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3岁铁警第一次踏上这片戈壁滩,傻了眼!

2020-05-23 10: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海拔高、地势险、气温低,四周荒无人烟,除了山就是草场。新疆库尔勒公安段乌斯特车站派出所,几个年轻小伙子挤在大通铺的平房里,冬天室内零下17度,呼吸都带着哈气。

23岁的沈发德第一次踏进这片戈壁滩就傻了眼。在这个海拔3470米的地方,他每天至少走3万步,4年内磨破了6双球鞋。

当初傻眼的小伙子也不会想到,他后来不仅留下来了,还变成了当地的“活地图”。

而这一留,就是31年。

海拔3470米的“天然冰箱”

早起,沈发德嗓子剧痛难忍,吃饭喝水似刀刃过喉。他已经习惯了,因为在这个海拔3470米的地方生活,高山反应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难题——

每天要往返4次,去到一公里外的水井拉水,保证日常用水需求;每周要下山采购一次蔬菜,一次就采买一个星期的菜量存放在派出所厨房的储藏室里。

这里一年四季低温,对于蔬菜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但对于一整天都在外巡逻的民警来说,这种冰冻天气,简直太难熬了。

沈发德和他的战友也成了山下百姓口中“最特殊”的警察——夏天穿棉服的警察。

在这里得了病,可没这么好容易“好转”。有一次,沈发德生病后去医院连着打了15天青霉素,反而还是高烧到39度5,嗓子内的脓包已经肿胀到口水都无法下咽,喉咙穿孔即将危及生命。

加大输液剂量治疗后,体温才恢复正常。高烧刚退的沈发德下了病床,就又上了山。

全长6152米,日均接发列车达5趟、货车17趟,奎先隧道是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之一,也是南疆铁路鱼焉线上的“咽喉”,出疆和疆内列车都会从此处通过。

这里也是他每天必巡的区段。

碰到松动的栏杆,蹲下徒手修理。爬近七十度的斜坡,有些吃力,随手捡根木条撑着身子上去,拍完衣服上的土,就继续向前巡逻。

这么多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已经成了他最亲密的“孩子”。

“沈警官,有人要卧轨!”

“来个说话算数的人!不然我们今天就赖这儿了!”

新疆218国道,天刚蒙蒙亮,一群人不顾可能来往的车辆,搬着板凳直直坐在公路中间。人群中有80多岁的老人,有还没睡醒的小孩儿,

“好多人拦公路,弄不好还要卧轨啦!”

接到电话后,沈发德担心激起反作用,回家换了身便服后就立即赶往现场。

离和钢工厂800米的大桥中间,零零散散坐了近600人,老、弱、病、残为主,顺着绵延的公路横铺过去,黑乎乎的像个毯子。

“干啥呢?”沈发德走到一位老人身边,蹲下来试着跟她聊天。

“没人给我们解决问题!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去卧轨!”发现了问题点,沈发德心中的弦松了下来。有矛盾,解决它就好,只要村民肯说,就有切入口!

“有什么问题,您跟我说说,您放心,问题都可以解决的!”耐心、体贴,老人对这个天生自带亲切感的“村民”渐渐放松了警惕。

经过一番询问,沈发德总算弄明白了。原来,工厂倒闭后,因为退休安置和工资问题,职工企图用卧轨的方式引起政府注意和解决。

“有话可以好好说,公路铁路是国民大动脉,维护安全是咱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啊!”烈日当头,沈发德站在公路边,提高音量,苦口婆心地劝说。

“太危险了,大家先回家。”下午2点多,聚集的老人渐渐坐不住了,陆续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和所领导多次协调,最终促成由地方政府出面给予政策解答和安置回复。此次拦车断道问题顺利解决,铁路交通秩序恢复。

一场沉默的闹剧,一次耐心的劝阻,一轮快速的解决,可能出现的恶性卧轨事件被及时制止。他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铁路名人”。

“爸妈骂我,我想离家出走”

1994年,巡视快结束的沈发德沿着铁路往回走,一抬头,派出所门口孤零零坐了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

“你家是哪儿的?”小男孩闭口不答,硕大的泪珠却藏不住,从眼眶里滚出。后来才轻声说了句他不想回家,“我学习不好,爸妈骂我,我想离家出走。”

多年巡逻工作,沈发德与村民相识,一眼就认出了眼前是包尔海乡岱尔斯村村民王大旺的儿子。

“父母养大你不容易,他们想让你考个好学校,长大成才。你还小,离家出走是不对的啊。”沈发德送他回家的路上一直跟他谈心,后座的男孩儿一言不发。

到了家中,沈发德把王大旺拉到一边,小声问怎么回事。“打了他一顿,可能委屈了。”王大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你这个教育方式不得当。跟孩子讲道理,不要打骂,打多了小孩子就变成了老‘油条’了。”从8点到11点,沈发德一直待在王大旺家中做工作,离开时,嗓子已经有些哑掉。

无独有偶,1991年,沈发德也曾遇到一个与父母不和,想要自杀的姑娘。

“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娃娃,到头来痛苦的还是你父母。”他硬是在桥上劝说了1个多小时。女孩从桥上下来后,很真挚的对他说了句“谢谢你”。

这声“谢谢你”让沈发德记了20多年,每当工作累的时候回想起来,坚持下去就有了最温柔的理由。

如今,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已成人长大。“那个男孩后来考上了西安的大学,高考500多分,真争气!”过了这么多年,沈发德一直关心着他的近况,听到男孩考上大学的消息,高兴地咧嘴大笑。

要想成为“活地图”,首先心中要有张地图。

“只要一个名字,他就能答出我们的所有信息!”当地的村民都说,他是这里的“活地图”。

1991年,因为身体原因,沈发德被调动到了山下的焉耆车站派出所。4年,50.046公里的铁路线路他巡视了上千遍,步巡里数达6000多公里。后来,沈发德又主动揽下鱼焉线的治安防控辖区长度,共163.345公里。

要想成为“活地图”,首先心中要有张地图。

8本工作日志,每一页都记载着辖区线路的区段里标、详细到街道的村庄分布点、防护网、枯草隐患。这些工作日志还会变成18本、28本,唯一不会变的是字里行间的专注。

为了宣传“爱路护路”,他拿着大喇叭一遍遍大喊,还亲手制作、打印宣传标语和大字画,一张张贴到车尾玻璃上。遇到农忙季节,他更在学校、田间地头、立交桥下“蹲守”,对来往的村民、牧民、司机和小孩搞“突然袭击”。

在民风淳朴的高原地区,“笨方法”往往是最行之有效的“巧方法”。

20万只大型牲畜,他协助转场;110余场爱路护路宣传,他筹备开展;10000余份科普资料,他亲手发放;680余份安全协议,他挨家挨户签订。

村民们对安全知识了解得多,沈发德就打心底觉得高兴。

2015年,吐库二线建成通车后,面对递增的客流量,沈发德开动脑筋,走访协调成立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路段”的三级包联责任机制,还摸索出了一套“网格化管控体系”。

辖区有哪些列车发车?轨道有无安全隐患?没有谁比每天奔走在自己建立的铁路联勤工作点的他更清楚。

在沈发德的努力下,天桥南至巴仑台线路重点区段增设铁路防护网12处7.5公里。

如他所愿,他守护的这方铁路,更安全了。

来源:长安新疆 编辑:黄雨婷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图片

原标题:《23岁铁警第一次踏上这片戈壁滩,傻了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