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实验找到了冰箱“最脏”的角落:细菌数可增至30~700倍

2020-07-31 1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吃不完的饭菜、吃一半的西瓜、没喝完的饮料都是冰箱的常客……当各种食物混杂在一起,冰箱可能成为了“养”细菌的最佳地方。

近日,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一项实验发现了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通过实验告诉你为什么这里最脏,并采访专家给出一份科学清理冰箱指南。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果蔬盒,冰箱最“脏”的地方

在超市买完蔬菜水果,很多人直接就放进冰箱果蔬盒,认为这样既保鲜又干净。日本兵库县立生活科学研究所的实验表明,冰箱中被细菌污染最严重的部位是果蔬盒,如果清理方式不对,污染度还会增加。

果蔬盒底部很容易残留蔬果残叶等,如葱叶、萝卜泥、洋葱皮、玉米须等,且多为抽屉式,不好清洁。

检测结果表明,脏乱果蔬盒的细菌数是干净果蔬盒的100~100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用抹布沾清水擦果蔬盒,以为只要没有残渣就可以了,但实验表明,这样只会把细菌扩散至果蔬盒的每个角落,细菌数可增长至30~700倍。

根据实验结果,只要用水擦拭后,在果蔬盒内喷一些消毒用酒精,或者直接用酒精擦拭,即可消灭有害细菌。疫情时期,很多人用酒精给买回家的蔬菜水果消毒,却不知道放入冰箱后一样会沾染细菌。所以,不妨先对果蔬盒做个彻底的消毒,食用时更安全。

4件事让冰箱细菌倍增

很多人将冰箱当作食物的“保险箱”,把各种食品随意塞进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示,不良的存放习惯不但不利于食物保鲜,反而使细菌大量繁殖,不知不觉偷走食物的营养,也偷走你的健康。

01

剩菜连盘放

有的家庭习惯把剩菜剩饭直接成盘塞入冰箱,空间不够就一层层摞盘子和碗,甚至把隔板都压弯了。这样做不但会导致食物串味,还容易使饭菜撒出来,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建议:剩饭菜最好分别放在有盖的保鲜盒里,容量以食物占据1/2以上容积为好。

02

蔬菜不加包装

蔬菜放在冷藏室里可以保持鲜嫩,但如果买回后直接放入果蔬盒,水分会蒸发,表面皱缩、菜叶萎蔫,加速维生素的流失,而且不同品种蔬菜上的微生物会交叉污染。

建议:最好给每一种蔬菜包两层软纸,再分别放入独立的塑料袋,扎口要松。这样可调节袋内湿度,有效减缓干燥,延长保存期。

03

肉类重复解冻

冷冻室中的食品一旦拿到室温环境下接触空气,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就开始大量繁殖。当食品重新放入冷冻室,细菌繁衍速度虽然减慢,但总量已经增多。这一过程中,肉类的细胞膜会被破坏,新鲜度大幅下降,即使再冷冻,营养和风味也已受损。

建议:在冷冻前先将肉类切成适当的大小,分别装袋冷冻,用时取出一块解冻后就吃完。

此外,冷冻室温度要稳定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以提高储存效果。

04

拆封的食物不封口

未喝完的牛奶、未吃完的调味酱等,如果不封口、不盖盖子直接放入冰箱,存在较大的交叉污染风险,加速食物氧化和变质。

建议:袋装牛奶最好挤掉空气后,在开口处折三折,保存不超过24小时,饮用前要加热杀菌。

橙汁等饮料开封后盖严再冷藏,一般不能超过48小时。

瓶装调味酱等要拧紧盖子。如果是自制盛放在碗或杯子中的食物,要用保鲜膜覆盖,并尽量用橡皮筋扎紧,取出后加热杀菌再吃。

一份科学的“冰箱清理指南”

定期清理冰箱不仅是为了清除异味,也是为健康安全着想。

1.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一个月清洗一次冰箱。

2. 清洗前要先给冰箱断电,把食材全部拿出来。

3. 一个细节是冰箱门的胶条,很容易被菜汁等污染,建议拿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4. 最后别忘记用干净抹布将冰箱彻底擦拭干净,避免清洗液残留。

5. 此外,冰箱把手也是冰箱内细菌的主要来源,清洁时不要忘记顺便擦一下冰箱把手。

冰箱“保鲜”还要注意这几点

关注冰箱温度,尽量保持4℃以下;

为防止食物串味,用保鲜袋或保鲜膜等将食物裹紧之后再放入冰箱保存;

遵循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的原则;

解冻过一次的肉类不宜再放回冰箱,建议吃多少解冻多少;

冰箱应定期除霜;

尽量做到随买随吃,不要囤放太多食物。

来源:生命时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