施的效率后,如机械化率提升、5G应用等,原有的同样一份工作完成所需时间确实下降了。对企业来说,长期给予员工0.5天额外的假期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将进入消费驱动型“新时期”,因此增加员工的自主支配时间是大势所趋。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疫情防控期间,2.5天假日制再次被提出,和原来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显然是不一样的。

“现在有一个很现实的当期目标,就是要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因此,把周末作为拉动消费经济的一个突破点,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行为,增加消费支出。”张丽云说。

工作时间能否调剂补回

千万别违反劳动合同法

不过,一连串的问题仍萦绕在不少劳动者的心头:所有人都能休2.5天假吗?工作时间减少了,工资怎么算?

“企业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比如,复工复产率较低的企业推行2.5天假期,对其影响很小,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已经处于高开工率且劳动用工时长和人数都很高的企业来讲,推行2.5天假期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张丽云说。

事实上,2.5天休假的确并非“见者有份”。

江西省的政策就言明“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浙江省的政策也强调支持“有条件的”;甘肃省陇南市政策更是直接指明是“行政事业单位”。显然,2.5天假日制的实行是有条件的。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本次试行2.5天假日制只是在今年二季度的3个月内,时间并不长,所以预计惠及的群体中,起到带头作用的机关事业单位等有望率先受益。”

对此,沈建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休假制度本身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否实施2.5天休假是当事人个人利益判断的结果。

“休假制度安排首先涉及经济判断问题。对国家来说,从尊重市场规律的角度看,除非有重大的社会政策考虑或者保护劳动者基本利益的需求,否则不会轻易通过刚性规则来‘强迫’当事人休假。”沈建峰说。

实际上,国家的强制性的立法始终发挥的是底线功能,底线之上由当事人自主安排。目前我国法律的刚性底线是,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值得注意的是,2.5天休假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长缩短。《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明确指出,我国职工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江西省的政策规定,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甘肃省陇南市的政策也表明,必须在完成工作任务且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实行2.5天休假。

在沈建峰看来,这种补回来的做法在法律上很难实现,因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每天超过8小时就要支付加班费,每天超过8小时而且是不能通过补休免除加班费的。这实际上是推行每周2.5天休假最大的制度障碍。在不能补回来的情况下,2.5天休假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用人单位支出更多的成本,要么劳动者减少收入。

“员工可能会担心,多的0.5天将来还要从带薪年休假或加班时间里面抵押,这是由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明确所造成的。现有的已颁布的地方政府的文件并没有强制性,在这些方面,制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和规定,企业在试用时要非常审慎,否则可能会触犯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张丽云提醒道。

“企业在试用增加0.5天假期时,不能用员工的其他工作时长或带薪年休假去折抵。因为这样做,显然违反了现行的劳动合同法。不过,可以适当根据企业的情况作出规定,比如2.5天假日制的使用时长等,企业不能随意侵犯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和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张丽云说。

解决带薪休假更为期待

宜减少运动式休假模式

2.5天假日制能否在未来成为“固定假期”,也是公众颇为关心的话题。

在张丽云看来,今后将会有更多企业实行2.5天休假。不过,只有随着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假期延长弹性化才会成为长期有保障的制度。

沈建峰认为,休假制度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完善休假制度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5天休假有利于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同时让劳动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但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负担或者导致劳动者工资降低,因此并非所有劳动者和企业都愿意实施2.5天休假。”沈建峰说。

此外,沈建峰分析称,我国传统的奋斗文化也会影响休假制度的实施。“休假制度的发展一定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是社会经济有了充分的发展。实际上,我国的周休日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从1.5天休假到2天休假的变化,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沈建峰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推动2.5天假日制,还是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普惠式强行推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并不合适,应通过倡导性的政策以及集体协商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方式来实施。由各地、各企业、各个劳动关系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施上述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与推广2.5天假日制相比,彻底解决带薪休假问题其实更被公众所期待。

就职于北京市一家私企的张先生就说,自己目前更希望先实现带薪休假。

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介绍,很多行业8小时工作制都无法保证,一些单位的带薪休假也没办法保证。

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带薪休假落实率只有50%。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到2020年,要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

“从目前来看,休假领域最需要做的是落实现有的休假制度,包括带薪休假制度、周休日制度和法定节假日制度等。除非有特殊社会政策原因并经客观论证,否则不应不断开发新的假期。”沈建峰说。

在沈建峰看来,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的落实并不充分,关于未休带薪年休假的救济并不充分,大部分地方认为该年休假是福利,通过时效限制了带薪休假请求权的主张,基本导致用人单位赖两年就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和创始人张广瑞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一方面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度关注刺激消费和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回归假期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方式和健康水平的导向;另一方面要逐渐创造条件,落实带薪休假的制度,让人们有更多自由安排和选择假期的意愿,逐渐减少长假期这样的“运动式”休假模式。

(原题为《用法治利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

    责任编辑:张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