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法巡回讲堂|作为医务人员,医药专利申请你了解吗?

2020-07-24 19: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时常能想到好的点子和创意,如果想把这些ideal转化为专利,需要注册些什么呢?

且听法院人给你们科普科普~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助理邱明东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邀请,以“医药专利申请与转化法律问题简述”为题,对临床医生申请和转化医疗器械专利技术常见法律问题做专题普法。

普法课上,邱明东从北京知产法院管辖范围出发,介绍了中国医药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概况。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药专利的类型以及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

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医务人员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的常见法律误区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就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专利技术转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技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个医药专利申请中常见的法律误区。

医药专利申请常见法律误区(节选)

误区一:“我发明的东西自然有专用权,别人不能用。”

走出误区:专利是一种垄断权,不同于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便自动享有权利,需要向国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通过审查后才能授予专利权,才能获得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如果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容易陷入维权难窘境,当他人盗取研究成果的时候,研发者对其成果不具有专利权,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误区二:“先发论文,再申请专利。”

走出误区:这一误区的“临床表现”常常是率先发表论文,公开演讲,公开专利技术内容,然后再申请专利。但是根据专利法规定,授权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至少需要具备新颖性,即医务人员作出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建议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或做其他公开行为,防止因丧失新颖性,无法获得专利权。

误区三:“埋头做发明,闭眼申专利”

走出误区:这一误区的“临床表现”为没有做查新检索,不知晓其技术方案有没有公开过或公开使用过,花费心血作出的创造却因为现有技术而得不到授权。即便得到授权,也容易被无效。该误区与部分医护人员信息检索和收集意识不高直接相关。建议医生在转化临床实践中产生的好点子和创意前,做一下基本的查新检索,不要枉费成本作出的却是现有技术。

误区四:“要保密,申请专利就公开一部分。”

走出误区:这一误区的“临床表现”为发明人提交的技术交底书只有几句话,技术方案完全没有交待清楚,这给专利代理师制作正式专利申请文件造成很大的困难。当撰写人员要求发明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时,他们会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这一误区的不良后果是专利申请一波三折,后续往往会修改数次,易被行政部门认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或遇到修改超范围问题,最终较难得到授权。

建议医务人员在做申请时,提前划定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范围,撰写的权利要求书要清楚、简要地限定保护范围,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供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编辑:张其琦 谢伟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

原标题:《京法巡回讲堂|作为医务人员,医药专利申请你了解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