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肉牛养殖让乡亲们生活更“牛”气

2020-05-22 02: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点击蓝字关注“兰州发布” ●

肉牛养殖让乡亲们生活更“牛”气

“以前自己种地,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只能饿着。自从到合作社来打工,温饱解决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5月20日上午,在榆中县甘草店镇的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建档立卡户张宏喜边喂牛边告诉记者。

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现代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地排列着,牛舍里散养着肉牛悠闲自在,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张宏喜在合作社里主要负责喂牛,打扫圈舍。他妻子在合作社里做饭,两人吃住都在合作社里,一年有四五万的收入。张宏喜还把自家养的两头牛托管到合作社,“这两头牛每年都能获得合作社的分红呢。”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庆告诉记者,贫困户通过购买肉牛,以入股的方式交由合作社集中托养,合作社向贫困户每年返还不低于10%的利润进行分红,目前已托管托养的贫困户达92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近年来,合作社按照“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母牛还犊”“分散养殖育肥”“集中托管托养”“订单收购饲草”“入股分红”等五种方式,有力的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4年,张国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榆中芳美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饲草。张国庆说,“最初牛场只有600头牛,乡亲们送来的饲草不可能全部收购,乡亲们就在门口排队,我就决定扩建合作社,如今二期工程已经建成,年底肉牛养殖规模可达到2000头以上,成为榆中县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据了解,方美养殖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尝试“三变+特色养殖”发展模式,探索出“5+3+1”的芳美经验,带动全镇发展肉牛规模养殖户32户 488头,带点农户种植饲草玉米6000亩,带动605户农户稳定增收,全镇303户建档立卡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甘草店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316户4942人,去年年底剩余未脱贫62户。甘草镇党委书记魏立荣介绍说,甘草店镇围绕肉牛养殖产业,全镇规模养殖农户达到58家,贫困户养殖达到100余户,同步配套1万亩饲草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全媒体记者 魏宁)

教技术 搞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村民脱“穷根”

永登县柳树镇的忆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致力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吸纳30余名贫困户务工,贫困户年收入户均增加2.5万元。

5月20日,记者走进永登县忆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循环农业于一身的田园综合体,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和无公害果蔬及食用菌的种植。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很多村民正忙着种植香菇。马跟兄是永登县柳树镇山岑村的建档立卡户,在合作社上班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家中有8口人,瘫痪在床的公公需要照顾。以前马跟兄在兰州新区打工,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现在在家门口的合作社上班,收入增加了,还能每天回家照顾家人,尤其是在这里学到了香菇种植技术。马跟兄高兴地说,“我以前在工地做饭,现在在家门口学习香菇种植,还有钱赚,合作社真帮了我大忙。”

为扩大规模,永登县忆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吸纳本地村民入股合作社,2018年10月与牌路村65户村民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共入股资金49万元,贫困户年收益保底分红6%。2019年10月与复兴村32户村民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共入股资金22万元,贫困户年收益保底分红6%。新的发展模式壮大了合作社的经营实力,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李万福是柳树镇黑城村的建档立卡户,以前在兰州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干的也多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李万福不仅学会了香菇种植,还在香菇加工厂学习车间技术。李万福一遍忙着手上的活一边说,“明天就要去天津培训了,作为农民以前想都不敢想,合作社不仅让我们增加收入,更让我们去外地学先进的技术。”

据永登县忆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魏小琴介绍,2019年合作社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收入360万元;生产无公害果蔬、食用菌200吨,年收入280万元,其中给合作社内工作的农户发工资40多万元。全年吸纳贫困户务工32名,贫困户年收入户均增加2.5万元。除了务工收入,农户还有土地分红,还派合作社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批去外地培训,在增收的同时,通过教技术,搞培训,让贫困村民彻底脱“穷根”。(全媒体记者 宋戈)

七里河区: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

5月20日,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和黄峪镇,实地感受在益生菌、百合等产业的带动和易地搬迁政策扶持下,当地贫困户生活发生的变化。

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兰州市最大的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项目年生产能力大约2000吨,其中包括平菇、杏鲍菇 、猴头菇、袖珍菇、灵芝、桑黄等,也是甘肃省食用菌种植品种最多样化的基地,产品主要销往甘肃省的几个大城市和青海省,其中猴头菇及桑黄主要销往广州和上海。为进一步发展,该公司计划通过当地政府协调再次流转土地,力争2021年年底建成西北地区标准化食用菌实训基地,专门培养食用菌方面的人才。同时带动51户贫困户和当地农户按照“借袋还菇,借棚还菇”的模式,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致富,将“小蘑菇”做“大产业”,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成立于2008年的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兰州百合的独特资源优势,通过技术、理念等创新,不断提升百合产业链的价值,并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开展精准扶贫,通过增强贫困片区的“造血”功能带动农户增收,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针对普遍存在的“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等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该公司推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了15000亩生态原产地保护种植基地,带动百合主产区2000多户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实现增产和创收的双赢。同时在西果园镇、魏岭乡、黄峪乡、阿干镇以及榆中县银山乡等乡镇10多个基地建立原料采购点,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难题,近3年直接采购帮助农户销售百合原料共7423.12吨。

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年产2000吨的百合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扶贫车间”,不仅提升了兰州百合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扶贫车间还变身稳就业的“蓄水池”,安置了周边农村近150多名乡村妇女进厂务工,并在原料分拣、货物搬运、种植采收等方面解决了500多名季节性短期工的就业问题。2019年公司工厂女工月最高工资达5350元,月工资最低有2670元。同时,采用“折资量化、分红到户”的方式,让西果园镇鹞子岭村 73 户贫困户、 246人贫困人口参与享受公司生产线的发展红利,增加家庭收入。截至目前,精准扶贫户已实现分红共17.52万元。

出租车司机鲁德诚是黄峪镇鲁家村村民,2016年按照易地搬迁政策从大山深处搬到黄峪镇白家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后,鲁德诚开始跑出租车,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我一年跑车和种地的收入大概在10万左右,生活确实好多了。”今年56岁的韩有仁是西果园湖滩村易民搬迁户,之前家里靠种地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搬迁下山后,政府帮忙为韩有仁安排了环卫保洁工作。目前,韩有仁一家三口都在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三人每年的收入达到10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全媒体记者 王彦达)

来源:中国兰州网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肉牛养殖让乡亲们生活更“牛”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