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年日内瓦车展也不再举办,主办方自称面临财务清算风险

澎湃新闻
2020-07-01 15:56
汽车圈 >
字号

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下,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国际车展彻底陷入了困境。

日内瓦车展主办方6月30日表示,继今年3月的车展取消之后,下一届即2021年的车展也不准备再举办。

日内瓦车展创办于1924 年,是欧洲唯一每年度举办的大型车展。每年3月份举行,是各大汽车商首次推出新产品的最主要的展出平台,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由于瑞士政府宣布禁止1000人以上的集会,今年原定于3月5-15日举办的第90届日内瓦国际汽车展,在开展前4天确定取消。据悉,这是日内瓦车展自1946年以来首次取消举办,也是其近百年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取消,上一次的原因是二战。

除了疫情原因外,财务问题也是日内瓦车展明年继续取消举办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媒报道称,在展会取消后的几个月里,负责举办日内瓦车展的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utomobile基金会的委员会和理事会一直在向当地政府寻求财政援助,日内瓦提供了1680万瑞士法郎的贷款。但该基金会不满意要在2021年举办展览等贷款的条款,最终拒绝了这笔贷款。该基金会目前正试图将日内瓦车展的举办权,以150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出售给Palexpo SA,后者拥有并运营举办日内瓦车展的会议中心。

日内瓦车展主办方表示,取消2021年展会的原因主要是,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参展商都表示,他们可能不会参加2021年的活动。 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表示,“一些车企不愿意或不确定会参加明年的车展,整个行业都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车企给我们的意向,更多是指向2022年。”

事实上,即便没有疫情的原因,近几年来,五大车展的式微日渐明显,其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面积缩水、观众人数下滑、参展商逐年减少等。

比如从今年起正式取消的法兰克福车展,其2019年观展人数仅有56万人,相比上一届减少了25万人(约30%),甚至比1951年第一届法兰克福观展人数还要少了1万人。包括宝马、戴姆勒等多家车企均缩减了展出面积以减少展会预算,而部分主流车企则选择了缺席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影响力逐渐缩小的同时,绿色和平组织的大规模抗议也严重影响了法兰克福车展的形象。

因此,从2021年开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会在柏林、慕尼黑与汉堡三座城市中选择一座,作为德国最高水平国际车展的举办地。

除了已经确定取消的法兰克福车展外,其他几家大型国际车展的日子也都不太好过。2018年的巴黎车展,虽然恰逢120周年,还是有包括大众、福特、日产等十多家车企退出参展。2019年的日内瓦车展也仅吸引了50万名观众,同比下滑约20%。

而东京车展和底特律车展已经越来越像本土化车展,2019年的东京车展虽然时隔12年后观展人数再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30.9万人,但海外参展商仅有4家,观众人数增加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其向18岁以下观众免费开放;2019年的底特律车展也是一众欧洲车企纷纷缺席,甚至从今年开始,底特律车展还将举办时间从每年的1月份改为6月份,以避开同为1月份举办的CES的锋芒。最终今年改定于6月开幕的底特律车展已被取消,原因是该车展场地被底特律卫生局临时改建为收治新冠状病毒确诊患者的方舱医院。原定于9月29日-10月11日期间举办的巴黎车展也将不能如期举行,或采用线上形式。

五大车展的式微,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海外,中国的北京、上海两大车展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较大的规模体量,目前还没有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展前“品牌日”活动以及日渐减少的首发新车中,也不难发现大型车展对车企吸引力的下降。

相比日渐式微的五大国际车展,CES无论是关注度还是影响力都高出一截。

分析认为,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在,传统展销会形式的大型车展,已经难以对大多数消费者和观众产生足够多的感官刺激,无法代表新时代的潮流。而像CES这样,提供有关未来出行方式前瞻、前沿科技发布、主打概念宣传与产品体验的新型展会,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主流车企参与其中,不得不让人大呼“时代变了”。

或许在未来,这种更加侧重产品体验、科技概念和文化宣传的展会,会成为越来越多大型国际性车展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传统车展还需要及时寻找出路。

对于日内瓦车展主办方而言,目前已经面临一场更大的生存危机,不排除破产甚至永久消失的可能。日内瓦车展总监桑德罗·梅斯基塔对外表示:“我们做出的努力没能扭转局势,如果到9月依然找不到解决方案,我们将面临清算的风险,不得不出售资产。”

    责任编辑:范英妹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