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上海一个小区垃圾分类背后蕴藏哪些智慧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实习生 顾佑珺
2020-06-28 21:2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6月28日早上8点半,大雨如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徐家汇花园小区内,居民吴阿姨一手撑着伞,一手拎着干、湿两袋垃圾,赶在小区垃圾投放点9点关闭之前把垃圾扔掉。

这样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自觉行动,在过去一年里早已成为吴阿姨的日常习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迎来一周年,当天,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前往居民小区,走近湿垃圾收运车辆,实地感受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在一年间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以及背后的“绣花功夫”和治理智慧。

徐家汇花园小区居民倒垃圾。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让居民参与共建,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实效

住在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小区垃圾分类的变化过程。

据徐家汇花园居委党支部书记郑刚介绍,小区现有1208户,其中出租户达到约40%,人员比较复杂,老人多、保姆多、外籍人士多,垃圾分类管理难度高,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较多。

“垃圾分类开展前,小区34个门栋门口共有68个垃圾桶,看似便捷了居民,但也经常受到苍蝇、蚊子的困扰。”郑刚告诉记者,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小区的垃圾厢房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变美了、变智能了、颜值提升了,管理更人性化了,居民投放更方便了,渐渐成了小区一道风景线。

这一年,居民也曾有过不少意见。“我们以居民诉求为先,始终让居民方便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并作为主体改变观念和行为。”郑刚说,居民的高度参与让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完善和提升。

比如,小区原来的投放时间为上午6:00-9:00,晚上6:00-9:00,正常情况下能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但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居民家中的瓜果开始增多,鱼肉腥味增加,经过调研和多次与物业公司的协调,如今又在两个垃圾厢房增加了中午的错时投放时间,分别为11:00-12:00、12:00-13:00,满足了大部分居民的需求。

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垃圾厢房有点特别,只要有人靠近,便会自动感应开门。原来,小区在进行改造时,引入了智能化垃圾厢房,让数据变得可视化,并能显示出每天的湿垃圾量,有利于居民实时了解分类实效。

一年来,小区干垃圾量从37桶/天降到24桶/天;湿垃圾量从2桶/天提高到10桶/天;投放准确率从5%提高到98%以上;居民知晓率从30%提高到100%;居民参与率从年初10%提高到99%以上,效果明显。

改车型称重量,APP联动多部门提高湿垃圾收运质量

不仅居民在源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提高了,中间转运环节也通过高科技手段,确保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在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垃圾厢房墙壁上,澎湃新闻记者看到,电子屏上显示着日期、收运车牌号、垃圾总量、户均湿垃圾量。原来,徐汇区对湿垃圾运输专用车进行了改装,车上的车载称重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垃圾重量,不再需要人工称重或目测估计,居民也可以了解自己小区的分类效果。

经过装车后,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垃圾,都被上海日旭环境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徐家汇作业队集中处理。

来到日旭公司的徐家汇作业队,记者看到,这里的多辆湿垃圾收运车辆已更新为新款湿垃圾车,不仅污水箱容量更大,箱体变成“船型”避免滴漏,车身加装的显示屏还能即时显示垃圾重量。

在徐家汇作业队队长助理何俊的手机上,一个“上海分类质量在线”APP能看到所有点位的数据。他告诉记者,在收运垃圾时,一旦发现垃圾质量不合格,收运人员会拍照取证并上报平台。APP与街道、物业、城管、绿化市容等多个部门联动并推送不合格报告,小区连续7次、单位连续3次不合格,环卫就会开具拒绝清运告知书,并对其停运。

据何俊介绍,早在2018年6月,公司就借助第三方技术对湿垃圾专用车安装车载计量系统,作业车辆收运的每一个点位及垃圾重量均能同步反馈到专用电脑上。公司对每个点位的垃圾量变化进行直接监管。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加强对垃圾分类收运质量的监管,公司以上海质量APP为平台,增加与服务单位、管理部门的多方联动。通过多条线的监管,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质量。2019年7月共上报质量不合格点位67个,通过该系统的联合监管,至今不达标点位下降至个位数。

通过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垃圾分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徐家汇地区干垃圾量较2017年下降约52%,居民区湿垃圾收运量增长约390%,餐厨垃圾收运产量增长约655%。徐汇区绿化市容局表示,“上海分类质量在线”在日旭公司进行试点,目前已覆盖至全区。

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平均得分均超90分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条例》实施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垃圾分类的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2019年,上海在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始终排名第一,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热情高涨,居住区市民自觉正确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率达到95%以上。全市构建市、区、街镇三级垃圾分类3万人志愿者队伍体系,38万人次参与分类志愿服务。

到2019年底,全市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志愿者完全撤守后,三分之二小区依然能够坚持做好破袋投放、自觉分类,三分之一的小区有分类实效。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已养成了自觉分类投放的良好行为习惯。

到6月中旬,对照更严格的标准情况下,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平均得分都仍可达到90分以上。从分类实效看: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干垃圾处置量15518.24吨/日(同比下降19.75%)。

同时,全程体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完成规范化改造,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目前,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约24350吨/日,其中干垃圾焚烧能力达到19300吨/日,湿垃圾处置能力约5050吨/日,近期还将新增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1450吨/日。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对照更高标准,全力提升分类实效,通过综合各类科技应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在把握力度的同时注重温度,对市民在分类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完善工作流程,并保持对混装混运“零容忍”的高压态势。2020年,将进一步着眼资源利用,完善全程分类体系,瞄准重点行业,加大源头减量力度。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