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AI产业园走访手记|尝鲜体验西岸智慧谷的AI双子塔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2020-07-10 07:38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编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7月9日至7月11日举行。本次大会采用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邀请550余位演讲嘉宾参会,围绕AI深度赋能行业和AI向善规范发展等话题,讨论AI赋能的现状、难点和未来前景,推动智能时代的传统行业转型。

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到了哪一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赴上海4个AI产业园区探营直播。7月6日,记者来到上海西岸智慧谷“探秘”新落成的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体验这里的AI机器人和智能语音交互技术。

在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顶楼俯瞰西岸智慧谷。余德耀美术馆、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等文化艺术空间在这里汇聚。

“Art+AI”双引擎

7月6日下午15时,直播开始。上海西岸科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洋飞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

臧洋飞表示,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以下简称人工智能中心)又称“SHANGHAI AI TOWER”,以“凤栖梧桐”的概念进行楼宇设计,在设计中结合了人工智能算法,形成类似裙摆的建筑造型。

“中心由两座双子楼组成,西塔楼高235米,东塔楼高200米,自2013年开始规划设计。”他介绍,人工智能中心希望吸引人工智能的头部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入驻。

据悉,上海期智研究院、全球人工智能高校学术联盟、阿里巴巴、华为鲲鹏、微软亚研院、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学院等机构和研究单位已经入驻人工智能中心。

臧洋飞称,“中心把AI技术与入驻企业深度融合,用企业的产品,把西岸当做大的场景,让企业的技术有了试验场”。

臧洋飞介绍,现在西岸提出“Art+AI”双引擎战略。“西岸前十年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沿江地区,建设公共服务空间和配套设施,后续将向腹地扩容,增强产业功能。”

体验柔性弹簧状态的自适应机器人

入驻人工智能中心的首批企业之一上海非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AI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

直播中,非汐科技副总经理胡晓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传统机器人大多数是以位置控制和精度控制为导向的机器人,在做具体任务时需要设定好位置,才能够实现重复动作。

“这会导致机器人受到位置和精度的局限,一旦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干扰,就会失去精度、影响任务的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非汐机器人希望通过机器人底层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例如增加力的感知、视觉的感知,让机器人自主感知外界环境的干扰并能够主动抵消这些干扰,达到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在直播中体验了处于“柔性弹簧”状态的自适应机械臂。在弹簧状态下,这款机械臂中的力传感器可以感知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对澎湃记者推、拉、按压等动作做出相应慢回弹动作。

胡晓平介绍,之所以强调力的感知,是希望机器人更加拟人化。“再加上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能够让机械臂更加智能,实现更为精巧、柔性的工业装配任务。”

他认为,这款机械臂目前主打工业场景,但未来在农业、服务业,如纹身、按摩等领域都有应用空间。

目前非汐科技人数在160左右,分布在上海、佛山、深圳、北京和硅谷。

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自然语言处理(NLP)被称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简单来讲,自然语言处理指的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其中既有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也有自然语言生成的过程。由于自然语言本身存在的歧义性或多义性,实现高质量的自然语言处理有相当的难度,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7月6日的直播当中,位于人工智能中心的上海云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和上海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了他们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产品。

云译科技主打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旨在打造多语言互译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技术平台。

云译科技董事长丁丽介绍,未来将在人工智能中心展开两部分工作,安排一部分研发团队在上海工作,并把已开发好的技术在上海和华东地区推广应用。

丁丽在直播中向澎湃新闻展示了同传系统、带离线功能的翻译机和智能笔。智能笔在纸质笔记本在书写后,手机软件上可以实时显示书写内容,再经由软件将手写体识别成文字,还能够翻译成其他语言。

丁丽表示,云译科技的同传系统已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有所应用。

上海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思必驰生态公司预见大学创始人管乐在直播中向澎湃新闻介绍了思必驰为应对新冠疫情而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

管乐介绍,社区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排查居民的身体情况和行程,对社区工作者提出很大的挑战。疫情防控机器人可以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以机器人电话的形式收集这些信息。

管乐称,在此次疫情中,这款疫情防控机器人在128个城市,700多个社区中得到使用。目前,他们还在机器人中增加了方言交互的功能。

通过这次走访,澎湃新闻了解到,2019年年底刚竣工的这座大楼里,已经聚集了一批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企业。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