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想请蔡澜先生在上海吃火锅

2020-06-27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fanggong 晏秋秋 来自专辑秋风夜雨

文/晏秋秋

蔡澜先生一句话,引发网友炮轰。

这位美食家说,如果可以让一道菜消失,那就是火锅,“火锅是一种最没有文化的料理方式。”

于是,网络上掀起巨浪。蔡澜先生的“菜篮”,似乎有被踩翻的危险了。

我最喜欢吃的,是火锅。

我最喜欢的美食家,是蔡澜。

后者否定前者,我仔细想了想,这当中有些门道。

火锅,最早是部队行军途中,厨子来不及做饭,将大量食材丢入沸水之中而形成的。

现代人喜欢火锅,原因无非有二:一曰方便。二曰热闹。

火锅的方便,有目共睹。丰俭由人,老嫩随心。无论什么食材,都可以涮,无论什么调料,都可以蘸。从坐下,到吃上东西,有时只需要数十秒。

吃货们喜欢吃火锅,大概率,也是喜欢它的热闹。

人少吃火锅,吃的是寂寞。人多吃火锅,既没有口味调和之难,也没有客套往来之苦。大家放开肚皮,大快朵颐。人与人之间,也就显得平等。

火锅当然和饮食文化,也有关系。比如,汤底如何配搭,再比如,调料怎么制作。网友们抨击蔡澜,主要意见也是集中在——用水将食材煮熟的过程,充满玄机,而这就是文化。

但是,按照蔡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标准,来衡量火锅,很自然的一个结论就是——火锅过于简单了。

火锅既不太讲究刀法,也不太讲究火候,更不讲究食材的搭配,在精细主义者看来,这样的“乱炖”,是对舌尖赤裸裸的刺激。中国人传统的煎炒烹炸、焖熘熬炖,在火锅面前,没有半点用武之地。

人类一日三餐,首先求的是温饱,其次追的是味道,最后才是文化。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蔡澜说火锅“没有文化”,也算对。

关键在于,火锅没有文化,不代表吃火锅的人也没有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人与自然、人与食材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千变万化,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深意。

期待,蔡澜先生到上海之时,能以一顿毛肚火锅聚谈。火锅文化的拥趸们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那就再吃第二顿。

这句话的意思,相信蔡澜先生能够充分体会。

各位粉丝,如果认同我的观点,请点个“在看”,或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按照微信推送的最新规则,这会让你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个公号的推送文章。

图片来源:搜狐网

编辑: 小黑炭

原标题:《我想请蔡澜先生在上海吃火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